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报道:自动化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应变选择 | 零一Portfolio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FT报道:自动化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应变选择 | 零一Portfolio
0
0

FT报道:自动化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应变选择 | 零一Portfolio

2024-11-18 12:14:43 307
零一被投「纵苇科技」与「塔斯克」获金融时报关注报道。

FT报道:自动化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应变选择 | 零一Portfolio

零一创投 2024年11月18日 12:15
近日,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就中国制造业在面对劳动力变化及自动化发展等情况时的现状与举措,进行了报道。
零一创投的被投企业「纵苇科技」「塔斯克机器人」,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采访,向其介绍了他们企业在此方面的实践心得。
报道中提及,自动化浪潮下,制造行业最有效的培训应由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设备供应商共同开展。例如,「纵苇科技」自行开发非常易用的软件以提高交付效率;「塔斯克机器人」既有服务大客户的工程师团队,也有服务小客户的经销商网络,以优化客户体验。以下是该FT报道的编译内容: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纵苇科技」工厂中,一群工程师正围在台嗡嗡作响的机器旁,对下一代制造设备进行测试。

这个研发团队是中国众多致力于解决制造企业痛点问题的团队之一。即在解决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大趋势下,如何在劳动成本上升的同时还能保持竞争力?

从需求出发,纵苇科技建造开发了独特的自动化工厂生产线——与以往以恒定的速度移动装配线的机械生产线不同,它沿可以着磁悬浮输送系统在不同工位之间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快速运送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纵苇的产品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大幅提高生产销量。他们目前的客户已经涵盖诸多行业头部企业,包括中国烟草、比亚迪、富士康、立讯精密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纵苇还在智能制造领域继续深耕,开发新的产品线,其中也包括能够大幅节省人力的机器人。

目前,中国已经积极拥抱“自动化革命”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式,为这一领域提供各类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来鼓励投资和采购。但这一革命是否能够成功仍将取决于“人”的因素,即那些工人们是否具备操作这些精密机器的技能。

在政府支持、资本助力、技术迭代等因素的催化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数据,去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达27.6万台,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过去中国企业大多从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进口机器人,但现在他们越来越多地用国产机器人取代进口机器人。前者在产品售价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这有助于降低中国智能制造设备的成本。但相关行业专家也提醒,使用这些复杂的机器需要更丰富的技术知识,包括修理故障部件的工程技能以及对管理机器的软件的了解,企业依旧需要投入成本去培训相关工人。

中国的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近3亿的农民工,他们离开农村地区前往沿海城市化地区,寻找薪资更高的工厂工作。尽管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群体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截至去年,其中52%的农民工接受过初中教育,而14%的农民工仅接受过小学教育。

淮安比亚迪工厂 ©Karry Zhao / Getty Images
研究人员认为,这部分群体最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在机器人使用率较高的地方,来自农民工输出地区的劳动力流入就会减少,” 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奥塞亚・琼特拉在其一作的一篇论文中提到。

农民工越来越多地选择从事服务业工作,比如外卖配送。据官方统计,2023年,28%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工作,但54%的农民工从事服务业工作,即便服务业工作的薪资往往更低。

不过,中国仍有着明显的工程师群体优势,他们往往受雇担任工厂经理或在研发团队工作,这些岗位能够很好地在工厂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只是在接管越来越多工人不愿从事的工作。ABB机器人中国区总裁Henry Han说,机器人 “擅长承担那些枯燥、肮脏且可能存在危险、难以招到人手的工作”。而中国各地大学和职校培养出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使得机器人的应用得以顺利推进。

即便如此,仍有必要对那些技术工人就新机器进行培训。在中国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尤其是广东,已经推出了培训项目来培养新一代工人。但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反而是大学和职校的课程往往忽视教授最新技能,而是依赖教科书或过时的设备。他们表示,最有效的培训是由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设备的供应商来开展的。

纵苇科技副总经理许卓群说,公司会派遣专门的工程师团队去帮助客户安装产品,并教客户如何使用操作生产线的软件。尤其对于时间紧迫的客户来说,他们需要 “非常容易使用” 的设备。

苏州纵苇工厂的机器设备 © 纵苇科技

许卓群表示,“我们自主开发的软件,它必须非常容易使用。客户没有太多时间向供应商学习新东西,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就会一直给供应商打电话。”

在他看来,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意味着客户可以要求非常贴心的售后服务,这就促使企业要让机器易于操作,以避免不断外派工程师所产生的成本。

在培训客户方面,总部位于广州的「塔斯克机器人」也在非常积极地进行着实践。该公司生产能在仓库和工厂搬运托盘的自主机器人,从而取代了人工操作的叉车。

据塔斯克的联合创始人张雪逸介绍,他们在中国的首个客户——德国博世集团,为其西安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工厂购买了近30台机器人,并因此取代了50多名操作叉车的工人。

塔斯克公司有一支工程师团队,会被派往大客户那里驻场服务;同时还有一个具备工程专业知识的经销商网络,为小客户提供服务,对于他们的培训项目为期约两周。

而一些更大的企业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提供正式的认证。例如,ABB中国在上海设立了一家培训机构,教授客户编程以及电气和机械维修方面的知识。

虽然有些国家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视为对稳定就业的威胁,但中国依旧看好自动化在中国制造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奥塞亚・琼特拉的论文中提到,“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正在发生变化,工人们需要及时适应目前的状况:要么参加技术培训以在与机器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要么就提前退休退出竞争。” 

编译来源:Financial Times

原文作者:Eleanor Olcott 

本文内容仅代表FT作者观点



零一Portfolio · 目录
上一篇「海柔创新」与「塔斯克」携新品亮相CeMAT 2024|零一Portfolio

后缀.jpg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