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所探讨的AIGC应用,是以大模型为技术主体,同时涵盖其他AIGC技术(如语音合成、策略生成)的应用范围。总体来看,大 模型基于其在内容生成、总结、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已在多种AI服务的技术开发环节中展开融合替代。其中,内容生成与理解 是大模型的核心能力,AIGC的产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此为核心的“变革内容生产方式”与“变革人机交互方式”两方面。大模型对 内容理解和内容生成的双向能力使其既能以极低门槛实现多模态内容生成,也可脱离内容生产核心场景泛化为一种人机对话的媒介。 未来,全行业将借助大模型能力衍生出的大量AI生产工具,实现内容生产效率的飞跃,并进一步降低数字生态的人机交互门槛。
从商业叙事与应用场景来看,元宇宙与AIGC的共同之处颇多。首先在赛道范围上,AIGC主打数字原生,而元宇宙则在数字原生之外 额外包含数字孪生部分;其次在赛道价值上,元宇宙是讲述脱实向虚开创第二增长曲线的故事,而AIGC不仅着力于数字世界的创建, 更能影响及改造现实世界。
从市场发展看,近年来元宇宙赛道因技术能力难以支撑商业化愿景而在资本侧与用户侧遇冷,而AIGC应用将改善市场对元宇宙的预 期。在数字原生领域,AIGC能通过高质量创作工具,提升UGC创作能力和热情;而在数字孪生领域,AIGC能够逐渐帮助实现自动 设计、渲染等,提升孪生模型生产效率和质量。
对比国内外AIGC应用的发展环境与发展现状可知,现阶段国外的AIGC应用发展更完善、进度更领先、发展路径更清晰。首先,在应 用数量上,国内外已相差一个量级;其次,国内以实用刚需场景为主,国外则在多种细分场景上充分发挥创意。究其差距原因,一 是国外在开源社区在AI技术和数据集上有多年积累,国内还处于初步阶段,二是国内用户在SaaS服务上极低的付费意愿和购买力, 导致国内AIGC的C端应用开发乏力。因此,从发展路径来看,国外会相对平稳均衡,以轻量级SaaS服务挖掘大量细分场景的潜在机 会,同时也会逐步探索大模型与企业现有服务的产品化结合;而国内既有厂商主要瞄准TO B赛道,从定制逐步走向产品化,同时也 有新生厂商探索消费级应用,但场景价值与变现能力尚未明晰。
AIGC技术的渗透路径将遵循数字产业的基本发展逻辑,按照客户类型、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划分为To C和To B两个领域。
To C产品以内容和工具形式触达消费者,各类C端应用可通过直接调用通用大模型API形成各种AI创作工具,并利用其生成内容 进行变现,典型场景覆盖文娱、影视传媒行业以及电商零售等。
AIGC技术通过大模型能力去部分补充或替代原有场景的算法小模型或是传统软件功能,将其渗透各行各业以提高企业生产办公 效率。更高的场景复杂度对参与厂商的技术能力和行业know-how也提出更高要求,艾瑞将其归纳为企业服务的To B赛道。
内容分发平台一端链接创作者,一端绑定大量用户,拥有最为完整的内容消费生态,也天然成为了AIGC内容消费的布局核心。原本, 内容消费市场按照创作者和商业模式可大致分为PGC和UGC。PGC专业性强,以内容付费为主要盈利模式,需要快速大量推出新内 容刺激用户购买,因此PGC平台的主要战略是前向打通内容制作环节,并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同步发展UGC;UGC内容相对生活化, 本质是贩卖流量,需要将内容质量保持在可持续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水平。因此,两类平台均在积极布局面向UGC的AI创作工具。由 于线上社交需求持续增长,社交业务也展现出超强的盈利能力,是内容分发平台变现的新方向,如网易云音乐2022年在社交娱乐板 块收入已大大超出其音乐服务收入。各大内容平台也都在布局社群业务,盘活手中用户,其中应用到AIGC技术支撑的营销文案、电 商图片甚至评论的自动生成中。此外,在各大内容、电商平台的后台普遍有大量精准推荐、智能客服等系统,平台也在逐步使用大 模型替换和补充原AI技术栈,但这部分应用并不能直接产生内容消费,因而艾瑞将其归为AIGC企业服务赛道而非AIGC内容消费赛道。
围绕AI生成内容带来的风险与收益,不同处境玩家的路线方针存在明显差别。对PGC而言, AIGC技术渗透整体利大于弊,可快速带 来创作效率提升、盈利能力改善等新变化。游戏、传媒、短视频等头部平台都在积极利用AIGC开拓新业务机会,以提升用户留存; 而对UGC而言,AIGC的应用局势尚未明朗。一方面,AI生成内容的大量涌入会对用户心智、平台生态和后台成本均带来那难以预估 的影响。另一方面,AI生成内容的监管也是UGC侧降速的重要因素。
与传统内容创作工具相比,AIGC内容创作工具的最大特点为“底层模型重、前端轻”,因此产品竞争的核心要素也从功能设计变成 模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拥有自研SOTA模型将成为AIGC应用厂商的关键分水岭。基于基础大模型的研发投入、使用现有模 型开发高质量应用的可行性这两个核心要素来看,文本类应用和图像类应用的发展路径差异明显:大语言模型成熟度高,自研壁垒 高,直接基于现有模型开发应用更为现实;而图像生成模型成熟度低,自研成本可控,因此吸引更多创业者聚集。
从技术路径来讲,内容创作工具呈现直接性、低门槛等特征。具备模型实力的AI公司、互联网大厂、以Adobe为代表的传统内容工 具厂商,均不甘落后,已纷纷入局。传统工具型厂商拥有较大的客群及较为深厚的产品研发积累,但AI能力较弱,未来将发力于技 术追赶以保持优势地位;垂类工具厂商熟悉细分场景,能够更好将新技术与原有产品衔接,快速提升用户体验,具备较强竞争力; 技术型厂商与互联网大厂专注底层模型,应用更多以尝试为主。整体来看,当前国内的AIGC创作工具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品 尚未实现规模化普及与经营盈利,其数量与成熟度也仍待发展,参与厂商的竞争态势尚不明朗。
2023年9月21日,阿里云正式推出阿里云创业者计划,联合知名投资机构、加速器、创服机构以及大企业创新力量,旨在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赋能与服务,助力创业公司在阿里云上快速构建自己的业务,开启智能时代创业新范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