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十年转型,从“多而散”到“优而精”
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镇江化工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做强产业体系,走过了刮骨疗伤、加压奋进的十年。与数量锐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化工产业的质效提升。 在镇江润晶高纯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晶科技”)生产车间内,现代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从原料输入到产品输出,整个过程均由中央控制系统(DCS)实时监控。 “那时候生产效率低,一个反应釜反应结束,需要人工将物料转移到下一个步骤,操作过程繁琐,能耗也很高。”润晶科技总经理崔文亮回忆道。通过持续的智能化改造,企业同一条生产线的人员配置减少至5人,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能耗从2012年投产初期的400千克标煤/吨降到2024年的260千克标煤/吨。 能耗下降,产能产值几何级增长。从2012年投产至今,润晶科技产能从最初不足1万吨跃升至8万吨,总产值从不到1亿元攀升至8亿元。 润晶科技的发展故事,背后正是镇江化工产业的十年转型。 破解产业结构偏重偏化困局,全市深入开展化工行业整治提升行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自2006年起,历经五轮化工专项整治,尤其近10年,化工产业一改布局分布广、企业层次低、安全环保差的面貌,尽显镇江“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 目前,全市化工企业从曾经500多家减少到68家,总数精简80%以上。化工产业重心集中于镇江经开区的新材料产业园,园区企业数量达到45家,入园率达66.2%,行业整体呈现出从“多而散”向“优而精”的转型趋势。 革故鼎新,镇江化工产业迎来脱胎换骨般的蝶变—— 向高处攀,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省级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路径清晰可见,助力更多化工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以专精特新“小巨人”润晶科技为例,企业从十年前生产工业级产品,到如今广泛涉足面板级、半导体级高端化工材料,产品纯度提升了千倍以上。产品高品质助力企业成功挤进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外高端市场。 向绿而行,众多化工企业透过技术创新促进绿色转型,释放着绿色低碳发展新活力,助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化工企业绿色工厂持续扩容。在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老旧装置改造稳步推进,投资2.2亿元的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减少了草甘膦水解、结晶过程中蒸汽、冷冻盐水的用量,降低了能耗,大大提高了工艺技术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水平。 加“数”奔跑,拥抱“智改数转网联”,瞄准先进制造技术,化工产业优化工艺技术流程,数字化工厂、智能化车间面貌焕然一新。索普化工的智能制造场景获评国家级优秀案例,润晶科技和索普新材料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告别传统依靠人力投入的刻板印象,化工行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日新月异,作为我市唯一保留的化工产业园,镇江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这片1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吸引德国巴斯夫、韩国SK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逐步形成以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而园区化工产品正从传统基础原料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延伸,为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调研时提出“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期望,激励全市上下不断开拓创新。10年间,我市化工产业完成了从资源型到创新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而这也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市工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夯实制造业基石,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为“镇江很有前途”的宏伟愿景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记者 陶立波 通讯员 孙尚飞)


聚力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澎湃新动能
近日,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揭晓,镇江获奖29项;今年以来,镇江获省认定的独角兽和瞪羚企业35家,其中瞪羚企业数较上年增长180%;紧扣“876”创新引领工程产业培育发展方向,第3家创新联合体组建成立…… 一项项殊荣,一个个突破,一次次携手,见证镇江新质生产力的厚积薄发。 牢牢把握“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重大任务,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进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坚定不移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特色领域有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新高地。 获奖项目 成果丰硕成色十足 翻开2023年度省科技奖荣誉册,镇江29个获奖项目熠熠生辉、成色十足。 从原始创新的前沿阵地,到技术突破的攻坚战场;从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到规模应用的广阔天地,镇江科技创新收获丰盈果实。 