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从地区市场和行业市场这两个角度来重点分析,中国资本美国/北美、印度/南亚、 新加坡/东南亚这三大海外市场的投资布局情况。
在投资阶段分布方面,中国资本对北美的股权投资事件以早期投资占比为最大;其次, 是成长期投资和战略投资,各占 24%、19%;种子轮投资占约 15%。美国创投市场非常开放,且成熟、有活力,中国资本源源不断地追投美国初创企业,使得其早期投资占比仍较高。
中国资本对南亚的股权投资事件早期投资事件占比为 30%,均低于北美、东南亚;偏向 D 轮后的成熟期投资占比 14%,远高于东南亚、北美;主要原因是中国资本对印度市场的投资是多次追投成长壮大起来的企业为主。另外,印度自 2020 年中修改了外商直接投资政策,限制中国对印度进行股权投资,使得国内资本对印度初创企业的投资也大为减少。
中国资本对新加坡、东南亚的投资上,早期投资更有数量上的优势,占比最大,为 36%; 其次,是战略投资,占比 28%。新加坡的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成熟,近几年,随着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新加坡便吸引了不少中国资本的投资,而这些行业投资偏早期。
就行业偏好度而言,该数据值越高,说明中国资本的投资越集中于该地区该行业;反之, 则代表越分散,单一地区很难占有较高的地位。
由于对北美的投资数量最多,以北美为例,中国资本对其偏好度超过 50%、且投资数量较多的行业主要有 4 个,分别是医疗、企业服务、区块链、先进制造。美国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也能吸引中国资本。
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中国资本的行业偏好度基本在 20%以下,但其中,相对较高的行业有物流、元宇宙,分别达到了 23%、21%;金融、旅游、电商零售和区块链的行业偏好度也超过了 15%。
中国资本对南亚地区行业偏好度最高的是旅游和本地生活,约 40%;其次,是教育、文娱传媒和物流行业,均超过了 20%。而欧洲地区比较吸引中国资本投资的是游戏和汽车行业。
美国一直对外商投资保持开放、中立的态度,一般的投资事宜无需审批,向各州和地方 的经济发展主管部门、申报即可。在投资行业的限制上,外资进入美国受限的行业主要是航 空运输、通讯、能源、矿产、渔业、水电等与公共安全相关的业务。
就投资数量而言,中国资本对美国股权投资市场布局频率和密度最高的行业是医疗健康、 企业服务、区块链、先进制造及金融行业,投资次数均超过了 100 起。中国资本对美国投资次数最少的行业是旅游、广告营销、农业,出手少于 10 起。
从行业投资数量和偏好度两者结合来看,可以发现,中国资本对美国医疗健康企业的投资出手数达到了 355 起,占据了中国资本对全球医疗行业出手次数的 75%,处于投资数量和偏好度上“双高”的状态。与之相似行业还有企业服务、区块链和先进制造。投资数量较 多,中国资本对其偏好度处于中等地位的行业是金融、汽车交通这几个行业,尤其是金融, 投资偏好度仅有 30%,远低于投资数量相当的电商零售行业,也再次印证了中国资本的金 融行业的投资布局更分散。
根据印度外商投资政策,电子商务、生物技术、汽车等大部分行业的投资都不对外资设 限。外商投资禁止进入印度的行业是彩票和博彩业、房地产业务、烟草、金钱借贷公司、银 会经营,以及不对市场资本开放的国营部门(铁路、能源等)。
IT 桔子数据显示,在投资数量上,中国资本对印度股权投资市场布局频率最多的行业是金融,投资数量超过 55 起;其次,出手较多的行业还集中在电商零售、本地生活、文娱传媒、物流领域。另外,医药也是印度的优势产业之一,中国资本对印度医药行业的股权投 资事件有 10 起。而医药、汽车、零售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持。
从偏好度来看,中国资本对印度社交、旅游、房产服务、本地生活服务几个领域的偏好
度较高。同时,数据显示,中国资本对南亚的投资几乎 100%集中在印度,鲜少涉及他国。
新加坡不特别设置外商投资产业限制,也无投资负面清单,原则上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一视同仁,均适用相同的法律和法规。但仍存在受管制的行业,包括银行、金融和法律服务、 保险、电信、广播、报纸、印刷、房地产、游戏等,外商投资这些行业需取得政府审批。
IT 桔子数据显示,在投资数量上,中国资本对新加坡股权投资相对较多的行业是区块链。主要原因是,与中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监管政策收紧不同,新加坡政府认可、并支持创新 业态的发展,政策比较开放。
另外,有所不同的是,中国资本对东南亚的投资并不完全集中在新加坡,还在泰国、马 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地有一定的投资量,整个东南亚的投资市场和前景也更加广阔。
阿里云创新中心简介
阿里云创新中心将阿里技术、产品、业务的生产力,转化为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推动力,将更普惠、更安全、更绿色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日常运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对接、跨境出海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截至目前,阿里云创新中心累计为中小创企业提供2亿的双创云资源,共服务了超过350万的创业者、50万小微企业,孵化出600多家高成长创新企业,调研数据显示头部企业估值规模超1387亿,每年估值增速超过35%。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