镇江海关助力全省首批SPF级种兔“安家落户”

金山网讯 近日,275只进口SPF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别)种兔经过30天入境隔离,经镇江海关出具入境检验检疫证明后,正式放行交付康大(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我省首次大批量进口该级别的种兔。 “海关前期对我们建设隔离检疫场进行指导,种兔进境时提供通关保障,在种兔到货、运输、隔离等环节及时跟进,帮助我们降低整体通关成本和经营成本。”康大(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PF级种兔养殖负责人张忠胜介绍,SPF级种兔是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兔,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保障此次种兔顺利进口,镇江海关成立专项监管工作组,“一企一策”指导企业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高标准的进境种兔隔离检疫场;组织政策宣贯,助力优化审批,提升进境种兔审批办理时效;加强技术保障,完善监测方案,做好采样、送检工作;强化沟通协调,及时解决企业疑难问题,彻底打通关企协调“最后一公里”。 “在前期企业隔离检疫场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建设审批规范要求对企业开展精准辅导,企业现已建成全省首家进境SPF级种兔隔离检疫场。此外,我们对种兔进口过程加强监管,主动对接企业、优化措施,提高监管效率,全力支持镇江农牧业发展。”镇江海关丹阳办事处负责人表示。(刘晓阳 记者 陶立波)  责任编辑:张宁

医疗健康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金山网
2025-01-09

恒顺线上打酱油速度再创新高

1月8日上午10时,第48届酱醋文化节暨年货大集线上打酱油活动准时开启。开售仅20分钟,1万桶“百善酱油”就已售罄,再次刷新纪录。 据了解,本次线上打酱油是从1月8日10时到1月10日15时,3升(3公斤)一桶的酱油惠民价格和往年相同,依旧为10元。“我们刚刚开启抢购活动,后台的数字就急速跳动,只用了20分钟,1万桶‘百善酱油’的备货数字就已清零,太火热了。”恒顺集团相关负责人笑着说。据统计,2023年1月线上打酱油用时35个小时,2024年1月的线上打酱油用时2小时,此次仅用2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足见恒顺酱油在镇江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抢到酱油的市民心头欢喜,没抢到的市民就有些无奈。为弥补“手慢”市民的遗憾,恒顺集团随即作出决定:在9日和10日再次在线上各追加投放5000桶“百善酱油”,让更多市民品尝恒顺酱油里的“年味”。 恒顺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提醒,本次线上打酱油提货时间为1月18日至20日,市民可以前往14个提货地点提货。为避免人群密集,请大家合理安排提货时间,恒顺会保证每位成功下单的市民都能打上酱油,让大家打好酱油过大年。(王娜 记者 周迎)

