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
2024年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首日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鸿蒙智行展台的人气尤为突出。业界重量级人物,包括蔚来汽车CEO李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小米汽车CEO雷军等,都出席了车展,并在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发表讲话。
小米汽车在雷军的带领下,5月累计交付超过8000台,预计6月交付量将达到1万台,2024年目标是确保交付10万台,并向12万台发起冲刺。小米SU7的成功,特别是女性用户占比高达31%,显示了小米汽车在女性市场的影响力。
余承东在问界新M7 Ultra发布会上透露,鸿蒙智行全系销量已达13.4万台,位列新势力第一。他和雷军在如何赢得女性用户支持的问题上展开了讨论。余承东认为,虽然女性用户比例提升,但买车是家庭决策,且女性定制车市场空间有限。他还提到华为可能进入硬派越野车市场,并强调要进行差异化和创新。
蔚来汽车的李斌介绍了智驾芯片神玑NX 9031,这是一款基于5nm工艺的高性能芯片,标志着蔚来在智驾领域的持续发力。蔚来还宣布第四代换电站将于6月13日在广州上线,继续强化其换电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奔驰中国研发负责人欧立甫宣布,奔驰将采用北京+上海双引擎研发布局,并计划明年量产CLA概念车的量产版,搭载MB.OS平台,并实现百公里能耗12kWh。他还提到,奔驰计划明年在中国推出城市NOA功能。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3.0时代,毫末智行拥有1.6亿里程的数据,足以应对新时代的需求。元戎启行CEO周光提出,端到端技术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人味”,并预计今年将有上万台搭载该方案的车交付。
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以气氛组的身份出席大会,他计划购买多台国产车,并帮助车企宣传,重塑车圈传播方式。周鸿祎的参与,虽然有争议,但也体现了流量和热度在车圈营销中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本次车展和大会并没有太多新消息,但车企高管的露脸和流量效应成为营销的新战场。雷军、余承东、周鸿祎等人的参与,显示了“刷脸”已成为新时代车企营销的必要手段。未来,车企高管可能会更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而像周鸿祎这样打算塑造企业家IP的人物,也将有机会与更多车企合作,利用自身影响力为自主品牌宣传。
2024年5月,新造车企业的销量数据揭示了市场的新动态。理想汽车交付量达到35020辆,特别是理想L6的交付量达到1.5万辆,成为当月最大增量。蔚来汽车交付20544辆,突破2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极氪和零跑也分别以18616辆和18165辆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交付量为10146辆,哪吒汽车为10113辆,两者增长乏力,仅勉强过万。小米汽车由于产能限制,5月交付量为8630辆,但预计6月将过万。值得注意的是,问界和比亚迪意外地没有在1号公布销量数据。
5月份,尽管没有明显的价格战,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理想汽车尽管在5月保持低调,但交付量显示其实力,尤其是理想L6的出色表现。问界汽车此次未公布销量,但其与理想汽车的竞争受到市场关注,问界依靠华为的技术背景,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蔚来汽车为提升销量,推出了第二品牌乐道,首款车乐道L60预订情况良好,预计将在9月上市。小鹏汽车则面临车型老化和价格问题,新车型G6销量未达预期,小鹏的第二品牌MONA和另一款B级纯电车型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承担走量重任。
零跑和哪吒作为二梯队新势力,分别交付18165辆和10113辆。零跑通过增程车型销量回升,哪吒则依靠出口市场提升销量。极氪汽车交付量创历史新高,并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在这个月,车企老板们也积极参与营销活动,包括开通微博账号、在抖音直播等,几乎成为标准动作。比亚迪在5月底推出新车秦L DM-i,定价低至9.98万元起,市场预期可能引发新一轮价格战。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预计下半年价格战将继续,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引导市场公平竞争。
2024年初夏,中国车市呈现出独特的市场特征,插电式混动(PHEV)和增程式电动车型销量与纯电动车型相媲美,涨幅领先。目前,全球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生产的有影响力的品牌仅剩特斯拉、蔚来、小鹏和小米汽车,其中小鹏汽车何小鹏暗示未来可能涉足增程技术。
2022年,国内插混车型销量达到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2023年全年累计批发量为275.1万辆,增速85.1%,远超纯电动车的21.9%。2024年4月,插混车型销量前三名的秦PLUS DM、驱逐舰05和宋Pro DM月销量与纯电动车型海鸥、Model Y和Model 3相当。
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宣称热效率达到46.06%,综合续航2100km。中国品牌在插混市场的占比达到70%,王传福认为全球插混已进入中国时刻。
车企积极布局混动市场,纯电玩家不多。集团型车企均拥有插混或增程车型,而纯电车企仅剩特斯拉、小鹏、蔚来、小米、远航等。何小鹏表示,纯电汽车要取代燃油、混动汽车需满足三个条件:高速和乡镇充电设施完善、充电速度提升、电池价格降低。
