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江发布市重大项目清单
金山网讯 新年伊始,我市吹响重大项目“出征号角”,筑牢项目“压舱石”。“新春第一会”上,市产业强市领导小组发布了《2025年镇江市重大项目清单》(以下称《项目清单》),项目与主导产业契合度、项目集中集聚度、项目整体成熟度都有所提升,一个个优质项目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项目清单》编制坚持突出产业项目兼顾基础设施、突出投资体量兼顾产业层次、确保各项准入条件依法合规、优先安排建设条件成熟项目等原则。”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陈浩介绍,今年我市共安排市重大项目351个,计划总投资246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0.3亿元,较2024年分别增加了41个、156.7亿元、8.6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309个、年度计划投资455.1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42个、年度计划投资155.2亿元。 此前,根据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5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名单》,我市21个项目入选,包括实施项目19个、储备项目2个,总投资435.9亿元,年度投资77亿元。总体来看,我市省重大项目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入选实施项目数量、计划新开工产业项目数以及年度计划投资均为近年之最。值得期待的是,省重大产业项目主要涵盖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实施类项目12个,科技创新项目1个。 今年,市发改委将会同各地各部门,开展“穿透式”调度推进,实行“全方位”服务保障,强化“多渠道”资金支持,全链条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快达效,为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暨创新引领产业强市提供坚实保障。(笪强 记者 朱婕) 责任编辑:华筱婷


经开区(谏壁街道)力促项目建设新突破
金山网讯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吹响奋斗号角,日前,京口经济开发区(谏壁街道)召开项目推进提质增效暨作风效能建设大会。 京口经济开发区(谏壁街道)党工委书记房林虹指出,2025年,园区、街道上下要全面兴起“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奋斗热潮,以更加务实高效的作风,定了就干,干则必成,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会议要求,要定心拢神,以满格状态再出发。明确“三个一”的目标定位,奔着目标去、盯着目标干,不达目标决不罢休,以昂扬奋斗的激情,打头阵、挑大梁、做第一。要干字当头,以顶格标准提质效。紧紧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各级各部门负责人要带头“冲锋”,全体同志要拧成“一股绳”,铆足干劲一起推项目,确保项目按时、按预算、按质量要求完成;要成事兴业,以真格措施强作风。要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全力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好戏连台”的共荣场景。 京口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贺国强从提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改革、推进城乡融合等三个方面回顾了园区2024年度工作。对于2025年工作,他提出,要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围绕提质增效发展目标,坚持“产业为纲、项目为王、招引为先”,在省、市开发区排名中争先进位。要注重把握改革机遇,切实把体制改革转变为借势破题、借力发展的过程。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梳理36平方公里的厚实“家底”,高效谋求资源要素配置整合,打好服务保障“组合拳”。 会上,对2024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园区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京发集团招商服务部、粮山社区、月湖社区、东京村先后作表态发言。 (王琰 夏文杰 记者 栾继业) 责任编辑:华筱婷


港发集团上好复工复产“第一课”
2025-02-12 08:40 金山网讯 近日,港发集团以“安全先行”为导向,组织开展复工复产“第一课”,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迅速开启全员“奋斗模式”。 课上对各单位如何做好节后复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聚焦港口复工复产关键环节,以“风险管控在前,隐患治理在先”为主线,重点讲解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过典型案例剖析,阐述如何辨识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实现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培训结束后,全员通过闭卷考试巩固知识,确保学以致用。 港发集团将按照当好安全生产“第一人”、上好复工复产“第一课”、走好隐患自查“第一步”的“三个一”工作要求,对各单位节后复工复产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督查,切实绷紧“安全生产弦”,敲响“安全警示钟”,把好复工复产“安全第一关”,为新的一年安全生产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侯政诚 记者 陶立波) 责任编辑:华筱婷