电子商务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镇江日报
2025-01-09

加强公立医院专科建设,提升区域医疗保障民生能力

专科能力建设是让患者从“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到“看得好病”的重要手段。在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朱学军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专科建设,提升区域医疗保障民生能力的建议”被大会主席团确定为重要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督办,市卫健委积极作为,围绕建议内容对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点专科的建设、服务及运行等情况全面梳理,研究制定办理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凝聚合力、提升内涵、建强体系、打响品牌”4个层面提出一揽子“强专科”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凝聚人才发展合力 打出“引、育、留、用”组合拳,实施“金山英才”“金山医者”人才引培项目。 诚意十足招揽“英才”, 持续做好“金山英才”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重点资助疑难杂症临床诊治和高新实用技术临床应用等方面专业水平强的高层次医学领军人才或知名学科团队。经申报、评审,2024年资助20名骨干博士、10个医学领军人才团队。 满腔热情培养医者。自2021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200万元作为市级人才培养专项经费。2024年开展第四期“金山医者”医学人才培养项目,选拔资助医学领军人才10名、医学新秀人才27名、公共卫生人才6名。 校地合作打造平台。8家市级公立医院联系对接国内医学高校院所,建立了8个高校人才工作站,在人才培养、科研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 提升专科服务内涵 全力支持医疗技术发展和创新项目应用,聚焦异地就医主要病种,苦练医疗技术“内功”。 2024年以来,全市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73项。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开展支气管腔内超声,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微创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具安全性、准确性的技术方法。市一院神经外科开展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置入术,极大改善患者症状。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开展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推进重点专科体系建设 在西医方面,围绕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医疗质量、科研教学等专科建设核心要素,制定印发《镇江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加大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感染(传染)科、精神科等专科扶持力度,共评审确认69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在中医方面,制定《镇江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与评价标准Ⅰ、Ⅱ、Ⅲ类》,将中医优势专科、中西医结合专科、中医特色专科分类建设,共评审确认36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进一步扩大中医药重点专科覆盖面。重点发展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国家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培育单位),加快建设肛肠、康复两个市级中医优势专科区域诊疗中心,加强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带动中医专科能力重点突破。 打响本土名医品牌 通过层层推荐、严格审核,我市推出覆盖市区11家医院31个专科共118名医学专家的镇江市第一届名医堂专家库,同时集成市区医疗机构的73个外地来镇专家(或团队)信息,精心开发“名医堂”系统。系统实现信息查询、预约挂号等功能,于2024年4月8日正式上线运行,点击量超过1万人次。为提高群众知晓率,还制作了镇江名医堂系统的动漫解说,引导“异地就医”转变为“就近就医”。 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公立医院专科建设,提升区域医疗保障民生能力”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认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扎实办理,思路清晰、重点明确,举措有力、成效明显。会议要求,紧盯“规划”,推进医疗资源布局优化;紧盯“人才”, 不断加大医疗卫生领军人才、重点人才和中青年人才招引力度,加快补齐人才短板;紧盯“投入”,落实政府的建设主体责任,加大公立医院空间发展、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引培等投入力度;紧盯“支持”, 密切关注上级部门政策情况,认真分析政策扶持方向,结合自身发展找准契合点,精准发力、持续发力;紧盯“宣传”,继续加大对本土名医的宣传,让群众在本地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解决异地就医持续增长的问题。 加强公立医院专科建设需要久久为功。市卫生健康委将坚持统筹谋划,突出与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编制《镇江市市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5-2035年)》,推动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找准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县级医院功能定位,围绕群众需求高、就诊量大的临床专科加强建设,择优育强特色专科和重点扶持专科,做精做细特色亚专科。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发病率高且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重点分析专科现有人才队伍、学科带头人、技术水平等发展维度,科学确定临床专科重点建设方向,明确核心病种和建设目标。大力扶持包括传统内镜治疗、宫腹腔镜治疗、介入治疗、穿刺治疗、局部微创治疗和改良外科手术方式在内的微创技术发展,让“大病少出市”。继续用足用好“金山英才”“金山医者”医学领域人才引进培养系列政策,针对性培育高层次人才引领、骨干人才担当、后备人才丰富、结构科学合理的专科人才梯队,厚植临床专科长期发展基础。 (记者 马彦如 通讯员 冯新春 郑代轩)

医疗健康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镇江日报
2025-01-09

创业福地总是盛产“背包入驻”故事

日前,《镇江日报》报道了慧创医疗董事长汪待发在镇创新创业的故事。此前不久举办的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分享三个发生在江苏的“创新故事”,汪待发的故事就是其中一部分。本科时住在清华同一宿舍,多年后同在江苏创业成功,汪待发和同窗舍友的“江苏缘分”,显然不是单纯巧合。 品味汪待发的创新创业故事,一个细节很打动人。相对如今把慧创医疗打造成脑机接口细分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代表性企业,他当初来镇创业,只身一人仅仅背了个双肩包。彼时“两手空空”,而今收获满满。对比鲜明的景象,能够凸显创业者白手起家殊为不易,更能体现一座城市创新创业的环境友好。这是创新创业之城最美的风景。 创新创业的沃土,总是盛产“背包入驻”的故事。多年前,我市代表团赴深圳考察。在该市南山区,一位产业园的管理人员讲解时表示,深圳的开放包容、活力魅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街头满是背着双肩包的青年。这些年轻人行色匆匆,也希望满满。双肩包里也许只有一身换洗衣衫,却一定装满了创新勇气与创业梦想。正是因为他们,深圳才成为创新之城和创客之都。 近年来,像汪待发这样背包抵镇的创新创业故事,在我市越来越多。透过人才“镇兴”行动、大学生“聚镇”计划等,全市各地为就业、创业者提供了体系完整的政策支持和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创业无忧的生态,换来许多人勇于创业;“人聚镇江,才享荣光”,照亮不胜枚举的“双创”梦想。 和热爱云游的“背包客”一样,背着双肩包的创新创业者,最善于用脚投票。他们能只身而来给城市注入无限活力,也容易抽身而去不带一丝牵挂。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来镇上演“背包入驻”故事? 要给予创新创业者更多关心。从人才公寓到创业场所,从“金山英才”计划到省“双创计划”,曾经让汪待发背包而来、“双创”无忧的环境政策,要随时代发展、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升级。特别要提升政策的精准度、适用性和落地率,把政策的暖意、城市的关爱落进创新创业者的心坎,让他们的创新创业更加无忧无虑、有声有色。 要给予创新创业者更多信心。创新创业的沃土,一定是生机勃勃、活力满满,发展前景无限。要聚力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让镇江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更长、集聚度更高、承载力更强,让来镇创新创业者充满信心和希望。 要给予创新创业者更多耐心。汪待发来镇创新创业已历时9年,他的“双创”故事,对一座城市也是眼光和耐心的考验。要给“背包入驻”的创新创业者足够耐心,让他们从容完成“从0到1”乃至“从1到N”的突破与飞跃。即便最终失败,也应充分宽容。在创新创业福地,“背包入驻”的故事无论成败,都有值得称道的精彩。(梁和峰)

