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
随着GenAI技术的兴起,智能硬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AIGC与机器人的结合推动了具身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而穿戴式智能硬件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与多模态大模型的结合,成为新的趋势。这些设备通过集成多模态大模型,提供了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例如,智能儿童手表通过流畅的AI互动问答,为儿童提供教育学习的辅助;智能眼镜通过语音交互提供工作辅助、学习辅助等功能;智能耳机则集中在实时翻译、情感交流等功能。声网的AI x IoT智能硬件解决方案,通过低功耗、低延时、低成本的方式,支持多模态AI语义识别和理解,提供毫秒级的人机交互体验,并且适配70+主流、高性价比的芯片,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适配自己硬件的AI实时语音对话服务。
国内A股半导体领域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并购案,光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收购先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光智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红外材料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企业,市值约为37.64亿元。而被收购的先导电科是一家估值超过20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专注于先进PVD溅射靶材和蒸镀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显示、光伏、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先导电科在ITO靶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位居全球首位。此次并购有望加强两家公司的产业整合,提升光智科技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竞争力。根据公告,光智科技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进行收购,并向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发布了新修订的《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管理办法》,再次强调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性。上海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头羊”,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竞争力。新的办法旨在建立一批具有强大服务支撑和产业影响力的功能型平台,以促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创新发展。上海嘉定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聚焦集成电路等领域,通过“母基金+直投”模式运作,已投资了多家半导体企业。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2年产业规模从2071亿元增长至3000亿元,2023年实现销售额3250亿元,同比增长6.4%。上海集成电路领域聚集了逾1200家行业重点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晶圆代工厂商,以及紫光展锐、韦尔股份等IC设计厂商。
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近期完成了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该公司由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李清都创立,他从事人形机器人研究已有20年,其团队研发的“行者一号”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卓益得目前主要围绕科研教育、交互服务、家庭康养等场景提供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致力于开发安全实用的人形机器人。此次融资的成功,得益于上海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该改革明确了知识产权归属,增强了投资者信心。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兴起,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创业热门赛道,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据中国机器人网统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投融资事件已达13起,融资总金额超25亿元,显示出该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