驻镇高校牵头或参与的获奖项目唱主角,一批项目集中展示了江苏大学在多个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校地产学研深度融合,点燃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新引擎。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教授蔡英凤牵头的“面向车路协同的汽车多域融合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应用类项目一等奖。该成果创建了新一代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多智能体架构,解决了交通优化与汽车性能难以协调的重大瓶颈,实现了我国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世界引领。 获奖项目亦可窥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今年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江苏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全市科技创新“梦溪奖”。此次,企业参与研发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相变储热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奖一等奖。 双奖在手,金合能源创新成果正在加速落地。伴随国家“双碳”战略加快落地实施,企业聚焦储热、蓄冷和储电等储能技术和产品开发,积极对接储能需求,拓展储能市场,投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该公司董事长任爱介绍,企业正在与句容白兔镇合作,推广由低温相变材料制成的蓄冷箱。借助这座移动冷库,葡萄和草莓采摘下来当场冷藏,彻底解决从田间地头到超市的“前一公里”问题,确保应时鲜果的口味和品质。 向新驰骋 瞪羚独角兽加速奔跑 作为科创企业的风向标,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的瞪羚、独角兽企业通常被视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跃度、创新创业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主要指标。 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瞪羚、独角兽企业竞相奔跑,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年6月,长城战略咨询公司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镇江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上榜。 不久前,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公布“2024年度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镇江新评定省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28家,入选企业总数较上年翻番,创下历史新高,彰显镇江集聚高质量创新要素,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的显著成效。 连续第7年荣膺中国独角兽企业称号,惠龙易通从当年平台刚刚上线时的1万多个会员,到如今已在全国各市县发展加盟代理单位超3300家,发展会员超330万个,发展方兴未艾的背后却是研发创新的坚实支撑。 携手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惠龙易通成功构建了高效的惠龙易通多式联运大数据系统,使系统核心操作的响应时间缩短到1秒以内,平均响应速度提升了93.05%。该公司技术经理刘冬财介绍,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大宗货运管理的效率,极大降低车辆空驶率和运输成本,促进了中国大宗货运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生物发酵行业发展火爆,发酵罐越来越受到制药、酿酒、化妆品行业领域的青睐。省瞪羚企业汇森生物设备镇江有限公司抢抓生物制造产业迭代升级的风口,做强创新研发,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孵化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性能强的拳头产品,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自动化成套生物发酵设备专业制造及服务提供商。 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显然是当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我市聚力培育高成长性企业,推动独角兽、瞪羚纷纷涌现、茁壮成长,也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供强劲动能。 厚植沃土 携手创新深度融合 创新路上,握指成拳,方能借势发力,奏响科技创新最强音。 关键核心技术往往都是复杂综合性技术,需要跨学科、跨产业、跨领域的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合作。本月初签约成立的智能光储充一体化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成为我市继航空复合材料及部件、船舶动力装备之后组建的第3个创新联合体。 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行业龙头企业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平表示,智能光储充一体化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后,联合体成员将开展高效高质量薄硅片技术、高效低成本低碳光伏发电技术、新型安全储能装置和技术、安全可靠高效充电技术的研究,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新能源光储充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一个个创新联合体促成创新链和产业链产生更多“化学反应”。创新联合体的组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着眼于提升服务效能,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创新需求,市科技部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攻坚突破“三项服务”行动,组织专家团队访企问需、破解难题,今年累计服务企业400余家,帮助企业凝练对接各类创新需求93项。 坚持“育新苗”与“壮大树”并重,我市统筹开展科技企业培育和招引工作,通过大力推进科技招商,完善产业招商与科技招商一体化推进机制,推动科技招商取得新进展,今年已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家。 全市科技大会即将召开,科技创新向未来,携手攀高再出发。深入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镇江正持续强化创新引领,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加速形成创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科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应东昊 许定星 孙焱)