企业服务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镇江日报
2025-01-09

我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新年伊始传来好消息:江苏兴洋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创建2024年江苏省跨境电商品牌。目前,我市有鱼跃医疗、兴洋光学2家省级跨境电商品牌。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我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位列全省第三。 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跨境电商与产业带不断“碰撞”出新动力。2024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带,推动自主品牌“触网升级”,越来越多懂外贸又懂电商的复合型人才集聚而来。这些都为壮大我市外贸注入了新动能。 随着眼镜国际化定制业务快速增长,丹阳眼镜跨境电商出口增长迅猛,其中之一的兴洋光学打造跨境电商平台,“跨”出了发展新优势。 兴洋光学主要经营眼镜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进出口等业务,由其打造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多年来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品质、多品种、低价位的眼镜,已上线销售成千上万款紧跟国际时尚潮流的镜架。 “为了顺应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公司近年来不断在建设跨境电商运营团队、优化客户服务和提升生产效率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了订单的稳步增长。”兴洋光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在客户服务方面,公司在跨境电商平台接入了智能服务机器人,做到了对潜在客户和下单客户咨询、查询订单等方面问题的积极响应,极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为了快速及时地生产用户订单,公司去年引进了大型智能生产设备,大幅缩短生产周期,解决了订单大量积压的问题。 市商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外贸处副处长张毅刚介绍,自2022年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我市迅速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跨境电商,加速本地企业扬帆“出海”、打开“商路”。“截至目前,全市跨境电商企业达860家,初步形成五金工具、眼镜、汽配、户外用品、雪地靴、制刷等6大特色产业带。” 跨境电商贸易作为贸易发展的新业态,在我市对外贸易中展现出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优势。我市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背后,多方联合发力功不可没。 张毅刚介绍,过去一年,我市聚焦线下园区载体、线上综服平台、经营主体培育、跨境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资金扶持政策等7个维度,全方位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中国(镇江)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服平台累计注册备案企业数达142家。 跨境电商正处在发展关键阶段,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跨境电商领域需要既懂外贸又懂电商的复合型人才,不少企业遇到过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破解人才要素制约,镇江持续探路。 去年以来,我市在积极构建“四位一体”(人才培训-学生实习-双创大赛-创业孵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集中政、校、企、协、园五方力量,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暨镇江跨境电商产教大联盟,开展了跨境电商“3150”行动,越来越多的驻镇高校学子通过系统的跨境电商实操培训成功切换身份,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的新兴力量。 在去年的镇江市第二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中,镇江余禾园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脱颖而出。公司联合创始人季蒋元是泰州人,去年从江苏大学毕业,深思熟虑后最终选择留在镇江创业。目前,公司已在镇江市跨境电商产业园进行孵化,成为我市第一批迈入“四位一体”创业孵化阶段的企业之一。 “通过学校和商务部门提供的跨境电商培训、配套实习机会,我们不仅收获了各类跨境电商实操技能,也更加坚定了留下来创业的决心,人社部门提供的各类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大礼包,也让像我们这样的初创团队更有获得感。”季蒋元说,她对留镇发展跨境电商事业充满了信心。 (记者 朱婕 通讯员 李琳)

