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
面对电商的冲击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传统商超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上半年,全国商超闭店数量超过130家。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商超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其中餐饮化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
北京物美大食堂的开设,以自助餐模式和平价现炒快餐迅速吸引了大量顾客,成功提升了商超人流量和营业额。这种模式的成功,使得物美计划到年底开设20家类似食堂。然而,这种模式也面临菜品供不应求、现场秩序混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零售商也纷纷尝试餐饮化,推出各自的食堂模式,主打新鲜现炒、低价快餐,以满足社区居民和上班族的日常餐饮需求。这种转型的背后,是传统商超对坪效最大化的追求,以及对消费者日常刚需的深刻理解。
然而,这种捆绑式营销模式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如环境嘈杂、插队现象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商超要想在餐饮领域取得长期成功,需要不断提升菜品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以及食品安全保障,同时还需要考虑外卖服务等多元化经营策略。总的来说,传统商超的餐饮化转型,既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也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茶饮品牌“谢谢茶”近期关闭了其位于深圳大浪的最后一家门店,标志着该品牌的全国线下门店全部歇业。谢谢茶成立于2018年,由知名主持人马东投资,主打台湾传统珍珠奶茶,并以“一人食”理念定位市场。虽然初期得益于马东和热门节目《奇葩说》的效应而备受关注,但谢谢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2021年4月,谢谢茶获得了包括源码资本、壹叁资本在内的股权融资。然而,从2022年3月开始,品牌开始关闭线下门店,并尝试通过智能奶茶站模式进行市场投放,但这些尝试也未能成功,智能奶茶站最终同样关停。 谢谢茶在价格策略上经历了从高端到中低端的调整,产品价格从最初的70元降低至12-20元区间,但这样的调整并未能挽回局面。与此同时,新茶饮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其他高端茶饮品牌也纷纷降价以吸引消费者,使得谢谢茶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谢谢茶的消失,反映了新茶饮市场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现实。品牌在资金、规模、知名度上均不及其他竞争对手,加之智能奶茶站的创新尝试未能获得市场认可,最终导致了品牌的退出。
中国雪糕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市场规模已突破1600亿元,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增长。消费者正逐渐回归理性,趋向于寻求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使得"高端化"策略不再成为品牌的可靠增长点,"质价比"成为品牌竞争的焦点。同时,老品牌通过唤起消费者怀旧情绪获得新生,而跨界合作则为雪糕品牌带来了新的商业故事和增长机遇。
当前市场数据显示,5元价格带的雪糕成为主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伊利、蒙牛等平价雪糕品牌在电商平台的销量领先。雪糕品牌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和产品本身,更包括渠道、差异性和营销能力等综合因素。品牌需要在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的同时,找到产品价格与真正价值的平衡点。
此外,"情绪价值"已成为品牌深度链接用户的重要手段,跨界联名雪糕通过挖掘产品的附加情感价值,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和购买意愿。然而,文创雪糕等高价位产品也面临着价格与价值匹配度的挑战。
Gelato等"精英手作冰淇淋"品牌凭借其高品质和个性化,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和社交分享的需求,成为市场的新宠。尽管价格较高,但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匹配。
总体来看,雪糕市场的新趋势显示,品牌需要在个性化、品质坚持和价格平衡之间找到自己的定位,以适应消费者多元化和升级的需求。
霸王茶姬,一个快速崛起的现制茶饮品牌,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人才招聘活动。据报道,该公司不仅吸引了前星巴克副总裁李涛的加入,还在行业内大量招揽人才,特别是来自星巴克、Tims、小红书和华为等知名企业的专业人士。
霸王茶姬由90后创始人张俊杰于2017年在云南创立,主打原叶鲜奶茶,目前全球门店数量已超过4500家。公司采用加盟模式迅速扩张,并在海内外市场取得显著成绩。2023年,霸王茶姬的GMV达到108亿元,预计2024年将超过200亿元,有望超越星巴克中国的销售额。然而,随着门店数量的剧增,霸王茶姬在门店管理、数字化系统建设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支撑其快速发展。
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扬州第二大超市品牌,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准备冲刺港股IPO。宏信超市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1家超市和109家便利店的连锁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地区。公司年营收达到14亿元人民币,且背后有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的支持。
虽然宏信超市曾尝试向外省扩张,但目前主要集中在扬州市,拥有49家超市和108家便利店。公司在电商化和预制菜领域积极探索,计划通过IPO扩大预制菜供应链规模,以支持其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张。与此同时,国内便利店市场竞争激烈,区域性品牌如福建见福、山西金虎、浙江十足等各有优势,而宏信超市的IPO计划也是其在区域零售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扩张的重要一步。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养生"成为盛夏消费的新趋势,特别是"养生水"开始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这些饮料通常以传统食药材为原料,如茯苓、赤小豆、薏米等,被认为具有健脾、祛湿、补气血等功效。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养生水"相关笔记数量庞大,显示出消费者对这一概念的追捧。
然而,"养生水"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还需要在口味、健康效果和价格上取得平衡。目前,"养生水"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长迅速,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尽管面临口味平衡、功效限制和产品同质化等挑战,"养生水"仍被视为饮料行业的一大创新方向。
近年来,中国进口啤酒市场面临挑战,自2019年起连续五年进口量和金额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1至5月,进口啤酒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了32.9%和27.5%。市场分析认为,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和进口啤酒在中国的渠道掌控力较弱是主要原因。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价格更加理性,进口啤酒需要在价格和品质上进行平衡,同时面临国产啤酒在低端市场的强势竞争。尽管如此,进口啤酒在高端市场仍有机会,特别是在8至12元的“特别价格带”中,有望通过产品升级吸引更多消费者。
近日,瓶装饮用水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特别是农夫山泉在湖北、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商超渠道将价格降至0.74元/瓶,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此举使得瓶装水价格从“2元时代”回归至1元甚至更低。
随着农夫山泉的降价,娃哈哈、康师傅、百岁山等其他品牌也纷纷加入价格战,推出各自的优惠策略。同时,市场还迎来了如胖东来、东方甄选等新品牌的加入,预示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品牌的不断涌入,包装饮用水市场的细分赛道将得到加强,未来市场格局或将面临重塑。
我们关注国内外最热的创新创业动态,提供一站式的资讯服务,实时传递行业热点新闻、深度评测以及前瞻观点,帮助各位创业者掌握新兴技术趋势及行业变革,洞察未来科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