化工十年转型,从“多而散”到“优而精”
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镇江化工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做强产业体系,走过了刮骨疗伤、加压奋进的十年。与数量锐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化工产业的质效提升。 在镇江润晶高纯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晶科技”)生产车间内,现代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从原料输入到产品输出,整个过程均由中央控制系统(DCS)实时监控。 “那时候生产效率低,一个反应釜反应结束,需要人工将物料转移到下一个步骤,操作过程繁琐,能耗也很高。”润晶科技总经理崔文亮回忆道。通过持续的智能化改造,企业同一条生产线的人员配置减少至5人,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能耗从2012年投产初期的400千克标煤/吨降到2024年的260千克标煤/吨。 能耗下降,产能产值几何级增长。从2012年投产至今,润晶科技产能从最初不足1万吨跃升至8万吨,总产值从不到1亿元攀升至8亿元。 润晶科技的发展故事,背后正是镇江化工产业的十年转型。 破解产业结构偏重偏化困局,全市深入开展化工行业整治提升行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自2006年起,历经五轮化工专项整治,尤其近10年,化工产业一改布局分布广、企业层次低、安全环保差的面貌,尽显镇江“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 目前,全市化工企业从曾经500多家减少到68家,总数精简80%以上。化工产业重心集中于镇江经开区的新材料产业园,园区企业数量达到45家,入园率达66.2%,行业整体呈现出从“多而散”向“优而精”的转型趋势。 革故鼎新,镇江化工产业迎来脱胎换骨般的蝶变—— 向高处攀,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省级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路径清晰可见,助力更多化工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以专精特新“小巨人”润晶科技为例,企业从十年前生产工业级产品,到如今广泛涉足面板级、半导体级高端化工材料,产品纯度提升了千倍以上。产品高品质助力企业成功挤进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外高端市场。 向绿而行,众多化工企业透过技术创新促进绿色转型,释放着绿色低碳发展新活力,助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化工企业绿色工厂持续扩容。在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老旧装置改造稳步推进,投资2.2亿元的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减少了草甘膦水解、结晶过程中蒸汽、冷冻盐水的用量,降低了能耗,大大提高了工艺技术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水平。 加“数”奔跑,拥抱“智改数转网联”,瞄准先进制造技术,化工产业优化工艺技术流程,数字化工厂、智能化车间面貌焕然一新。索普化工的智能制造场景获评国家级优秀案例,润晶科技和索普新材料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告别传统依靠人力投入的刻板印象,化工行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日新月异,作为我市唯一保留的化工产业园,镇江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这片1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吸引德国巴斯夫、韩国SK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逐步形成以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而园区化工产品正从传统基础原料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延伸,为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调研时提出“镇江很有前途”的殷切期望,激励全市上下不断开拓创新。10年间,我市化工产业完成了从资源型到创新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而这也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市工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夯实制造业基石,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为“镇江很有前途”的宏伟愿景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记者 陶立波 通讯员 孙尚飞)


每日风险投资速递2024.11.27
