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项目频频落地 创新力稳步增强 泰州大健康产业持续营造“小阳春”
这个春天,泰州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热辣滚烫”—— 前不久,总投资50亿元的修正药业集团华东研发制造中心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泰州市姜堰区大健康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该项目整合修正药业集团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资源,打造集研发创新、产业孵化、绿色生产于一体的生物科创中心。姜堰区委书记孙靓靓表示,双方将携手共建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共同开拓更加广阔的产业蓝海,为冲刺“千亿姜堰”、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注入澎湃动能。 在泰兴,总投资106亿元的生物基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泰兴经济开发区。该产业园规划建设20万吨/年生物基聚氨酯涂料项目、10万吨/年生物基氨纶纤维原料、10万吨/年生物基尼龙弹性体、10万吨/年生物基尼龙纤维项目,有效链接生物基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形成集聚集群效应,为加快打造长三角生物基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注入更强动力。 大项目、好项目频频落地,见证“中国医药城就是泰州,泰州就是中国医药城”。泰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明确,致力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其中的“大”指的是大健康产业,是泰州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迈上新征程,我们将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前瞻布局、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引领全国大健康产业改革发展的先行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样板城市。”3月17日,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主持召开生物医药产业链服务团队工作例会时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分层分类尽快解决企业诉求,持续营造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小阳春”。 “坚持招大引强和培大育强并举,加快集聚知名龙头企业,推动大健康产业层级向中高端迈进,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规模。”泰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大健康产业联盟党委书记陶玲表示,泰州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攀高向强,雀巢、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全球知名跨国制药企业纷至沓来。中国医药城在疫苗、特医配方食品等细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覆盖国内外多个空白领域,跻身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十强。当前,泰州正积极谋划发挥大健康产业地标品牌效应,用好部省共建机制和省级支持政策,推进产业“锻链升级”。 高集聚度为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创新能力和人才引进提出了更高要求。泰州地处苏中,区位上面临“谁也不靠”的尴尬境地,人才难题如何破解?“研发在上海,产业化在泰州,前研后产两不误。”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超80%的研发团队在上海的离岸创新中心。这是泰州嵌入式链接科创资源的缩影。通过布局大健康领域离岸创新中心,构建“离岸研发孵化、泰州转化应用”协同创新模式,泰州推动本土创新和离岸创新双向联动。目前,泰州已在上海、无锡等地布局大健康领域离岸创新中心。该市实施“创新主体梯次培育”等六大行动,提升产业创新策源能力;设置“大健康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依托北大医学部运行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等,持续激发科技创新“聚变效应”。 推动优势产业由局部优势向整体优势跨越、由一般优势向明显优势跨越。作为泰州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核心阵地,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瞄准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打造产业新高地、勇当发展排头兵,成为令人向往的泰州发展新中心、江苏中部增长极”目标定位,充分发挥部省共建先行先试优势,突出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以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等成长型未来产业,力争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200亿元,到2030年突破3000亿元。


去年全市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3例
金山网讯 4月16日,镇江市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解到,去年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创历史新高。 去年,全市红十字会工作体现三“新”特点:新成绩、新热情、新深度。去年,全市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3例,捐献人数创历史新高,累计实现捐献128例(截至目前已捐献132例)。按人口比例计算,位列全省第一。全市62支志愿服务队、700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围绕红十字核心业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志愿服务时长达到7万余小时。丹阳、扬中、丹徒、京口、润州实现学校红十字基层组织全覆盖。 会议要求,全市红十字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红十字工作方向,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改革创新,纵深推进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侯沁怡 记者 杨泠) 责任编辑:王含