京口开启“五大提升行动”
金山网讯 招商引资春来早,转型提升添动能。2月10日,记者在京口召开的全区招商引资转型提升行动工作部署会上获悉,京口区研究制定了《2025年京口区招商引资转型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将全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奋力实现项目招引建设工作全方面转型提升。 “五大提升行动”分别是:预期目标进档提升行动、招商机制完善提升行动、招商方式转型提升行动、要素保障强化提升行动和招商成效显著提升行动。 新的一年,京口区在市下达预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加压力,力争全年招引产业类项目186个以上,总投资216亿元以上,分别在去年完成数的基础上再增长20%以上。要实现当年新签约项目入库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40%;新签约项目主导产业契合度80%以上;上报市级外资项目数量占比20%以上,新列入省市重大项目15个以上。要树立全区招商引资“一盘棋”理念,集中力量攻坚重大项目招引建设,突出经开区项目招引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作用,京口经开区(含新民洲临港产业园)完成10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占全区80%以上。 京口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胡涛表示,中心将全力贯彻落实《2025年京口区招商引资转型提升工作方案》。聚焦先进制造业,全力做好重大项目招引;聚焦新赛道,全力做好新质生产力招引;聚焦提升主城区首位度,全力做好现代服务业招引。 京口区科技局局长马宇茜则表示,科技部门将重点发力科技招商“新赛道”。2025年,全区科技招商计划落户企业55家以上,其中园区落户企业 15家以上,孵化载体落户企业25家以上,开展招商活动6场以上。进一步优化“政策包”,研究出台配套奖励政策,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加大各级创新政策宣传和申报力度,充分发挥“苏科贷”等金融产品作用,吸引更多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落户。 责任编辑:彭羽佳


新民洲发出“项目攻坚 园区提升”动员令
金山网讯 日前,京口区新民洲临港产业园召开2025年“项目攻坚 园区提升”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年工作,动员园区上下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抓发展、优环境。 新的一年,新民洲将聚焦产业强链,激活发展新动能。6月底前将完成1098亩厂房技改,围绕高端木业制造开展招商,推动木业产业价值链向高端突围。年内启动鼎盛重工总装基地建设,同步完成后方厂房复建方案,重建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全力保障翰雅金农新项目落地,力争实现农业产值增长20%。提速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中储粮新民洲基地项目在6月底前完成一期50万吨仓储设施土地平整,确保9月底前主体开工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气化供热、新能源供热试点,全力攻坚项目供热瓶颈。提升园区能级,塑造临港生态名片。持续推动新民洲大道沿线整治提升,启动鑫港商业广场盘活利用,完成朝阳路西段改造提升。 会议强调,要以优质服务助力新招引优质企业健康发展,加力帮扶短期遇到特殊困难企业,努力呵护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打造营商环境“最好招牌”“最强磁场”,让政企沟通更加紧密、政务服务高效便利、政商关系亲而有为。(李铭钰 肖海军 记者 栾继业) 责任编辑:彭羽佳


从投资增幅“创新高”,到重大项目“三提升”——牵住“牛鼻子”投资“加速跑”
金山网讯 固定资产投资与项目建设是一对“正向关系”,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正是镇江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牵住重大项目“牛鼻子”的成果体现。数据显示,去年全市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4.7%,省、市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凸显。 投资增幅创近年来新高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这是过去一年产业强市战略下奏响的发展最强音。”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介绍,全市16个省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73.9亿元,超全年目标14.7个百分点,其中14个省重大项目列统投资完成率超年度考核目标31.6个百分点。310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43.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7%,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镇江市民营经济领域贡献了90%以上的经营主体、80%左右的就业人口和创新成果、70%以上的社会投资,民营经济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我们一直把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助力民营企业能投、善投、优投,作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方向。”谈沁磊说,去年镇江市首次创新建立了市级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清单。发改部门会同各地各部门对照市重大项目支持政策,强化对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土地、能耗、金融等要素保障,统筹服务推进,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信心。 数据显示,去年镇江市民间投资增速稳步提高,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特别是民间工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带动民间投资整体回升向好,稳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加固,全市民间投资总量为884.36亿元,同比增长3.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3.5%。 “三提升”筑牢项目“压舱石” 今年镇江市将进一步筑牢项目“压舱石”,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春伊始,市产业强市领导小组发布市重大项目清单。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陈浩介绍,今年的市重大项目中,产业类项目309个、年度计划投资455.1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42个、年度计划投资155.2亿元。 今年的产业项目呈现出“三提升”的特点。陈浩分析,一是项目与主导产业契合度有所提升,“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和“876”创新引领工程项目占比80.5%,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二是项目集中集聚度有所提升,制造业项目中落户开发园区的项目占比96.7%,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三是项目整体成熟度有所提升,新开工产业项目中完成产业评估的项目88.5%,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今年的市重点项目清单编制时突出投资体量兼顾产业层次,优先列入了落户保留园区符合‘四群八链’方向的制造业项目,倾斜支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投资项目。” 根据2025年省重大项目清单,镇江市共有21个项目入选。总体来看,镇江市省重大项目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入选实施项目数量、计划新开工产业项目数以及年度计划投资均为近年之最。 “项”上发力积蓄“新动能” 抢抓政策机遇拼经济,全力推动投资提速。根据《镇江市全链条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实施的若干举措》,镇江市将通过“穿透式”调度推进、“全方位”服务保障、“多渠道”资金支持,进一步强化‘大抓项目、大抓落实’鲜明导向,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确保省、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突破610亿元、新建项目6月底前开工率达到85%、前三季度全部开工。 “项”上发力,积蓄发展“新动能”。镇江市将通过深化“政银企”合作、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资金使用、更大力度争取“多渠道”资金支持,保障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尤其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市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开展合作,适时梳理适合项目推介给民间资本,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空间。同时,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健全共赢合作机制,有效扩大国有投资;用好相关融资工具,梳理摸排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申报项目。(记者 朱婕 通讯员 笪强) 责任编辑:彭羽佳