今天在全球市场一共发生16投资披露事件,国内事件6起,其中国内先进制造行业2起、物流行业1起、人工智能行业1起、医疗健康行业2起。国外事件10起,其中医疗健康行业3起、区块链行业1起、人工智能行业3起、企业服务行业1起、金融行业2起。 国内事件1. 蓝鹰无人机成功完成天使轮融资蓝鹰无人机是一家旋翼飞行器仿真软件及设备研发商,专注于无人机制造,致力于提升无人机在多个应用领域的适应性与智能化水平。其提供专业高精度和扩展性强的旋翼仿真开发软件平台和设备,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旋翼飞机仿真建模研制和飞行训练需求,缩短飞机研发周期,降低模拟设备开发成本。 其产品被应用在农业喷洒、边境巡逻、甚至是城市应急救援等领域。近日,蓝鹰无人机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科创天使。 2. 欧畅医疗完成天使轮融资欧畅医疗是一家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研发商,公司拥有国内唯一软件+硬件一体化纯自主研发的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系统,不仅在成本控制上具有显著优势,更在关键模块中打破行业瓶颈。其主打产品——Sirius肺部手术机器人系统,集成了六大功能,包括柔性支气管镜、电磁导航+虚拟导航+超声探头等,可实现1mm内的高精度可视实时导航。近日,欧畅医疗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荣安创投、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集团(Medpark)及江苏工大协同机器人研究院。本轮资金将用于公司核心产品肺部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投入、临床取证及市场开拓等。 3. 顺丰控股香港上市顺丰是一家综合快递业务服务提供商,围绕快递物流产业链,不断丰富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种类,针对电商、食品、医药、汽配、电子等不同类型客户开发出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11月27日,顺丰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快递物流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此次顺丰控股在香港IPO的招股价为34.3元港币,若未行使超配权,顺丰募集资金净额达到56.62亿港元,成年内香港的第二大规模IPO。 4. 光启图像完成新一轮融资光启图像是一家新型光电显示检测设备研发商,主要从事新型光电显示检测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聚焦于以Micro OLED/LED为代表的下一代光电显示技术领域,同时兼顾Mini LED、OLED、TFT-LCD等主流新型光电显示领域。近日,光启图像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禾璞华领投。 5. 安捷明医疗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安捷明是一家青光眼早期诊断设备研发商,公司推出的接触式角膜分析系统CID采用动态测量分析法,可通过角膜动态变化精确分析多项生物力学性质,修正现有眼压测量方法,获取真实眼压,建立相对客观的青光眼指数,不仅用于初步筛查,更进一步在尚未发病的高风险期或发病早期即实现可信度较高的风险评估和辅助诊断,并分辨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为非青光眼专科医生提供针对性干预治疗的建议。近日,安捷明医疗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横琴创投领投,上海容望及其他战略产业资本跟投,老股东元明资本持续加持。本轮融资为安捷明医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将主要用于加速创新型医疗器械——连续眼压监测系统——的临床试验及注册申报、角膜分析系统的市场化、团队的扩展和升级。 6. 内蒙古影智科技获得天使轮投资影智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商,致力于人形机器人、AI陪伴机器人、智慧文创及大健康产业相关产品研发和推广。公司日前获得天使轮投资,投资方包括科大讯飞等。 国外事件1. OpenAI获软银15亿美元新一轮投资OpenAI是一家人工智能研究公司,成立之初的目标是以安全的方式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使全人类平等收益。公司日前获软银15亿美元新投资,软银的最新投资使OpenAI最近一轮66亿美元的融资得以进一步扩大,公司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 2. Doron获得1100万美元A轮融资Doron 是一家关节内生物药物研发商,已经开发出一种从胎盘组织中提取的3期准备的关节内生物药物。主要产品MOTYS™包括一系列有益的生长因子,其临床前数据表明,有效的抗炎、组织保护和再生能力对治疗进行性和退行性骨关节炎至关重要。近日,Doron获得1100万美元A轮融资,SPRIM Global Investments投资。 3. MB2 Dental获得5.25亿美元战略投资MB2 Dental是一家牙科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一系列服务,以简化牙科办公室管理,同时保持高质量的患者护理。MB2 Dental,将获5.2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投资者为私募股权公司Warburg Pincus华平投资。MB2 Dental估值逾35亿美元。 4. ADCendo获得1.35亿美元B轮融资ADCendo是一家抗癌药物研发商,专注于药物研制及生物技术领域,主要为用户提供抗癌靶向药物相关产品。近日,Adcendo宣布成功完成了1.3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的超额认购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TCGX领投,新晋投资者TPG Life Sciences Innovations、Orbimed Advisors、Venrock Healthcare Capital Partners、Surveyor Capital(Citadel 旗下公司)和Logos Capital,以及所有现有投资者,包括RA Capital Management、Novo Holdings、Pontifax Venture Capital、Dawn Biopharma(由 KKR、HealthCap、Gilde Healthcare和Ysios Capital控制的平台)参投。 5. Kyan Health获得1200万欧元A轮融资Kyan Health是一家员工保健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员工及其家庭提供整合的、完全个性化的、基于证据的心理健康和福祉支持,提供保密的解决方案,帮助员工及其家庭管理心理健康,包括自我评估工具、自我护理实践、以及通过专有算法匹配的全球认证的福祉教练和心理学家,能够立即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支持,支持30多种语言。近日,Kyan Health获得1200万欧元A轮融资,Swisscom Ventures领投,GreyMatter Capital、naturalX Health Ventures、Founderful、Joyance Partners参投。 