社保为民跑出跨省转移“加速度”
金山网讯 “叮铃铃——”日前,市社保中心经开区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刚上班,窗口的电话就骤然响起。工作人员接起电话的瞬间,就听见那头传来山东口音急促的声音:“同志,我这养老保险跨省转移可咋整啊?眼瞅着退休手续要办不了了!”户籍山东的袁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在镇江务工期间缴纳的企业养老保险,需要赶在退休前转回老家的居民养老保险账户。“您别急,我们这就帮您专人处理。”工作人员回答。 挂下电话,镇江社保人便展开了一场跨省接力赛。了解到袁先生已于3月24日上传转移联系函申请办理社保转移业务后,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山东社保中心加急处理,通过数据手段将两地数据精准对接。工作人员还积极协调镇江本地的信息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在4个工作日内完成了袁先生的企业养老保险转居民养老保险的转出手续,成功赶在袁先生退休前为其解决社保转移问题。 社保转移,转的是数据,连的是民心。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镇江社保人身边上演,也是无数社保人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从“跨省跑断腿”到“云端秒对接”,从“纸质流转数月”到“电子传输瞬息”,镇江社保人将冷冰冰的政策条文转化为热气腾腾的民生温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断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零跑腿,以实际行动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方清 杨成 记者 古瑾) 责任编辑:臧一凡


去年江苏生物医药集群营收利润均全国第一
省工信厅、中国药科大学日前在南京江北新区共同举办智能药学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暨生物医药集群产才对接专场活动,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全省生物医药集群实现营业收入4543.9亿元、利润总额730.4亿元,分别占全国15.1%、17.9%,均居全国第一。 当天,“智能药学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成立,将凝聚政产学研投等各方力量,破解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机制性障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会上,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与中国药科大学智能药学交叉研究院合作共建、算力基础设施与生物医药企业合作、“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等项目签约。 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表示,我省将更大力度推动生物医药集群协同创新、人工智能赋能、创新药械入院使用、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加快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鱼跃医疗入选国家级榜单
金山网讯 日前,工信部公示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名单。记者4月7日从市工信部门获悉,我市鱼跃医疗“高端医疗装备与智慧医疗体系创新协同发展案例”榜上有名,全省仅有4家领军企业案例入选。 近年来,鱼跃医疗持续探索未来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联合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高端呼吸机传感器、下一代医用氮氧分离技术与材料、自适应精准人工胰脏闭环系统、新一代生命体征除颤技术、FeNO一氧化氮检测技术等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科研成果突破,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加速转型升级与高端化发展。采用“专业医疗软件产品+算法+IoT”模式,鱼跃医疗聚焦重点产品数字化建设,构建了贯穿医疗器械产业链全周期的智慧医疗体系。基于智改数转方面的卓越表现,鱼跃医疗成功入选“全国数字领航企业实践案例”,获评“基于AI与物联网的医疗器械智能工厂(卓越级)”等国家级荣誉,为医疗器械行业开展数智化转型树立了典范。 市工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立足发展实际,聚焦低空经济、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形成企业梯队。持续完善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深化创新人才引育、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多可落地的发展环境和应用场景,助力我市未来产业加速发展。(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徐宙 曹小波) 责任编辑:李贝


DeepSeek医卫场景应用培训举办
金山网讯 为提升镇江经开区卫生健康系统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应用能力,加快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经开区社会发展局联合中国电信镇江分公司共同举办DeepSeek医卫场景应用培训,全区各医疗机构共计130余人参加培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卫生健康领域也不例外,此次培训活动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由中国电信团队专家详细解读大模型的核心概念、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深远影响及医疗行业大模型的发展趋势和落地场景等。专题讲座让参训人员感受到AI技术为医疗健康领域注入的澎湃动能,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经开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卫健系统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用好用活DeepSeek为行业注入新动能,创新思维、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有序推动AI与医疗深度融合,让精准诊疗更高效、健康管理更智慧、医疗资源更普惠,加速推进镇江经开区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彭明星 记者 张琼霞) 责任编辑:蒋敬


