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基础设施情况
1.1 基础网络能力
日本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起步于1979年,约每10年更新换代一次。2010年,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率先开始4G商用服务,此后日本建立起覆盖全国的4G移动通信网络。
2020年3月,日本三大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KDDI及软银相继启动5G商用服务,日本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2020年9月,乐天5G服务开通,成为日本第四家开通5G商用服务的运营商。
1.2 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据IT调查公司IDC Japan预测,2021年日本国内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5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8.5%。企业主要将云服务用于档案保管与数据共享、电子邮件、公司内部信息共享等,经营支持及项目管理等高级应用较少。
伴随云服务普及,近年日本数据中心市场逐年增长。至2021年底,日本国内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63.4万平方米。据IDC Japan预测,2021年,日本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约为1.7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1.6%。
日本总务省2020年3月实施关于日本企业数据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与5年前相比,日本企业在POS及电商销售记录、包含MtoM数据在内的自动获取数据的使用方面,实现较大提升,各企业加快引入IoT。大企业数据使用比例显著高于中小企业。经营企划、组织改革,产品服务企划与开发,市场营销等是主要应用领域。
1.3 商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日本互联网普及度高,电商起步较早。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20年日本BtoC电商的市场规模达19.3万亿日元,同比减少0.43%,电商化率为8.08%,较上一年增长1.32个百分点。2020年日本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购买额)3416亿日元,同比增长7.6%。乐天、亚马逊日本、雅虎等是日本主要的电商平台。
日本移动支付普及率不高,移动支付在无现金支付中占比仅为2%-5%。主要移动支付平台有PayPay、乐天Pay、MeruPay、d pay、au Pay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已入驻日本。
2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2.1 数字经济的定义及政府部门
【数字经济定义】
日本内阁府在2017年度经济财政报告中,将数字经济定义为“数字化产品、服务、信息、金钱等,以互联网为媒介在个人和企业间流通的经济”。 【政府部门】
日本与发展数字经济有关的政府部门主要有首相官邸、内阁府、经济产业省、总务省等。
首相官邸负责制定数字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和改革方针等;内阁府负责制定并实施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研究计划等;经济产业省负责信息技术利用推广、信息及内容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数字经济相关的贸易及国际合作、网络安全等;总务省负责制定ICT产业发展战略、ICT技术研发及利用推广、电气通信领域政策制定及管理、信息通信领域国际合作等。
2.2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日本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2022年3月发布研究报告,估算认为,2018年日本数字经济产出的附加价值总额为41.4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7.56%。其中电子零部件制造等数字基础产业附加价值为30.6万亿日元,占比最高。网络平台业为1.4万亿日元,数字方向金融保险业为0.4万亿日元。
2.3 ICT产业相关情况及数字经济渗透情况
据日本总务省统计,2019年,日本ICT产业名义GDP为51.7万亿日元,同比减少0.1%,占全部产业比重为9.4%,仅次于商业和房地产业,排名第三。 日本ICT产业就业人数为405.8万人,同比减少0.05%,占全部产业比重为5.6%。ICT产业带动其他产业附加价值提升92.1万亿日元,带动就业人数增加851.4万人。
2015至2019年4年间,ICT产业对年均GDP增长率(-0.1%)的贡献为0.1%)。
2.4 数字贸易情况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统计,2020年,日本数字领域货物出口额1404亿美元,全球占比4.2%,排名第8,较2019年下降1位;进口额1251亿美元,全球占比3.5%,排名第7,较2019年下降2位。
出口占比最高的产品为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类(26.3%),其次为变压器、光纤等电气及电子零部件(18.8%),计测器类(16.9%),半导体制造设备(16.2%)。进口占比最高的为移动电话等通信设备(21.3%),其次为电脑及周边设备(20.5%),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类(18.7%),其他电气及电子零部件(12.1%)。
2010年来,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数字领域货物贸易进出口对象国,2020年对华数字领域货物出口额374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次为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韩国;2020年自华进口额621亿美元,同比增长2.7%,占进口总额49.6%,其次为中国台湾、美国、泰国和马来西亚。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公共信息服务产品,供我国企业和读者免费下载使用。商务部拥有指南的著作权和版权,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以赢利性为目的使用指南,包括用于纸质报告、电子版销售等经营性业务,或以会员制方式在网站上谋取利益。对于各种形式的侵权行为,商务部保留通过法律程序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