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的路上,认知跃迁只是开始。只有实战,才能真正突破局限。
6月11日至12日,超过60家钟鼎生态企业、近500位企业CEO与核心高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齐聚线上、线下,深度参与了一场以“打造流程型组织,跨越组织成长陷阱”为核心议题的高强度实战型创业课堂,不止步于认知跃迁,更强调上场实战。
钟鼎实战课是钟鼎资本投后增值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产品之一,旨在通过为钟鼎生态企业深度定制成体系的实战课堂和工作坊,帮助企业家构建创业全景认知和科学经营方法论,真正实现思维跃迁和实战落地。
钟鼎资本创始合伙人、CEO严力为此寄语道:“我们希望通过实战课帮助企业家实现思维上的跃迁,但更重要的是真正完成从思维、理念向共创型变革的转化。钟鼎也会在课程结束后追踪和支持企业家的落地实践,调研这些课程是否帮助企业家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企业高管们又愿意在课后启动哪些变革项目,这是关键。只有真正落地了,我们打造这项产品才有意义。”
钟鼎实战课第一课,由钟鼎投后服务团队与提出“科学创业”理论体系的新一代商学院高维学堂联合推出,邀请原华为流程与组织变革专家蒋伟良博士授课。
蒋伟良博士基于300家创业公司验证过的组织跃迁方法论,通过高频次的教学互动、小组研讨和课后作业,帮助企业家由外向内,厘清核心业务流程,站在业务视角一体化设计、再造流程与组织架构,从而建立聚焦战略、简化管理的高人效组织。
以下我们整理了蒋伟良博士的授课内容和三位CEO学员基于课程所学与以往经验分享的组织变革实战故事,与你共勉:
导师授课:
打造流程型组织,跨越组织成长陷阱
这是一门关于增长的课程,也是一门关于底层增长逻辑的课程。什么是增长驱动?过去只要找到大势,怎么都能增长。但今天不是了。企业不能走传统依赖资本拉动、烧钱拉动的增长,必须找到结构化改革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有价值和有利润的增长,否则只能是粗放的长大。
那么应该如何调整增长模式和结构?
我们要内外功结合,回到最底层,回到大家最容易忽略的组织问题。这个组织能力问题其实不是人力资源的问题,而是要如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的增长模式,底层逻辑在于流程。如果所有的科技创新不能转化成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流程逻辑,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什么是流程
流程是天然存在的,它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我们今天讲的流程是核心业务流程,业务逻辑,是企业的主脉络。
很多人说战略问题更重要,但在我眼里,战略的地位是没有流程高的。企业经营有若干条流程,战略只是其中一条流程。决策也是个流程,怎么创意择优,怎么民主集中,怎么一票否决,决策不难,但要靠机制,更重要的还是执行。
迈克尔·哈默是我心中的一号大师,他从第一性原理去思考组织低效的原因,发现很多企业的问题不在于绩效管理和目标,而是业务逻辑出现了问题,连接客户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他提出,流程是一套完整的端到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连接集合。这是实现客户成功的第一要素。
“端到端”指的是从客户需求中来到实现客户需求去。它的对立面是“段到段”。分工过细、金字塔式自上而下的法约尔桥结构这两个根因造成了“段到段”的问题。你可以这样理解,“段到段”就像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扫门前雪,各自搭起部门墙,以各自的利益为中心,这样的结构无法打通走到客户那里去。
只有“端到端”的思想走通了,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
围绕流程,我们必须开始思考:
如果瞄准未来三年,我们走到10亿、15亿、20亿的规模,我们的客户应该是谁?