电子商务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镇江日报
2025-01-09

政策加码 未来5年数字经济规模或达80万亿元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多部门紧锣密鼓加快政策部署,深入推进数实融合、发展壮大数据产业,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动力。业内研究预计,伴随数实融合制度不断完善和产业实践更加深入,预计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80万亿元。   从部委到地方近期部署来看,数实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成为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关键词。   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时明确,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坚持“点、线、面”协同,加快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用三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   江苏省近日召开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着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建设体系,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表示,2025年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建设工业智能创新中心,深化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开展标准制定和优质数据集建设,力争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翻番,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近期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升级网络设施、提升行业赋能能力,明确未来几年发展目标。十二部门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三部门出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明确不同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重点和策略,形成差异化的转型实施方案。   研究认为,数实融合高水平发展,将持续带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5信息通信业(ICT)十大趋势》显示,数实融合将持续释放需求潜力,预计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80万亿元。   “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将持续提升。”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预计“十五五”期间,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将由过去4年的22.5%提升至23.2%,成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深入推进数实融合的同时,数据产业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新增长点。近段时间,《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相继印发实施,旨在形成促进数据产业和数据市场发展的政策合力。   国际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左右。   “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发展数据产业,都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表示,相关部署提出,到2028年形成不少于100个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带动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同时,将重点推动数据产业与无人驾驶、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数据密集型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数智融合技术创新,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加快谋篇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数据要素市场供给活跃,制度和产业双需求激活价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高婴劢表示,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更多领域、更多地方将积极探索数据基础制度落地实施方案,全面释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数据要素×”场景创新等发展需求,进一步激发大数据产业活力。  

金融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5-01-09

我市新增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记者从市工信部门获悉,2024年镇江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名单公布,全市共有85家企业通过认定。 此次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材料评审、部门核查等程序,我市认定常诚车业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唯益换热器有限公司、句容市百事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镇江大全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等85家企业为2024年镇江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发力,不断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镇江产业焕新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市工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持续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 (赵雅婕 记者 陈志奎)

企业服务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镇江日报
2025-01-08

开展技术革新投产真空感应熔炼炉 上马新设备,合金熔炼迸发绿动能

金山网讯 机声隆隆,生产线马力开足,车间内一派热气蒸腾的景象。近日,丹阳市凯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新建项目国产3.5吨真空感应熔炼炉正式投产,标志着企业产能实现重大突破,高性能合金材料日产量可达10吨。 作为一家专业研发和生产精密合金、高温合金、镍基特种焊丝等高性能合金材料的企业,凯鑫合金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主动挖潜降本,持续提升能效水平,不断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堪称高端设备的3.5吨真空感应熔炼炉,专为在高度真空环境中熔炼和精炼金属及合金而设计,其大容量和自带的先进工艺技术使得该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电子以及精密机械等领域,可用于生产高质量、高纯净度的材料。新设备的优势不言而喻。由于在熔炼过程中,真空系统将炉膛内的气体抽除,形成高真空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氧气、水蒸气等气体对金属的污染和氧化,避免金属表面气体泡沫和熔渣的形成,进而明显提高金属的纯度和质量。 切入新赛道,迸发绿动能。作为高性能合金材料的领军企业,凯鑫合金在引进新设备、扩大产能的同时,兼顾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该公司总经理荆正伟介绍,该款真空感应熔炼炉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在极端真空环境下实现高纯度、低氧含量的合金熔炼,显著提升了材料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由于企业采取绿色生产工艺和高效能源利用方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而3.5吨的大容量设计,也使得企业能够更灵活地满足市场需求,缩短交付周期,提升产品竞争力。 “新熔炼炉无论是程序管控还是炉体的气密性、可靠性都更强。投产后,我们的产能预计将翻三倍,日产能达到10吨,质量也将大幅提升。”荆正伟介绍,目前,凯鑫合金还建成了国产化最先进的5吨气氛保护电渣重熔炉,并扩建了2条镍基焊丝生产线,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智能化水平和发展效能。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凯鑫合金一直重视产品技术研发,建立了市级微波通信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镍基高温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钢研纳克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检测的完整产业链生产结构。目前企业已成功跻身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行列。 眼下,在创新加持下,凯鑫合金正朝着实现年销售额3亿元的目标阔步迈进。随着新设备的引进,企业不断加强研发,勇攀创新高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企业将秉持“创新引领,质量为本"的理念,持续推出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高性能合金材料,为能源产业的绿色、安全、高效发展作出新贡献。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致力成为全球合金行业的领导者。(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韩笑)  责任编辑:王含