理想汽车推迟纯电动SUV上市计划,转向现实低头,李想认为增程路线在市场上正在超越纯电。蔚来以换电模式解决里程焦虑问题,截至2024年4月,蔚来布局换电站2411座,充电站3790座,充电桩22092根,覆盖80.15%的电区房。
全球共识认为插混和增程是一项“过渡技术”,但中国市场对混动技术在现阶段的价值认知完全不同,看重它们在新能源汽车转型时期的市场价值。中国品牌首次将“过渡性产品”抬高到现在的“决定性产品”。
插混车型在中国市场增速明显,原因包括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上的瓶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家用私桩未普及,以及插混车型技术进步和价格优势。业内人士达成共识,“插混车型将在中国市场长期存在”。
丰田发布新一代“超级发动机”,与斯巴鲁、马自达联合开发,将提高独立发动机性能,优化与电力驱动单元集成。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纯电动车增速大幅下降,插混车型高速增长。
插混车型将成为争夺增购、换购车消费者的重点,市场接受度提高。中国品牌成为头部玩家,改变新能源车市格局。合资与进口品牌也在涉足混动赛道,如大众推出多款插混车型。
中国新能源市场插混化并非意味对纯电动有所怀疑,而是以电机和电池为核心,让消费者接触电机驱动魅力。中国市场高节奏,内燃机和电机可能长期共存。插混和增程为纯电动汽车到来铺路。
华为与问界合作的问界M7在上市8个月后迅速推出了改款车型问界新M7 Ultra,售价区间为28.98万元至32.98万元。尽管老款问界M7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销量达到18万辆,月均超过两万辆,成为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的销售冠军,但华为显然对市场有着更迫切的期待和焦虑。
问界新M7 Ultra的上市,标志着华为在智驾领域的全面投入。新车型取消了不支持高阶智驾的普通版,全部搭载了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此外,新车型在外观、激光雷达、底盘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提供了“加量不加价”的配置改进。
然而,进入2024年以来,问界M7的销量呈现下滑趋势,从近3万辆的月销量峰值跌至1万辆以下,仅用了4个月时间。这一销量变化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品牌也面临增长难题,智界S7的二次发布并未带来预期的销售热潮。
在这种背景下,华为在2024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透露,鸿蒙智行(包括问界和智界品牌)的总销量为13.4万辆,并预计6月份销量将重回快速增长。华为还公布了其他车型的最新进展,包括问界新M5、与北汽合作的享界S9,以及与江淮汽车合作的智选车品牌首款车型的上市计划。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车企不仅在价格上展开竞争,还在新车改款方面加快步伐。例如,极氪001在三年内进行了两次大改款,而比亚迪通过发布新技术和维持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展现了其市场领导地位。
对于消费者而言,快速的产品迭代、不断降低的价格和提升的配置使得选择合适的购车时机变得更加困难。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车企必须不断适应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恒大汽车在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后,其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不确定性。5月26日,恒大汽车宣布潜在的待售股份可能会被收购,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在5月27日复盘时大涨86.84%。然而,小米公司随后在5月30日通过微博澄清,称小米汽车从未有收购或控股恒大汽车的计划,使得恒大汽车的“白衣骑士”身份成谜。
恒大汽车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23年,公司营收13.4亿元,但其中只有不到11%来自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销售,而净亏损高达119.95亿元,是同期营收的9倍。截至2023年末,恒大汽车资产总额为348.51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725.4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29亿元。天津工厂至今未恢复生产,公司资金严重短缺。
此前,恒大汽车曾希望纽顿集团成为其“白衣骑士”,但该交易最终未能成行。恒大汽车自2018年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但交付成绩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许家印的造车宣言未能实现,恒大汽车的累计交付量与市场领先者相比差距巨大。
恒大汽车面临的挑战包括资金短缺、生产暂停、销售和营销成本增加、行政费用高昂以及产品销量惨淡。公司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并筹措资金以维持运营和发展,但目前资金问题仍未解决,天津工厂生产工作暂停。
恒大汽车的未来充满变数,尽管公司表示将推进新车型研发、改善制造水平、拓展销售渠道和提升用户体验,但在没有明确的资金支持和生产恢复计划下,其能否从困境中走出还有待观察。
我们关注国内外最热的创新创业动态,提供一站式的资讯服务,实时传递行业热点新闻、深度评测以及前瞻观点,帮助各位创业者掌握新兴技术趋势及行业变革,洞察未来科技走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