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
2024年的618购物节首周,女装和美妆两大品类的竞争异常激烈。在天猫平台,老品牌如优衣库在男装和女装类别中保持领先地位,而女装的竞争尤为激烈,新品牌如三彩、edition和ZARA成功冲进前十。与此同时,新兴品牌如蕉下凭借防晒产品崭露头角。抖音平台上,新品牌如KAS和ROMI STUDIO在女装榜单中表现突出,显示出新兴品牌在该平台的潜力。
美妆市场方面,国际品牌在天猫618首周的销售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国货品牌如珀莱雅和彩棠在某些细分市场取得领先,但大多数榜单位置仍被国际品牌占据。兰蔻、赫莲娜、海蓝之谜等品牌实现了显著的同比增长。在抖音平台,虽然国货品牌有更多的席位,但似乎并未延续去年的强劲势头,国际品牌如兰蔻和雅诗兰黛在抖音上的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体来看,尽管国货品牌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但国际品牌在美妆市场的中高端领域依然占据优势地位。对于服装和美妆品牌而言,天猫平台更适合品牌的长期稳定发展,而抖音平台则为新兴品牌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成为成熟品牌重要的销售渠道。
星巴克,这个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中国市场25年后,星巴克从行业领导者逐渐失去了其“咖啡一哥”的地位。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加剧,本土品牌如瑞幸和库迪等以更低的价格和积极的营销策略迅速崛起,迫使星巴克不得不调整其传统的高端定位策略。
星巴克2024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大幅下降11%。面对这一挑战,星巴克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出优惠、联名活动和下沉市场策略,试图夺回市场份额。例如,星巴克通过APP和小程序发放优惠券,推出与《大闹天宫》和迪士尼等IP的联名产品,以及加强在下沉市场的门店布局。
然而,星巴克的这些调整也引发了对其品牌价值可能受损的担忧。专家认为,星巴克需要在保持品牌高端形象的同时,找到与本土品牌竞争的有效方式。星巴克的战略调整和市场表现,将对全球咖啡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俄贸易额持续增长,俄罗斯乳制品企业Ekoniva看准机遇,自2020年起向中国出口牛奶,目前对华出口量已达到1800吨。为了加强合作,Ekoniva于2023年1月在西安设立官方代表处,并通过铁路物流缩短运输时间,未来计划向中国出口更多乳制品。
与此同时,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需求疲软、市场增速放缓的问题。2023年行业营收仅增长2%,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减少4%。消费需求不振、供应过剩和原奶价格下跌等问题困扰着中国乳业,导致奶农和乳制品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中国乳制品市场呈现双寡头格局,伊利和蒙牛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伊利在2023年的业绩表现优于蒙牛。伊利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渠道管理,利用品牌技术优势,专注于高端产品线,以应对市场需求疲软。
尽管如此,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偏低,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有2-3倍的增长空间。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低温奶市场和差异化、功能化产品,以适应消费趋势的变化。
Ekoniva的进入给中国乳制品市场带来新的竞争,本土企业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差异化和功能化产品的创新之路,以确保在竞争中获得份额并保持利润。同时,中国乳业需要重视市场教育,提高奶酪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果蔬汁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变革。盒马和农夫山泉等本土品牌在果蔬汁领域的创新和市场扩展表现强劲。盒马推出的HPP红心苹果汁自2022年底以来销量同比上涨了400%,即便增加供货量,产品依然供不应求。农夫山泉旗下的农夫果园也在番茄口味停产后重新推出了番茄和胡萝卜100%混合果蔬汁。新兴品牌如果子熟了、望山楂、柚香谷和柠檬共和国等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旗下的欧洲果汁品牌innocent,尽管在初入中国市场时备受期待,且在营销和产品创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最终在2023年夏天开始逐渐在中国市场消失,其淘宝店铺商品下架,与星巴克的餐饮服务业务结束后,似乎正式退出了中国市场。
innocent在中国市场的退出可能与其营销策略难以复制、果汁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消费者对果汁品类态度的摇摆有关。尽管innocent在中国市场每年都有显著增长,但面对果汁赛道的拥挤和市场规模的限制,以及其它饮料品类的竞争,innocent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此外,考虑到通胀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可口可乐可能决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成熟、更具潜力的品牌上,如美汁源。