6. Range Advisory获得2800万美元B轮融资Range Advisory是一个个人理财平台,专注于金融服务领域,提供在线理财规划师和工具帮助用户跟踪、计划和分享财务状况。近日,Range Advisory获得2800万美元B轮融资,Gradient Ventures、Cathay Innovation投资。 7. Wherobots获得2150万美元A轮融资Wherobots是一家地理空间分析和人工智能数据平台提供商,使用户能够在云端或本地开发、测试和部署现场地理空间数据堆栈。其一组地理空间计算、分析和人工智能功能被放入数据堆栈,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近日,Wherobots获得2150万美元A轮融资,Prosperity7 Ventures、JetBlue Ventures、Clear Ventures、WVC、Felicis Ventures投资。 8. Talus Network获得600万美元Pre-A轮融资Talus Network是一家基于MoveVM的链上人工智能网络平台,主要促进消费者友好型网络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特别是智能代理,无缝融入日常的链上内容。近日,Talus Network 在由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的一轮战略融资中筹集了 600 万美元,估值为 1.5 亿美元。 9. Vanilla Finance获得Pre-Seed轮融资Vanilla Finance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该平台支持在Telegram上进行交易,利用Telegram庞大的用户基础,推动Web3的广泛普及,允许用户以10美元的价格拥有1个比特币的交易所。近日,Vanilla Finance 宣布完成 Pre-Seed 轮融资,由 Paper Ventures、UOB Ventures 和 ABCDE Labs 领投,HTX Ventures、Ocular、Openspace、Y2 Ventures、Signum Capital 以及来自 STEPN、Scroll 等项目的天使投资人参投。 10. Play.AI获得21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Play.AI是一家语音人工智能平台提供商,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语音模型和人工智能语音代理平台,使开发人员和企业能够快速构建和部署语音应用程序,为客户支持团队、销售部门、内容创作者和其他新兴行业提供价值。近日,Play.AI获得21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Kindred Ventures、500 Global、Race Capital、Y Combinator、Soma Capital、Pioneer Fund、TRAC投资。


老专家牵线农场“攀亲结缘”镇江农科所 新品水稻“镇稻6243”种植前景广阔
“虽然今年遭遇了特殊气候,水稻的产量和出米率等都有所影响,但我试验田内种植的10多亩水稻新品系‘镇稻6243’却长势较好,且优势突出,该水稻新品高产、抗病抗倒性强、出米率高,具有很好的种植前景。这得感谢老科协专家牵线搭桥,让我与镇江农科所育种专家‘攀亲结缘’。”近日,丹阳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马耿良带领农业专家团队成员来到珥陵镇新庄村超群家庭农场了解秋收秋种、特别是新品系水稻种植情况时,农场主徐宪忠喜滋滋地说。 超群家庭农场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100余亩,经过近期的抢收抢种,到目前只剩300多亩水稻尚未收割,且已完成了机械播种小麦500多亩,目前陆续“吐”绿出苗。在农场试种的水稻新品系“镇稻6243”田头,只见即将收割的该水稻株型紧凑,籽粒饱满,散发着阵阵沁人的稻香,在今年因超强台风等特殊气候造成部分水稻倒伏的情况下,这方水稻新品系却稳健生长。 在超群家庭农场的粮食烘干车间和田间地头,丹阳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吴金书,老科协栽培老专家、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丹阳乡村振兴团队负责人周铭成就抢抓秋收秋种进程、抓好小麦一种就管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作为丹阳市老科协和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丹阳乡村振兴团队开展零距离服务的10个家庭农场之一,超群家庭农场在周铭成的牵线搭桥下,2023年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攀亲结缘”,农科所育种专家将最新选育的“镇稻6243”,放在农场进行首批试种,这为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推进优质稻米开发增添了亮点。从农场水稻育秧播种和机插、苗情管理和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周铭成领衔的专家团队实行跟踪服务,经常踏田指导、把脉开方,为农场的粮食种植全过程提供全方位指导,保证了良种良法的配套,促进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据前来农场察看该水稻新品系的镇江农科所育种专家介绍,“镇稻6243”是由镇江农科所最新选育的半糯型早熟晚粳新品系,其全生育期156天左右,株高近96厘米。2023年经联合体区试统一抽样检测,它的整精米率74.6%,直链淀粉含量9.3%。2023年12月28日,在镇江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第三届“人保”杯“镇江好大米”评比活动中,丹阳“延星”牌大米“镇稻6243”位列“金奖”第一名。2024年1月18日,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省作物学会、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华西村”杯江苏好大米品鉴推介会中,“镇稻6243”又以综合评分第一名位列榜首,荣获特等奖。2024年1月29日,在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省优质粳稻产业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南方粳稻主产区优质水稻新品种/品系品鉴推介会中,“镇稻6243”位列软米组第二名,并获推介。 据了解,今年,水稻新品系“镇稻6243”已在镇江市30多个试验点进行了大规模试种。通过镇江农科所对示范点种植的田块进行加价回收,“镇稻6243”的种植效益也有了保障。从试验点已收割情况看,今年秋收,“镇稻6243”烘干后的单产可达600公斤左右。(蒋须俊 马国强 记者 栾继业)