先进制造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金山网
2025-01-08

赛维尔项目边生产边建设 塑料循环利用产业链新业态呼之欲出

金山网讯 岁末年初,项目建设现场热潮涌动:总投资4亿元的赛维尔食品级再生切片及差别化改性项目(简称“赛维尔二期项目”)正加紧推进,按照计划,今年3月部分装置投产。 与此同时,分拣、预清洗、粉碎、热洗、瓶片分选、熔融造粒、连续固相增粘……生产线上,废弃塑料瓶经过多道工序,成为食品级塑料原材料,实现从“瓶”到“瓶”的再生。 一边是火热的建设现场,一边是绿色低碳循环生产。这是丹徒区企业——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建设场景,通过再生工艺,实现了废弃塑料瓶的优质化再生。2024年3月,在取得美国FDA认证的基础上,赛维尔又取得了欧盟EFSA认证,成为国内首个取得FDA和EFSA“双认证”的企业。这意味着赛维尔除了批量生产国内高端纤维级产品,还可直接生产附加值更高的食品级再生材料,投放欧美市场,由此一举填补国内产业链空白。 再生塑料的使用目的从过去的单一降成本,转向降碳和降低成本的双重驱动,使得市场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再生塑料的应用潜力,开展创新研究。作为国内废弃塑料循环利用研究小组的重要业界代表,赛维尔采用先进的回收闭环理念,实现高分子材料的无限循环。“回收来的PET饮料瓶通过物理法再生,重新制成饮料瓶,经多次循环、塑料性能下降后,再采用化学降解法进行分子级的回收提纯和再聚合,得到可以媲美新料的再生塑料。”赛维尔总经理张朔解释,简单来说,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清洗去污染后就是生产原料,经再生工艺加工后,能达到食品接触级标准,成为食品级饮料瓶的材料。此外也可实现纤维化应用,做运动服、户外服等。 新上的塞维尔二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条PET整瓶清洗线、2条PET造粒线、3条HDPE/PP造粒线和1套化学解聚再聚合示范装置,建成后加上之前的一期项目,预计整个基地总产能将达到15万吨/年,年销售超过16亿元。 不仅于此,赛维尔二期项目还将把产业链延伸至塑料原瓶清洗环节,通过5G、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和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LCA)计算,打造废弃物来源可追溯、生产数据可视化、产品应用高值化的塑料循环利用产业链新业态。 重大项目“加速跑”,其背后的助推力功不可没。赛维尔二期项目建设期间,市发改委项目服务团队联合丹徒区经发局,多次赴项目现场实地调研,了解项目建设情况,摸排收集项目需求,梳理问题清单,聚焦资金支持、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方面,为项目建设打通“快车道”。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资金支持方面,密切配合企业技术人员做好资金申报,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申报信息,指导企业进行申报,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支持。在节能审查方面,加强与企业对接,及时办理节能审查意见,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对已建成的一期项目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申报绿色工厂并获批。在环评审批方面,加强与市、区生态环境部门沟通,协助企业配合区生态环境局开展排污总量指标跨源使用分析论证,向市生态环境局申请市级储备库和跨源保障,为企业办理环评手续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下一步市发改委‘24干将’综合服务团队和丹徒区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持续加强项目调度力度,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达效。”(记者 朱婕 通讯员 朱玥 王辉)  责任编辑:王含

先进制造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金山网
2025-01-08

扬中:幸福岛城开创江中明珠新局面

金山网讯 1月7日上午,扬中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来自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奋力开创江中明珠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建言献策。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扬中“撤县设市、大桥通车”30周年。扬中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共扬中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扬中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努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6%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万元、增长5.5%。 2025年,扬中市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自信自强、敢作善成,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任务,高定位谋划“十五五”目标,加快建设智造岛城、品质岛城、生态岛城、幸福岛城、实干岛城,奋力开创江中明珠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 2025年扬中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工业应税销售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围绕上述目标,扬中市政府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把稳定增长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抓投资、增后劲,抓消费、挖潜力,抓开放、促合作,抓服务、优环境,在提振经济活力上展现新作为;二是把集群强链作为关键抓手,推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推动企业主体培优扶强、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发展,在聚力产业强市上展现新作为;三是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集聚科技人才“强磁场”,打好国企改革“组合拳”,突出园区发展“主阵地”,在激发内生动能上展现新作为;四是把绿色低碳作为发展底色,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在建设美丽扬中上展现新作为;五是把宜居宜业作为靓丽名片,一体化提升城市功能,高标准强化城市管理,全方位打造和美乡村,在推动城乡融合上展现新作为;六是把群众满意作为奋斗目标,全面促进“一收一保”,全心保障“一老一小”,全力优化“一医一教”,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七是把风险防范作为基础前提,聚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实现共治共享上展现新作为。 就如何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扬中市政府提出了“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锤炼务实担当的过硬本领、深化依法行政的行动自觉、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创造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的工作目标。(记者 童本宽 陈怡帆 通讯员 杨蝶飞)  责任编辑:王含

传统行业
资讯新闻
文章来源· 金山网
2025-01-08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