尽管innocent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目前处于退出状态,但其经营实体仍存续,未来仍有可能看到该品牌重返中国市场。
随着炎热夏季的临近,冰淇淋行业本应迎来销售高峰,但今年的市场表现并不如往年。华南地区的经销商库存量达到历史最高点,预计销售额将下滑约30%。供过于求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导致了市场的变化,高端冰淇淋品牌如钟薛高面临经营困境,市场趋向平价产品,尤其是伊利、蒙牛、和路雪和雀巢等头部品牌预计将继续主导市场。
2023年的冰淇淋销售数据显示,产品折扣力度增加,高折扣产品增多,显示出品牌之间竞争加剧和总体增长动力不足。产能过剩导致经销商面临高库存压力,促销活动成为常态,品牌不得不调整销售策略。高价冰淇淋产品销售缓慢,中高端外资品牌销量下滑,而大众定价的伊利产品销量相对较好。
联合利华旗下的冰淇淋品牌梦龙和可爱多的业务总营收虽然有所增长,但主要来自价格上涨,总体销量下滑,联合利华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剥离其冰淇淋业务。与此同时,伊利冷饮业务在2023年收入突破百亿,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市场格局变化中,国产网红冰淇淋品牌逐渐退潮,而传统品牌伊利和蒙牛依然受到消费者青睐。新入局的企业如飞鹤、认养一头牛、德芙和奥利奥等推出冰淇淋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然而,消费者更加理性,注重性价比,网红品牌难以持久,而头部品牌伊利、蒙牛、和路雪和雀巢凭借品牌效应和市场策略,预计将继续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显示,这四家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50%,并且他们正在加强市场布局,推出新产品和拓展销售渠道。
小放牛,一家起初主打河北菜的餐饮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编小辫”服务,在餐饮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服务不仅吸引了大量家庭消费者,尤其是携带儿童的家庭,还使得小放牛在商场餐饮门店中的人气急剧上升,甚至超过了海底捞和西贝莜面村等知名餐饮品牌。
小放牛的服务不仅限于编小辫,还包括冰淇淋、编气球、拼豆豆等免费项目,旨在为家庭聚餐提供更多附加值。这种以服务为特色的经营模式,使得小放牛在餐饮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在品类上难以与其他地方菜系竞争的情况下。
然而,小放牛的成功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例如曾因自称“炒菜界的海底捞”而遭到海底捞的法律诉讼。尽管如此,小放牛依然坚持自己的服务理念,并计划在北京继续扩张。
独立消费分析师刘戈指出,小放牛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女性和儿童市场,特别是儿童的需求明确,家长们愿意为孩子的需求投入。但同时,小放牛也面临着挑战,如服务的可复制性、家庭用餐场景的替代性以及价格因素等。
小放牛的案例展示了餐饮行业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在保持服务质量的同时吸引年轻消费者的问题。尽管目前还没有出现“第二个海底捞”,但小放牛的尝试为餐饮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一心堂,作为曾经的民营连锁药房领军企业,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公司不仅业绩严重下滑,还涉嫌医保违法违规行为,这导致了国家医保局的约谈和股价的大幅下跌。一心堂旗下部分门店被发现存在虚假开药、串换药品、超量开药等违规行为,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损失,并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一心堂的业绩问题可以追溯到2023年,当年因税务问题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约2.40亿元,严重影响了公司全年的业绩表现。此外,一心堂在门店数量上也失去了行业龙头的地位,被其他连锁药房品牌超越。2023年末,一心堂的门店数量虽然超过了万店,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了下降。
一心堂尝试通过“多元化”战略来提升销售额,比如在门店内增加个护美妆、日化、食品等品类,甚至尝试销售彩票。然而,这些多元化尝试并未带来预期的业绩增长,反而可能增加了医保基金的监管风险。一心堂的个护美妆销售额与上年相比几乎没有增长,且在专业美妆连锁店面前不具备采购规模优势和专业导购,难以吸引用户购买。
面对当前的困境,一心堂需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保基金的使用,并找到真正能够提升业绩的有效策略。同时,公司还需应对股价下跌和投资者信心受损的问题。
我们关注国内外最热的创新创业动态,提供一站式的资讯服务,实时传递行业热点新闻、深度评测以及前瞻观点,帮助各位创业者掌握新兴技术趋势及行业变革,洞察未来科技走向。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