我市将红色文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镇江历史底蕴深厚、革命文化资源丰富。今年以来,市文广旅局着力解决红色资源记录不全、保护不善、利用不够鲜活等现实难题,探索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新路径,切实将红色文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串珠成链,摸清资源底数 市文广旅局党委立足革命文物保护实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要求,不断探索资源挖掘的新路径、新做法。 依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行动开展全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普查,累计普查红色资源近千个,33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54件(套)可移动文物列入省革命文物名录,全市红色资源底数更清、动态更准。 细致开展馆藏红色文物盘库建档专项行动,累计完成4千余件(套)馆藏文物的盘库和平台上传、建档。深化开展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完成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等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持续提升文物安全等级。 探索建立文物保护员队伍,用足用好“红色初心”志愿者队伍,扎实开展零散红色资源归集调查。累计收集整理茅山抗战故事、烈士名录、诗歌、散文等234篇,收集图片、文物照600多张,持续扩大红色文物保护范畴。 赓续传承,强化精神培塑 市文广旅局通过点面结合、线上线下互补,持续加强红色资源的整合、统筹与转译,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依托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茅山铁军营党性教育基地、陈庄新四军革命遗址等红色点位,探索构建“3+X”红色培训体系,扎实开展“七个一”党员干部现场教学精品课程,先后推出《南昌,新四军从这里走来》等8个专题展览、5个临时展览,开展50余场“铁军讲堂”文化宣讲讲座,累计培训干部、服务群众破百万人次。 围绕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镇江博物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推出《党史知识知多少》等课程50余期,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普及。全力实施“何以镇江”工程,将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嵌入其中,举办“文物会说话”短视频大赛,累计1.2万人次参与,在线点击量超23.5万次。 结合省“双千计划”,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建成40家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有效推动红色文化浸润。高标准开展“红色文化六进”行动、“送戏下乡”演出等4000余场,红色剧目扬剧《茶山女人》、锡剧《太平洲上》等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五星工程奖,多方位多渠道传播红色声音、讲述红色故事。 强化引领,推动文旅融合 立足镇江特色,市文广旅局推出“红色+旅游”一揽子服务,大力发展与镇江红色特质相契合的红色旅游、研学教育、乡村振兴等产品体系,真正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入选沪苏浙皖联合发布的“长三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铁军东进战地 茅山红色传承”创成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项目,“走进茅山抗日根据地 重温东进序曲”线路入选省级“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文化成为可触可感的旅游体验。 此外,联合多部门调研,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红色景区为核心,打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红色英模等数十条红色研学路线,引导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红色教育。 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文旅“五百”工程,打造近300个乡村文旅新场景。4条红色体验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文旅融合发展质效更加凸显。(通讯员 孙硕 记者 笪伟)


以全链条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位于润州区官塘桥街道的江苏乐友数智建筑服务物流中心项目作为市级重点产业优选项目之一,自3月开工以来,始终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建设节奏。眼下,仓库防水池底板已浇筑,1至5轴桩基已验收,办公楼预计年底封顶…… 项目工作人员顾青青介绍,项目计划总投资15000万元,拟引进约20家建筑工程、劳务服务、工程设备租赁、建筑科技等类型企业,打造全市首个数智建筑服务物流中心。 锚定“项目决胜年”这一目标,从跑好“第一棒”到冲刺四季度,官塘桥街道近期捷报不断:国网镇江能源互联网科创服务中心预计年底交付;银信金融产业园项目前期工作接近尾声;冬云数据算力服务项目主楼正在加紧施工……重大项目建设正酣,入驻企业纷至沓来,源源不断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目前项目推进到哪个阶段”“推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企业难点、打通项目堵点、补上发展断点,今年以来,官塘桥街道对在手在建项目坚持实行全链条挂图作战和全周期跟踪管理,联合相关部门打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先后为网易(镇江)联合创新中心、江苏乐友数智建筑服务中心、冬云数据算力服务等20余个项目提供项目立项、企业注册、工程报检等服务,助力重大项目顺利逐“绿”而行、向“新”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官塘桥街道全面推行“项目管家制”全链条服务,以标准“顶格”、状态“满格”、服务“升格”的姿态,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净增四上企业6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截至10月底,街道共计开展招商活动129次,今年引进市级亿元以上项目5个、区级项目8个。街道坚持招才与招商并举,今年新获批金山英才4名。 “官塘桥街道将继续保持竞速争先的势头,把牢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官塘桥街道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数字经济引领区”定位,加快重点地块推介和重点项目落地,以营商环境之“优”,促进经营主体之“活”,带动投资项目之“增”,持续提升官塘双招双引热度。聚焦建设组织聚合力、健全机制强动力、提升服务增活力三方面,不断深化融合党建,奋力打造服务园区楼宇“新高地”。创新社工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办好民生“微实事”,解锁群众“微幸福”。(记者 孙晨飞 通讯员 陈娟)