深化政银企合作 共促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金山网讯 2月5日至6日,镇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朝阳拜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镇江分行,与九家驻镇金融机构负责人交流座谈,就深化政银企合作、共促镇江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达成共识。 李朝阳对各驻镇金融机构助力经开区现代化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当前,镇江经开区正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五大工程”,全力以赴做强产业、做优环境。希望各家金融机构一如既往关心支持经开区发展,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力度,提升层级、拓宽领域,在壮大产业规模、激发创新动能、挖潜发展空间、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探索更多新的金融产品和运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李朝阳强调,经开区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经开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空间,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各相关部门板块和国有企业要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完善政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各金融机构对镇江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表示将深度融入经开区发展大局,找准合作的契合点、发力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与经开区共享发展机遇。(辛木 唐因培) 责任编辑:彭羽佳


冰雪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这个冬天,各地持续推动冰雪和文旅、体育、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让“冷资源”激活“热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眼下,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正在火热进行。赛场上,各国运动健儿激烈比拼;赛场外,大江南北的游客会聚黑龙江,助力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地处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入冬以来人气和热度持续攀升。丰富的冰雪项目让游客流连忘返,也催热了住宿、餐饮等行业。北极村村民史瑞娟经营的民宿小院,客房供不应求,今年新开的分店市场反响很好。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极村,和乡亲们亲切交流,嘱托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牢记总书记嘱托,漠河加大特色资源挖掘力度,创新打造冰雪场景,带动人才回流和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冰雪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冰雪经济。 这个冰雪季,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冰雪经济发展,涌现出一系列“冰雪+”产品。从传统的滑雪、滑冰到新兴的冰雪摄影、冰雪研学,冰雪旅游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在变得丰富多元。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发放3万张冰雪消费券,推出冰雪音乐节、冰雪亲子挑战赛、跨年冰雪灯光秀等特色活动。在新疆阿勒泰,人们沉浸式参观体验,了解滑雪起源地历史,传承冰雪文化。 挖掘冰雪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冰雪文化博物馆、支持冰雪主题文艺创作,在冰雪文化日益繁荣的同时,冰雪运动持续蓬勃发展。在吉林,75家滑雪场对软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开放雪道数量从64条增至74条,雪道面积增加15%,预计本雪季旅游接待人数将突破100万人次。在上海,不少商圈、街区都融入了冰雪运动体验,沿着黄浦江边打造的1000平方米户外滑冰场,一亮相就成爆款。在湖北,室内室外同样精彩,趣味滑雪、娱雪活动常玩常新;今年1至2月,全省滑雪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增长约83%。 火热的冰雪经济推动了冰雪装备制造融合创新。在河南,本地制造的冰雪装备已占全国市场的40%。目前,我国已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全产业链。 当前,我国冰雪产业展现出市场规模扩大、消费需求多样化等特点。我国正加快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力争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详情请见:https://news.cctv.com/2025/02/11/ARTIqUgQepgdxBfkzjadXJ8O250211.shtml 责任编辑:龚逍遥