“胶囊马达”为百岁老人注入“心”活力
金山网讯 将一枚形如胶囊、重约2克、“待机”12年的无线起搏器通过穿刺孔植入患者心脏,以确保心律稳定、泵血功能正常。近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起搏电生理组团队为一名心动过缓的101岁老人开展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在刷新手术患者年龄纪录的同时,标志着该院在起搏器植入领域达到了更高的专业水准。 百岁抗战老兵心跳过慢晕厥 安装起搏器是最有效的方法 3月25日上午8点多,叶老先生坐在心内科病房的椅子上休息,此时的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很难想到他一周前才接受过心脏手术。 由于叶老先生听力欠佳,为了便于顺畅沟通,陪伴在身侧的儿女递过去一张纸片,老人看了看纸片上“现在感觉如何”的问询笑了起来:“做完手术恢复不错,现在感觉非常好!” 叶老先生是一名抗战老兵,晚年身体一直不错。但就在3月9日,老人突发晕厥,还因此摔伤了腿,家人带他到当地医院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其心跳过慢,且存在停跳,其中一次停跳时间长达7秒钟。情况危急,为求进一步治疗,家人将叶老先生送至江大附院。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通常是每分钟60至100次,当心跳过慢时,就会因供血减少导致全身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乏力、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 “结合当时的检查结果,我们判断老人晕厥的原因,与心脏老化有很大关系。”江大附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姜正南介绍,对于此种情况,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安装心脏起搏器,在必要时及时释放电脉冲,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节奏。经过起搏电生理组团队的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叶老先生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 植入胶囊大小“心脏马达” 重量仅为传统起搏器1/10 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往常规的治疗手段是起搏器植入术。该术式需要在患者锁骨下方做切口,进行静脉穿刺。但这种传统的手术方式需要面临四大问题:其一,超高龄患者必然存在血管变异、闭塞,手术时导管难以正常推进;其二,起搏器植入术在局麻下进行,多数高龄患者的听力、视力均存在问题,术中配合度相对较差;其三,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老人,起搏器安装过程中,心脏受到刺激会诱发心跳骤停;再则,老人术后切口恢复比较困难,很容易发生感染。综合考虑叶老先生的年龄、血管情况,以及手术耐受情况,医生最终决定为其开展植入风险相对较低的无导线起搏器。 姜正南向记者展示的无导线起搏器,外形酷似一粒普通胶囊,重量大约2克,仅为传统起搏器的1/10左右。“无导线起搏器的优势在于,通过血管变异可能性极小的股静脉穿刺,手术创伤和感染风险显著减少,而且手术操作时间较短,利于患者配合。”姜正南说,除此之外,无线起搏器的电池寿命也很长,预计可达到12年左右,能够为患者提供长期可靠的起搏支持。 3月18日,叶老先生接受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姜正南通过导管将这个迷你“心脏马达”输送至患者心脏的特定部位,并牢固固定在心肌上。20分钟后,手术完成。术后第一天,老人就可以下床走动,起搏器参数一切正常。而由于该起搏器体积小、重量轻,叶老先生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为心律失常患者 提供全新治疗选择 从“切口”到“小孔”,从“方盒”到“胶囊”,从20多克到2克……随着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也开启了心脏起搏治疗的新时代。目前,江大附院心内科已经开展该项手术数十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悉,江大附院心内科一直紧跟心脏医学领域前沿,锚定“精准诊断,微创治疗”目标,努力让心脏疾病患者重获健康与希望。 姜正南介绍说,对于一些符合手术指征的特殊心律失常患者,比如高龄老人、糖尿病患者、严重消瘦患者、严重肺气肿患者,以及对美观有较高要求者等,无导线起搏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相信无导线起搏器将在心内科医疗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更多心律失常患者注入‘心’活力。”姜正南说。(记者 杨泠 通讯员 钱小蔷 孙卉) 责任编辑:李贝