镇江高新区以建交之为赋能城市发展
一座舒适宜居的品质城市,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冬日暖阳中走在镇江高新区,只见道路立面干净整洁;初冬的凤凰山公园,绿意盎然、赏心悦目,傍晚,周边市民结伴前来,有唠家常的、有锻炼身体的……今年,镇江高新区建设和交通局积极顺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区域更新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用“精建细管”持续激发城市活力,以建交之为赋能现代化高新区建设。 解决“关键小事” 守护万家烟火 镇江高新区常住人口约6万人,燃气安全无疑是城市发展最关键的“底座”。今年以来,高新区持续强化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推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瓶装液化气有序退出和“瓶改管”提升等工作。 据统计,今年高新区建设和交通局共排查相关燃气使用企业120余家,交办整改隐患18个,目前隐患全部整治闭环。联动区应急管理、公安等执法部门强力打击并取缔“黑气点”一家。按照“跳出部门、下沉一线、走进群众”服务理念,还会同属地街道对居民家中的燃气灶具和管道阀门等关键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联合市燃气中心启动“放心管、安全阀”更换项目,对辖区9个村(社区)共计1533户瓶装液化气使用户免费集中更换“管阀”,为守护城市的“烟火气”拧紧燃气“安全阀”。 从“用气的安全”到“脚下的安全”,高新区建设和交通局都用心守护,今年大力实施公路基础设施提升,对乔家门水泥厂周边排水沟及安防设施、龙门港路实施修复和提档升级建设,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农村公路质量“体检”,因地制宜开展预防性养护修复。 唤醒“金角银边” 街角随眼见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新区建设和交通局全力推进城市街角开放绿地建设,旨在通过对闲置边角地、桥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的统筹设计和集约利用,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活动场地。 据了解,今年实施的镇江南高速出入口街角绿地、春晓路“口袋公园”、戴家门五岔路口绿地、鸿润家园街角步道、跃进河北岸绿化提升等一批生态项目高标准建成,对外开放投入使用,累计新增绿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游步道1公里以及生态水塘5000平方米。 高新区通过“小而精、精而美”的精建细管举措,实实在在把“出门见绿、行路见荫、步行入园”的愿景实现在家门口,让市民触手可及到自然,尽享生态红利。高新区持续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纵深推进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沿线环境“升级”,指导属地和有关部门清理整治路域沿线环境问题70余处,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我们将坚持精细管理,持续提升城市设计和建设水平,努力在建设宜居幸福城市上走在前、作示范。”高新区建设和交通局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以“美丽高新”建设为统领,持续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奋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记者 姜萍 通讯员 乔毅磊)


老专家牵线农场“攀亲结缘”镇江农科所 新品水稻“镇稻6243”种植前景广阔
“虽然今年遭遇了特殊气候,水稻的产量和出米率等都有所影响,但我试验田内种植的10多亩水稻新品系‘镇稻6243’却长势较好,且优势突出,该水稻新品高产、抗病抗倒性强、出米率高,具有很好的种植前景。这得感谢老科协专家牵线搭桥,让我与镇江农科所育种专家‘攀亲结缘’。”近日,丹阳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马耿良带领农业专家团队成员来到珥陵镇新庄村超群家庭农场了解秋收秋种、特别是新品系水稻种植情况时,农场主徐宪忠喜滋滋地说。 超群家庭农场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100余亩,经过近期的抢收抢种,到目前只剩300多亩水稻尚未收割,且已完成了机械播种小麦500多亩,目前陆续“吐”绿出苗。在农场试种的水稻新品系“镇稻6243”田头,只见即将收割的该水稻株型紧凑,籽粒饱满,散发着阵阵沁人的稻香,在今年因超强台风等特殊气候造成部分水稻倒伏的情况下,这方水稻新品系却稳健生长。 在超群家庭农场的粮食烘干车间和田间地头,丹阳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吴金书,老科协栽培老专家、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丹阳乡村振兴团队负责人周铭成就抢抓秋收秋种进程、抓好小麦一种就管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作为丹阳市老科协和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丹阳乡村振兴团队开展零距离服务的10个家庭农场之一,超群家庭农场在周铭成的牵线搭桥下,2023年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攀亲结缘”,农科所育种专家将最新选育的“镇稻6243”,放在农场进行首批试种,这为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推进优质稻米开发增添了亮点。