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正在变得更加“智能”,数字化变革的浪潮让供应链效率提升,日新月异。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推动新能源,一系列储能新技术在市场落地。同时,顶层设计对“ESG”的关注,亦掀起了对下游配电产品的革新:数字化配电管理正在成为行业核心需求。
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表达,业界想用一种更智能的方式,管理“电”、节约“电”、用好“电”。
上游有需求,下游自然有对策。2020年,京硅智能在沪成立,通过在配电领域创新应用功率半导体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京硅智能研发了全新一代智能固态数字开关,大幅提升了电网终端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京硅智能背后的投资者,钟鼎资本数年来一直专注于科技驱动的供应链主题投资,涵盖供应链创新、物流交通、零售品牌、工业科技、企业服务等投资领域,陪伴并见证了一系列该领域优秀企业的成长。
在二十大报告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新机遇的时刻,我们邀请到了京硅智能CEO施长云,聊一聊当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的时候,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把事情做到极致、又如何笃行企业家精神。
施长云
京硅智能CEO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清华大学,硕士
浙江荷清柔性电子技术公司 总裁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公司 总裁
天正集团 常务副总裁
三胞信息科技产业集团 董事长
三胞集团 全球执行副总裁
20年战略运营及企业高管经验
15年电力及科技企业全面管理经验
国际化多元化商业视野
看今朝 | 软件定义硬件,开拓智能制造新领域
京硅智能是一家致力于数字化、智能化配电和能源管理软硬件的公司。我们利用新的技术路线改造传统的机电式方法制造的配电器件,例如,我们将铜铁零部件改换为半导体。此外,我们在软件上升级算法,通过软件定义硬件,设计多功能合一的智慧化硬件。加之新的数字化平台,我们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和智慧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我们的产品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其一,从性能上看,其响应速度比传统产品快万倍有余,已经进入微秒级行列,且京硅智能的电气寿命较传统机械式配电器件,能够提升1000至10000倍,并采购无弧设计,直接避开电弧结构——传统器件中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来源,采用了半导体进行通断电,极大程度简化了产品结构,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其二,京硅智能软件定义硬件的做法,能够实现多功能合一,真正做到“一个顶十个”。
京硅智能目前以B端客户为主,集中于新能源、新基建领域,目前以5G基站、光伏储能为主,下一步会进入工业4.0自动化产线管控及智慧消防、电动汽车等领域。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在爬坡的阶段中,直到近半年,我们才实现真正规模上的量产。但是话说回来,今年高峰时期,我们已经实现月营收额破千万的成绩。目前产品主要集中于5G基站领域,但随着商业场景不断开拓,京硅智能有信心在2023年做出更好的成绩。
宏观环境确实对我们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疫情也好,国际贸易局势也好,挑战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但京硅智能重点关注的直流配电行业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目前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直接对标的就是直流配电行业,从长远看,直流配电和双碳等国计民生紧密相关。虽然宏观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在不确定性中,努力寻找京硅智能确定的未来。
溯往昔 | 先人后事,用好人,做好事
创立京硅智能主要与我的两段经历有关。我曾在某民营企业担任总裁一职有十年之久,这是一家传统配电公司,年销售额在30亿元上下。我任一把手的这十年,实际上也将传统配电行业摸了个透,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背景和资源。此外,我还在杭州某研究院担任院长,这所国家级研究院做的是从0到1的工作,涉及的都是行业最前沿的新事物,我在研究院期间,认知得到了新技术进一步的提升,加之传统行业出身赋予我的对业界的了解,创业的念头便自然而然萌生在我的脑海中:用“新”技术,革新“老”活。
创业前半年,成功迭代技术路线是我们的第一个里程碑。我们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在业务场景真正落地之前,我们做了大量调研的工作,和下游的龙头企业进行深入交流。随着对市场场景的挖掘,我们对技术路线的商业可落地性逐渐有了信心,也慢慢做出了我们的第一款产品,并和大客户一起,完成了实用测试和产品迭代。今年4、5月份,我们实现了产品的批量交付,跨过了创业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创业维艰,真正踏上这条道路之后,才发现比想象中艰难。我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央企,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此后我历任的几个民营企业,也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平台。在别人建立好的平台做高管,实际上是一个从10到100的过程,而创业,则是彻头彻尾从0到1的过程,资源的约束不比往日,对机会的把握要求也更高,这一切都向我发起挑战。但是在京硅智能这两年半的经历,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完整,我经历了过往从未有过的体验,从零资源,一步步发展出150人规模的团队,并向着更大走去。
作为创始人和CEO,我认为在企业起步的阶段,“先人后事”,80%的精力我都投入在对人的引进和栽培上。创业需要的是合适的人才,有时候,遇到不匹配的高层,需要更换人选,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作为创始人必须要痛下决心,才能让整个组织发展得更加健康、走得更加长远。这是我两年半创业路上,情感最煎熬的一环。
首先是务实,我们做的事情是脚踏实地的。其中,我认为信息的交流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所造就的,所以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信息对称、信息无障碍的组织。
其次是求真,在信息透明的基础上,办公室勾心斗角的政治就不复存在了,组织从上到下关系变得简单,业务自然就成了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的重心。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组织。
眺未来 | 笃行求真务实
首先是创新精神,企业做的事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高效整合。无创新,不创业,纵然创新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企业在社会中能够脱颖而出所必经的。所以在创新的基础上,我认为作为企业家还有一大重要的能力,就是管控风险。如何识别及管控风险,是企业家的必修课。
其次,我认为在个人的品质上,好的企业家不自私不自负,这体现在公司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股权的分配和公司的治理。管理之上是治理,治理不好是许多创业公司半途而废的首要原因。除了财富上愿意与人分享,作为企业家的不自私还需要体现在权威上、影响力上的不自私。创立企业的初衷不是提升个人的影响力,而是为整个社会、为客户群体创造价值。
企业家要真正做到分享“权力、财富、影响力”,实际上是不容易的。因此,为了保障京硅智能能够长久顺利地发展,我们内部的企业章程规定了高管最长只能连任9年,时间一到期,无论如何都需要让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延续,最大可能杜绝高管的“自负”对企业造成打击。
作为一家创新型的创业公司,我们的道路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对新路线和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必然存在风险,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足员工安全感,鼓励他们去探索,不苛责探索过程中犯的错误。我们的公司讲究求真务实,就是为了让员工信任公司兼听则明,有底气大胆探索。当然,在探索过程中犯的错、栽的坑都需要反思和学习。我们公司每月有一个“错题本”,像学生写作业一样,需要每个员工反思过往经历的失误,并从中有所收获。
但是,我们毕竟是创业路上奋斗的公司,居安思危,我们人事部门有一个九宫格考察表,由上级领导和同级共事的员工一起完成打分,排名靠后的同事也将被公开点明进入观察期,需要反思改进。当然,这一切都是透明公开的,每个人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在京硅智能,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转换函数”,事情到了你这,你要转换产生价值增值后再给出去。一个公司就像一个中枢神经系统,每个人像其中的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每个节点都要灵敏。创业公司和大公司相比,无法比品牌,无法比资源,但灵敏是很大的优势。
本文转自钟鼎资本,如需转载请联系钟鼎资本申请授权。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