“非遗”成顶流,春节火“出圈”:中国文化如何以“软实力”点燃世界热情
在银装素裹的北方和温婉秀丽的南方,人们有的去北京地坛逛新春庙会,有的到安徽歙县观鱼灯巡游,还有的赴江苏苏州听一场昆曲……烟火气升腾,文化味氤氲,2025乙巳蛇年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非遗”毫无意外地成了“顶流”。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各国网友也纷纷过上了中国年,除夕夜刷屏看春晚、体验中国传统民俗、互致新年问候,这场共同庆祝的大联谊,见证着春节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首个“非遗版”春节,让中国文化拥抱世界。在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盛大的春节游行队伍中,舞龙舞狮表演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喝彩声此起彼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人们体验剪纸艺术,感受春节韵味;在西班牙阿利坎特的春节庙会上,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收集中国生肖印章;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鱼灯巡游迎新春,热闹非凡……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新春致辞中所说,列入非遗后,春节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普遍的习俗,“向全世界传播着欢乐与和平的信息”。这让春节成为中华文明和各国文明融合的舞台,成为全球人民共享的文化盛宴,为全球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非遗春节”遇上免签利好,中国游的魅力愈发夺目。国家移民管理局2月5日公布,今年春节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436.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6.3%。其中,外国人95.8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22.9%。在湖北赤壁的羊楼洞古镇品青砖茶,在浙江缙云仁岸村看一场非遗木偶戏,在江苏盐城建湖县的淮剧小镇自制漆扇……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外国游客纷纷开启“非遗版”的新春之旅,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让全世界在这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假期里读懂“何以中国”。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春节,在互联网上以“中国年”为主题的短视频持续火爆。据统计,在海外短视频平台TikTok上,“中国行”标签下有近9万条视频,总播放量近10亿。可以说,感受非遗,领略中式美学,增强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带来的是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融。 年俗里的非遗,不是古籍中泛黄的记载,而是鲜活在生活日常里的热闹烟火,是扎根于群众心底的文化基因,是串联起岁岁年年的情感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长期以来,春节和非遗互相交融、互相成全,春节涵盖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非遗实践,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很多都与春节密不可分。这也在提醒我们,传承和创新,是春节文化历久弥新、不断绽放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后在更深远境界不断提升年味的根本保证。我们相信,众人拾柴、合力推动,通过传承和创新,古老的非遗一定会持续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能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详情请见:https://www.ycnews.cn/yzyl/2025/02-11/8DgawW21.html 责任编辑:龚逍遥


【地评线】新华时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建设“一枢纽”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江苏发展的重大部署。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对发挥区位、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叠加优势,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等进行专题部署。 就当前来看,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在此背景下,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不仅是江苏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通过资源集聚、产业升级、制度创新和区域协同,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赋能的新格局,有助于塑造江苏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开放型经济示范。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重在提升“世界聚合力”。更好汇聚国内国际资源要素,提升资金、人才、技术、产品等各方面的聚合力,必须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资源要素聚集具有“飞轮效应”,一旦各类生产要素由少及多、聚集壮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就能自发促使企业之间进行深度分工。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就会像咬合的齿轮有机聚合、持续转动,这本身就是优质的项目,有利于放大一地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不过,其反面就是,一步落后,将会步步落后,因而要拥有世界聚合力,就要善于形成和放大先发优势。江苏是国内外许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在聚合国内国际资源要素方面具有相当优势,要着力解决国际物流、高能级开放功能平台、城市国际化水平等短板,创新吸引外资和扩大开放的新举措,通过各类举措突破资源要素聚合的约束堵点,使江苏尽快尽早具备资源要素的世界聚合力。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关键还在“双向开放”。简单而言,双向开放就是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打造交通链、物流链、要素链和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多链合一”的中心枢纽。比如,江苏可以借由自身先发优势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资源要素在江苏“落地”后,有利于向周边“溢出”、扩展,惠及兄弟省市。同时,兄弟省市的创新成果等来江苏落地,转化壮大之后参与国际竞争。比如,清华大学曾有一项OLED科研成果在苏州昆山转化,十多年后,该企业出货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技术全球领先。没有对内开放环境,恐怕难以吸引这类高端成果来苏转换;缺少完善的对外开放制度,恐怕该企业就会“缺席”于世界舞台。双向开放,造就了不计其数的成功企业、备受资源要素青睐的聚集环境和“开放江苏”的澎湃动能。 当然,构建开放枢纽,知易行难。相比于一些兄弟省市,江苏在开放能级上仍旧有不小的束缚,比如,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等“拖累”江苏出口增长,但是,瞄准和对标开放前沿区域,江苏依旧大有可作为空间。如,苏州目前还没有机场,但通过“城市航站楼”的设计,上海机场也可以是服务苏州的机场。太仓是德企“重仓”区域,江苏可以借鉴“德国中心”做法,打造属于江苏企业的“海外之家”。“创新”总和“开放”如影随形,被“相提并论”。江苏发展上也是如此,通过体制机制、发展思路等的“创新”,也可以有效扩大江苏的“开放”,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建设“一枢纽”。 详情请见: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a9d96ce4b0a731ead75d6b.html 责任编辑:龚逍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