从农场水稻育秧播种和机插、苗情管理和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周铭成领衔的专家团队实行跟踪服务,经常踏田指导、把脉开方,为农场的粮食种植全过程提供全方位指导,保证了良种良法的配套,促进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据前来农场察看该水稻新品系的镇江农科所育种专家介绍,“镇稻6243”是由镇江农科所最新选育的半糯型早熟晚粳新品系,其全生育期156天左右,株高近96厘米。2023年经联合体区试统一抽样检测,它的整精米率74.6%,直链淀粉含量9.3%。2023年12月28日,在镇江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第三届“人保”杯“镇江好大米”评比活动中,丹阳“延星”牌大米“镇稻6243”位列“金奖”第一名。2024年1月18日,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省作物学会、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华西村”杯江苏好大米品鉴推介会中,“镇稻6243”又以综合评分第一名位列榜首,荣获特等奖。2024年1月29日,在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省优质粳稻产业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南方粳稻主产区优质水稻新品种/品系品鉴推介会中,“镇稻6243”位列软米组第二名,并获推介。 据了解,今年,水稻新品系“镇稻6243”已在镇江市30多个试验点进行了大规模试种。通过镇江农科所对示范点种植的田块进行加价回收,“镇稻6243”的种植效益也有了保障。从试验点已收割情况看,今年秋收,“镇稻6243”烘干后的单产可达600公斤左右。(蒋须俊 马国强 记者 栾继业)


我市将红色文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镇江历史底蕴深厚、革命文化资源丰富。今年以来,市文广旅局着力解决红色资源记录不全、保护不善、利用不够鲜活等现实难题,探索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新路径,切实将红色文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串珠成链,摸清资源底数 市文广旅局党委立足革命文物保护实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要求,不断探索资源挖掘的新路径、新做法。 依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行动开展全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普查,累计普查红色资源近千个,33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54件(套)可移动文物列入省革命文物名录,全市红色资源底数更清、动态更准。 细致开展馆藏红色文物盘库建档专项行动,累计完成4千余件(套)馆藏文物的盘库和平台上传、建档。深化开展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完成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等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持续提升文物安全等级。 探索建立文物保护员队伍,用足用好“红色初心”志愿者队伍,扎实开展零散红色资源归集调查。累计收集整理茅山抗战故事、烈士名录、诗歌、散文等234篇,收集图片、文物照600多张,持续扩大红色文物保护范畴。 赓续传承,强化精神培塑 市文广旅局通过点面结合、线上线下互补,持续加强红色资源的整合、统筹与转译,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依托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茅山铁军营党性教育基地、陈庄新四军革命遗址等红色点位,探索构建“3+X”红色培训体系,扎实开展“七个一”党员干部现场教学精品课程,先后推出《南昌,新四军从这里走来》等8个专题展览、5个临时展览,开展50余场“铁军讲堂”文化宣讲讲座,累计培训干部、服务群众破百万人次。 围绕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镇江博物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推出《党史知识知多少》等课程50余期,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普及。全力实施“何以镇江”工程,将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嵌入其中,举办“文物会说话”短视频大赛,累计1.2万人次参与,在线点击量超23.5万次。 结合省“双千计划”,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建成40家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有效推动红色文化浸润。高标准开展“红色文化六进”行动、“送戏下乡”演出等4000余场,红色剧目扬剧《茶山女人》、锡剧《太平洲上》等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五星工程奖,多方位多渠道传播红色声音、讲述红色故事。 强化引领,推动文旅融合 立足镇江特色,市文广旅局推出“红色+旅游”一揽子服务,大力发展与镇江红色特质相契合的红色旅游、研学教育、乡村振兴等产品体系,真正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入选沪苏浙皖联合发布的“长三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铁军东进战地 茅山红色传承”创成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项目,“走进茅山抗日根据地 重温东进序曲”线路入选省级“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文化成为可触可感的旅游体验。 此外,联合多部门调研,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红色景区为核心,打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红色英模等数十条红色研学路线,引导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红色教育。 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文旅“五百”工程,打造近300个乡村文旅新场景。4条红色体验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文旅融合发展质效更加凸显。(通讯员 孙硕 记者 笪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