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24小时——汽车交通】2024年6月11日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创业24小时——汽车交通】2024年6月11日
0
0

【创业24小时——汽车交通】2024年6月11日

阿里云创业24小时 2024-06-11 11:38:27 564
豪车品牌降价潮: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者需求变化

创业24小时横版750.jpg

2024年6月11日


TOP大事件

一、中国工信部拟禁止新能源汽车“单踏板模式”

中国工信部近期公开征求意见,计划禁止新能源汽车使用“单踏板模式”,即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使车辆减速至完全停车的功能。这一提议是对《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

若通过,意味着自2024年7月27日起,国内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配备该模式。此举旨在引导驾驶员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确保行车安全,同时保留动能回收技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尽管“单踏板模式”简化了驾驶操作并有助于降低能耗,但其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特别是在紧急制动情况下可能引发的误操作。

点击查看详细文章


华科系智驾公司Minieye赴港IPO:十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创办的智能驾驶公司Minieye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成立十年,专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解决方案,量产车型超188款,智驾方案销量超78万套。截至2023年,Minieye收入在国内智驾公司中排名第三。

公司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内的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15亿人民币。财务状况显示,尽管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收入稳定增长,毛利率较高,且拥有正向现金流和充足的现金储备。Minieye计划将上市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研发和生产,以扩大其技术和市场优势。

点击查看详细文章

福特汽车在华销量暴跌:市场适应性不足与电动化转型受挫

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自2016年的127万辆峰值暴跌至2023年的46.7万辆,下降幅度达到63%。尽管福特曾被视为高端品牌,受到中国历史人物的青睐,并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迅速响应邓小平的合作邀请,成为首家在中国开拓业务的外国汽车品牌,但近年来其市场表现却持续下滑。

福特在华销量下降的原因包括产品更新缓慢、新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质量问题频发以及电动化转型策略上的失误。福特过于关注财务指标,导致产品策略保守,未能及时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此外,福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滞后,缺乏竞争力的产品,使其在电动化浪潮中处于不利地位。

尽管福特提出了“福特中国2.0”计划,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并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进行投资,但相比竞争对手,其产品力和市场号召力已大幅减弱。福特计划通过聚焦商用车业务、电动汽车和出口业务来改善在华业绩,但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高渗透率,福特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可能继续边缘化。

点击查看详细文章

电动车功率器件市场变革:比亚迪、华为等中国厂商崛起

电动车的电气化传动系统中,牵引逆变器作为关键部件,直接影响驾驶体验、电池续航和汽车安全性。逆变器的技术发展正朝着更高功率水平、更高电池电压、更高系统集成度和效率方向发展。其中,宽带隙功率开关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因其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特斯拉Model 3采用SiC器件后,多家海外和中国车企如丰田、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也开始采用SiC方案。然而,SiC器件的普及面临高开关速度带来的挑战、高温工作环境要求、电磁干扰问题和高成本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持续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是必要的。

GaN功率器件以其高能效、小尺寸和轻量级设计在电动车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400V和800V电动车牵引逆变器中展现出明显优势。例如,丰田和名古屋大学合作开发的All-GaN Car展示了GaN功率器件提高效率和续航里程的潜力。

全球电动车牵引逆变器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Denso(电装)、特斯拉等国际大厂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占据市场份额。中国厂商比亚迪、汇川技术和华为等也迅速崛起,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根据TrendForce统计,中国企业的市占率在2024年第一季度已达到34%,改变了以往由欧美日Tier1主导的市场局面。

点击查看详细文章

豪车品牌降价潮: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者需求变化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欧美豪华车品牌如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等的显著降价现象。宝马纯电轿车i3的价格从官方报价35.39万元降至17万元左右,奥迪A4L入门版价格跌破20万元,凯迪拉克CT4车型裸车价降至13万多。这种降价潮引发了市场热议。

降价行为通常被归咎于经销商的促销活动,旨在清理库存或刺激销售,但实际上反映了汽车市场的深层次变革和竞争态势的升级。豪车品牌面临的市场压力逐渐增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燃油车品牌卷入了价格战。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尤其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成本、品牌建设方面的进步,对欧美豪车品牌构成挑战。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汽车性能和价格,追求性价比,对品牌的影响逐渐减弱。

豪车品牌需要认识到市场环境的变化,重视产品力和性价比,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理性化。降价策略虽可短期内吸引消费者,但长期来看,构建出色的产品力和品牌竞争力才是立足市场的关键。

点击查看详细文章

特斯拉的免息销售策略:国内车企难以复制的成功?

特斯拉近期推出了免息卖车策略,这一策略在汽车市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相比,特斯拉的这一做法似乎更具吸引力。国内车企虽然也推出了诸如"零首付"等价格战策略,但鲜有能够完全模仿特斯拉免息卖车的成功案例。

特斯拉之所以敢于实施免息政策,与其独特的盈利模式密切相关。特斯拉的软件订阅服务为其带来了额外的收入,这部分收入有助于对冲贴息成本,实现更大的盈利空间。而国内新能源车企目前主要依赖车辆销售作为营收支柱,单车净利润相对较低,且在软件订阅服务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消费者习惯、法律法规不明确等挑战。

此外,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使得其在车贷服务上更为透明,而传统车企多采用经销商代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经销商有更大的话语权,难以实现零利息政策。经销商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推荐更高返佣的车贷服务,而不是零利息产品。

汽车金融市场的高度同质化和返佣政策的上涨,使得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在竞争中不得不持续增加返佣,这也限制了传统车企实施零利息政策的可能性。对于消费者而言,零首付虽然降低了购车门槛,但后续可能面临的高月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综上所述,特斯拉的免息卖车策略是其独特商业模式和高利润软件服务的体现,而国内车企由于盈利模式、销售渠道和市场环境的差异,难以简单复制特斯拉的成功。

点击查看详细文章

毫末智行:长城汽车背书下的商业化挑战

毫末智行,一家由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前瞻部发展而来的自动驾驶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了两轮融资,累计募资约20亿元。尽管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毫末智行的盈利之路依然充满挑战。公司目前主要依赖长城汽车这一大客户,但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并不十分乐观,且毫末智行也面临来自其他智能驾驶供应商的竞争。

毫末智行的业务分为乘用车智能驾驶和末端物流自动配送两大核心板块。在乘用车智能驾驶领域,毫末智行虽然推出了多款智驾产品,试图通过“极致性价比”开拓市场,但商业化落地困难重重。在末端物流自动配送领域,毫末智行推出了小魔驼3.0,尽管具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但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的普及和商业化仍面临基础设施、技术成熟度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智能驾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毫末智行需要在关键时期实现自我造血,走向独立,这对其商业化和盈利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毫末智行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其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还需要解决与长城汽车深度绑定带来的限制,以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

点击查看详细文章


后缀.jpg

#阿里云 #创新创业 #创业扶持 #创业资讯

我们关注国内外最热的创新创业动态,提供一站式的资讯服务,实时传递行业热点新闻、深度评测以及前瞻观点,帮助各位创业者掌握新兴技术趋势及行业变革,洞察未来科技走向。

>>>点击进入 更多创新创业资讯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