我们应该有哪些流程连接客户?To C的客户和To B的客户是不一样的,To 小B和To 大B是不一样的,要有不同的流程连接客户。
我们应该有哪些职位连接流程?我们要由流程决定职位。
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和HR体系?我们的思考是,客户决定流程,流程决定职位,职位决定组织和人才发展。
任正非在他2003年发表的文章《从理性与平实中存活》中提出一句话:“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流程型组织”。
这句话适合我们的企业甚至中国所有的企业去好好思考。我们已经度过了黄金二十年,度过了狂欢二十年,过去的我们非常浮躁,现在我们要回到常识,回到经营的底层,回到存活面,看看什么才是我们存活的法宝。
流程变革的方法
启动流程变革,首先要干三件事:定目标、定范围、建组织。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流程变革的方法有许多。我们这里着重介绍两条必选策略。
首先,你们的流程是“段到段”,还是“端到端”,IPD流程是不是一直通到了商业成功?LTC流程是不是一直通到了回款、接到了客户成功管理?第一个必选策略强调流程的完整性,没有“端到端”都是错误的。
其次,你们的流程里有没有一条龙经理和一条龙团队,还是部门串行工作制?传统的组织里都是领导负责制、部门负责制,A部门干完交给B、C、D部门,研发交给量产、采购、生产、销售。很多早期的问题没被发现。每个部门肯定是部门领导为中心,部门领导中心的流转导致效率的低下。
我们流程型组织强调一条龙经理对事负责制,一个案子一位一条龙经理,打通部门墙,这是实现从流程到组织的变革关键。
当然还有其他流程变革的方法,例如:
删除废工活动。你们的流程中有没有多余的汇报、多余的统计、多余的审批、多余的签字?
工作制由串行结构变成并行结构,实现高效协同。
后端工作前置,同时疯狂抢夺提前的时间,采购前置,服务前置,研发也前置,都前置到战略中、市场中来思考问题,时间就被抢过来了。
面对不同客户,要采用不同流程。我们有大客户、渠道客户、行业客户,分级还可以分有战略类客户、重要客户、一般的客户等等。不同的客户一定是采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服务标准、不同的流程。为什么?因为资源有限,我们要创造客户价值利益的最大化。
什么才是匹配流程的组织设计
道教中有“借假修真”的说法,指的是只有通过在“假”中所经历的种种无常,才能更加明白要修的恒常之“真”是什么。在这里,我们是借流程的假来修组织的真。
第一枪是流程再造, 第二炮就是要打造以奋斗者为本的组织与人力资源变革。
什么是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是要通过内外兼修,外在看我们的组织结构、职位设置,再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内在打造具体组织能力。这里的能力指的是一种韧性,是一种知识技能,但更是知行合一。
怎么让这个组织实现知行合一?那就要打造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力,达尔文讲适者生存,我们怎么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乃至大到国家这个组织,小到班组这样的组织,都是一场深刻的考验。
我们要瞄准从坏组织到好组织的变革过程。就像流程家家都有,但你是好流程还是坏流程?坏流程就一定低效,好流程快得很,客户又满意。组织也一样,坏组织充满了低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职能为中心、领导为中心,各自为政,没有共同目标,没有相互协同。这样的组织打起仗来就是拉垮式的打仗。
但好组织一边严肃一边活泼,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共识、共享、共创,技能还是互补的,我懂一点销售,你懂一点研发,执行力一流。
好的组织形态就是要共同目标、技能互补、承诺可信、创新活力和铁血执行。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组织形态?我们总结出五大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战略导向非常重要,战略决定组织。当你过去做标品产品,今天转型做解决方案时,你要考虑有没有为这个解决方案专门组建解决方案的团队。
扁平原则。有一个概念叫管理幅度,简单说就是干部(管理者/领导者)和员工的比例,这个比例建议的方向是1:15。如果你们公司要推动数字化转型成功,这个目标要走到1:20。
客户导向原则。主要瞄准三类客户:一是大的行业客户,有利于建标杆;二是大客户,面对这类客户要考虑是否需要组建端到端团队;三是SMB,小客户,往往是线上获取的,还有区域性的客户。