4小时“微创术”优化30年老管道
金山网讯 近日,镇江新泓供水有限公司以创新方案完成一次“管网手术”,让服役30年的老旧供水管道平稳“退役”,不但避免了大规模破路施工对交通的影响,而且使日漏损量下降120立方米,预计全年节约供水成本7万元。 3月15日,巡检人员在谏壁越河街抽水站发现路面异常渗水,经水质检测确认为自来水泄漏。测漏团队连夜对DN600过路钢管进行精准定位,发现该1994年投用的老管道因与雩龙公路管道互通,在长期高压运行中产生漏点。由于管道埋深达3米且位于交通要道下方,传统开挖维修需封闭道路且成本高昂。 “我们决定采用‘管网碰接法’进行微创式改造。”新泓供水技术团队负责人介绍,通过GIS系统模拟测算,技术人员巧妙设计将雩龙公路南段DN300管道与新建的越河街DN500管道连通,在不影响居民用水的前提下,实现老旧管网零破损“退役”。 施工人员放弃周末休息,提前完成碰接点预开挖及阀门调试。夜间22时,按既定方案调整雩龙公路供水方向,由原临江西路供水调整至龙山泵站供水。在确保不影响一户居民用水的情况下,仅用4个小时完成管道碰接并进行排放,凌晨2时全部恢复供水。 此次创新实践成效显著:改造区域日漏损量从180立方米降至60立方米,按现行水价测算,年节约制水、输配成本超7万元;更通过优化管网布局,提升了周边3个居民区的供水稳定性。 “这是智慧水务与精准施工的完美结合。”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把“微创式管网更新”技术纳入智慧供水体系,通过大数据监测和智能分析,逐步对超期服役管网实施“动态退休”计划,让城市供水“血脉”更健康畅通。(记者 朱美娜) 责任编辑:臧一凡


镇江市社保卡服务持续“上新”
金山网讯 社保卡不仅可以看病买药,还能借书、吃饭、坐公交、逛景区……实现居民服务“一卡通”。2月25日,记者从镇江社会保障卡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今年镇江社保卡服务将持续“上新”,争取在人社存量待遇发放、公积金发放、体产园区应用、社区养老助餐服务等方面试点突破。 2024年是镇江三代社保卡全面换发迭代年,全市累计换发三代社保卡210万张,为居民服务“一卡通”夯实基础。在原有社保、就业、医保、金融及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校园/园区一卡通等165项应用基础上,去年镇江社保卡还结合市民需求和镇江特色,推出了图书借阅、本地旅游年卡套餐服务。同时,设立社保卡专人、专窗、专网、专线服务,新增社保卡合作银行综合服务网点59家,实现市区范围内社保卡综合服务网点全覆盖,通过开展“社保卡促消费”惠民服务活动发放补贴75.8万元,开展上门服务活动120场,惠及群众4万余人。 今年,市人社部门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深化社银合作,争取在人社存量待遇发放、公积金发放、体产园区应用、社区养老助餐服务等方面试点突破;在惠农惠民补贴发放、图书借阅、校园一卡通应用、食堂就餐应用等方面持续扩面、深化完善;继续携手各合作金融机构,开展更加贴合群众需要的活动;通过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在体系建设上将“一卡通”服务与人社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打造“一件事一卡办、全链条一卡办”。 值得关注的是,镇江从2016年起逐步将人社待遇通过社保卡发放。今年,江苏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等银行将把人社存量待遇进卡作为社保卡应用的重点工作,农行、农商行等合作银行也将把惠民惠农等其他民生领域的待遇补贴优先使用社保卡发放,全力推进各类民生领域待遇进卡工作。(刘马力 记者 古瑾) 责任编辑:李贝


苏北人民医院开启AI智慧医院建设
2月26日,苏北人民医院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并结合该院智慧医院系统成功集成部分医疗业务场景的应用,开启人工智能支持下的AI智慧医院建设。 扬州市已基本完成以“互联网+医疗”为底层架构的智慧医院系统建设,建成25家互联网医院,通过“健康扬州”APP一键进入,可实现远程挂号就诊取药、医保费用实时结算、居民健康档案随身带等智慧服务功能。苏北人民医院通过本地化部署DeepSeek,将AI大模型强大的“通识能力”与专科小模型的“精准特长”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多模态联动、大小模型协同、智能体编排”三位一体的AI医疗智慧中枢,打造AI智慧医院建设新范式。 经苏北人民医院前期探索,AI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四类:超声报告内涵质控,即构建AI超声报告智能体;危急值智能辅助判断,即结合患者病历资料,把有威胁的危急信息推送给所有诊疗环节的医护;麻醉访视智能辅助评估,即结合患者病史等,自动生成个性化麻醉方案建议;多学科MDT辅助诊疗,即提醒接诊医生是否存在多学科合并疾病或者难以诊断的疑难罕见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