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系教授刘学在其新书《终局思维》中,深入探讨了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格局。刘学教授通过产业参照法,分析了智能汽车产业的终局,并提出了三个关键步骤:寻找最佳替代产业(传统汽车制造业)、寻找最佳参照产业(智能手机产业),以及描述颠覆性创新产业的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
他认为,智能汽车产业的规模将显著增长,产业竞争格局将更加分散,主流商业模式将包括掌控核心软硬件的整车制造与运营型、独立的核心软件提供型等。刘学教授还指出,智能汽车的主导设计将通过比较哪种技术模式能够解决关键挑战来判断,特斯拉的摄像头视觉感知+神经网络模型的技术模式最有可能成为主导设计。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带来重大调整与重构,企业需要洞察产业终局,顺势而为。
宝马和奥迪近期宣布涨价,逆势而行,引发行业关注。宝马通过减少销售量和降低经销商返利门槛,缓解门店经营压力,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宝马各系车型价格有所回调,涨幅不一,部分车型涨价3万到5万元。奥迪也跟进涨价,而奔驰目前尚未明显跟进。豪华品牌退出价格战的主要原因是价格战伤害了品牌和利润。
2023年,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折扣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降价虽然带来了销量,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2024年上半年,宝马和奔驰在中国的零售销量同比减少,奥迪销量也有所下降。面对量价齐跌的局面,豪华品牌不得不重新审视价格战的可持续性。宝马和奥迪的涨价策略能否持续,以及二线豪华品牌是否会跟进,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2024年,长城汽车在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竞争中表现突出,利润大幅增长。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55.97万辆,同比增长7.79%,尽管排名有所下降,但经营效果显著改善。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在65.00亿元至73.0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3.77倍至4.36倍。长城汽车的成功部分归因于其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2024年上半年出海销量达20.15万辆,同比增长62.59%。
同时,长城汽车的单车平均价格在海外市场也高于国内市场,显示出其品牌向上和生态出海策略的成效。然而,尽管整体市场竞争激烈,但不同企业之间的利润表现出现显著分化,部分企业如北汽蓝谷和海马汽车仍面临亏损。这表明中国汽车市场的优胜劣汰正在进行中,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中国多个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展开公测,显示出其在出行市场中的潜力。国内外企业如百度、华为、小鹏等纷纷布局,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尽管市场规模巨大,预计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将达25825亿元,但Robotaxi的商业化盈利仍面临挑战。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是关键,同时需要解决路径规划、乘坐舒适度、行程体验、用户经济性、安全性及技术接纳性等问题。尽管短期内盈利困难,但Robotaxi有望通过科技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推动智慧出行的普及。
丰田汽车计划在中国独资生产雷克萨斯品牌的电动汽车,放弃传统的合资模式。这一决策旨在最大化利润,避免与国内车企分享利润。丰田计划在上海设立工厂,全面参照特斯拉的模式,只生产电动车。中国拥有全球最先进且成本最低的电动汽车产业链,这使得丰田能够以较低成本生产电动汽车。此外,丰田还计划利用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将电动版雷克萨斯出口到全球市场。然而,这一计划需要与上海市政府进行谈判,可能需要类似于特斯拉的对赌协议,以确保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智己汽车在北京开放了“去高精地图的城市NOA”驾驶体验,标志着其高阶城区智驾功能在更多城市落地。目前,该功能已在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正式推出,并在65座城市公测,预计年内全国开通。智己汽车强调,其车辆在无图城市NOA模式下,能够应对复杂交通环境,如无保护左转和人车混行路段。智己与Momenta合作,通过融合感知大模型和视觉感知能力,提升了智驾系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智己L6车型全系配备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 X芯片,降低了高阶智驾的门槛。
我们关注国内外最热的创新创业动态,提供一站式的资讯服务,实时传递行业热点新闻、深度评测以及前瞻观点,帮助各位创业者掌握新兴技术趋势及行业变革,洞察未来科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