流程导向原则。流程决定职位,这些职位能不能变成一个部门,端到端打通。
柔性原则。如何有部门但又没有部门墙?我们强调用二元组织结构,既有纵的部门,又有横向打通的团队和委员会。柔性体现了反应速度是不是能足够快,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总结一下,流程型组织永远在路上,小企业1年见效果,中企业2年见效果,大企业4年见效果,这取决于大家的理解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希望这堂课能作为大家变革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学员开放分享:
我们的组织变革之路
在授课间隙,多个学习小组展示并分享了各自的作业成果和学习体会,蒋博士对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做出了全面点评。其中三位CEO学员则结合课堂和以往经验为大家分享了其真实的变革故事,引起了许多新的发散性思考。
牛卡福的使命是用数字化的技术为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我们是2021年8月份开启的整个组织的调整和变革。
当时各种市场信号开始出现,赴美上市愈发困难,我们逐渐意识到常规的创业路径和底层商业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将要求公司从GMV的、规模的导向转往“规模+效应”的方向转型。
经过这次调整,我们有四点启发:
一是优秀的组织必须努力跟环境匹配,否则必然会灭亡。所有组织的变革更多时候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要有提前量和预判。
二是高层共识很关键,执行要坚决。
三是诚实的面对内心,不要有侥幸心理,做正确的事情。
四是增长,增长是持续创造客户价值的一个结果,要克服贪婪,高管团队要更加接地气。
赋比兴是一家比较年轻的企业,我们的使命是做更美好的饮酒场景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愿景是做行业级的新酒饮供应链服务商。
我们最初的困境是在2019年,最初一起开始的兄弟们一个个离开,我不得不一个人撑着往前走。这是我当时觉得最困难的时候,所以就用一个非常极端的方式来应对。
去年年底,赋比兴进入了另一个新阶段,我再次感受到自己的无力。我不相信伙伴,我不相信别人是否能把整个市场担起来,我们到底能不能搭建出有方法论、科学化的销售体系?我拉着两个合伙人一起做,这才一步步地让我看到了相信的力量。
要相信自己的团队。我觉得相信本身是一种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信心,是对这件事的信心,对团队的信心。当然,我认为相信是我们的能力,甚至相信是一种“不傲慢”,因为很多时候不相信别人是因为傲慢。
乐禾是2006年成立的,专注做B端的食材供应链。公司发展较为成熟,目前是管理着5000多位员工。乐禾从创立到现在不断地做组织的调整和变革。用我们内部的话讲是一个月一小变,三个月一大变。
从2006年乐禾成立开始,我们创始人自己管了10年,基本是家族化企业,2016年我们做了股改,引进 了合伙人和高管人才团队,充分授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方式。2019年我们开始推进城市合伙人模式,以前是招聘职业经理来管理,现在是由具有相当一部分股权比例的合伙人进行管理。
以前大家更多是听指令,KPI驱动,现在开始转变为使命驱动、愿景驱动,大家打造一个事业共同体。我们的理念是希望用一个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以及授权赋能机制来代替复杂的层级管理,保障高效的团队协作。在这些变革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前管理管控的组织形式,开始逐步服务支持、赋能授权,做教练的角色 ,甚至要做主持人的角色。
乐禾也一直非常重视文化驱动。本着“以愉悦之心事农耕之业”的发心,愿景是要成为最受尊敬的食材供应链公司。这也是我们各种流程和组织变革得以贯彻的强大基础。
来自学员的反馈
现场实况播报
一直以来,钟鼎资本坚持构建和完善专业、系统化的投后增值服务体系,践行“懂、爱、帮”的投后服务理念,支持钟鼎生态企业快速成长,着力实现钟鼎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的跃迁。
未来,我们将陆续为钟鼎生态企业推出系列实战赋能课程,持续追踪创业方法论的落地效果。我们将整理其中的内容精华,分享给更多关注钟鼎的创业者们,愿与大家共同成长。
-END-
本文转自钟鼎资本,如需转载请联系钟鼎资本申请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