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
华为与蔚来在充电领域达成合作,蔚来除了建设换电站,还在大量建设充电桩。蔚来的NIO Power覆盖能力冠绝全场,截至2024年6月,已累计建设了22755根充电桩和2439座换电站。尽管蔚来在2023年亏损达211.47亿元,但鸿蒙智行接入蔚来充电网络被视为NIO Power业务的转机。
去年11月到今年5月,长安、吉利、广汽等七家车企宣布与蔚来达成换电模式合作。然而,充电或许才是蔚来扭亏为盈的转折点。蔚来在全力推动换电站建设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充电设施的建设,成为国内车企中充电桩部署最多的企业。
与鸿蒙智行品牌达成合作,可以看作蔚来的一次里程碑,未来蔚来充电站面向的不只是少数品牌,而是所有新能源车企。蔚来的充电网络布局早,往往占据着商超等有利地段,接入的品牌越来越多,其充电设备的闲置率会大有改善。
智能驾驶行业的技术焦点快速变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纷纷提出“轻地图、重感知”的城市NOA落地时间表。最近,由于特斯拉的启发,整个智能驾驶行业的风向快速转变,齐刷刷盯向了端到端技术(End-to-End)。
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夏季发布会上展示了其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架构,蔚来和小鹏也在加快端到端系统的研发。长城汽车、比亚迪、广汽等国内自主车企,以及商汤绝影、华为、腾讯、百度Apollo等科技企业,也在端到端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
端到端技术被视为突破智驾领域天花板的有效方法,能够减少传统模块化算法信息传递时的噪音和减损,提升整体算法运行效率。尽管端到端技术面临数据质量和算力需求等挑战,但其在智能驾驶行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宝马中国决定调整策略,退出价格战,保护品牌价值。过去一年,宝马中国推行“降价保份额”的市场策略,尤其是纯电动车,但降价并没有换来销量的显著增长。宝马中国上半年累计卖出37.6万辆车,同比下滑4%。
经销商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宝马降价导致品牌价值受损,二手车保值率下滑。宝马中国决定不再跟随业内卷价格,转为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宝马的做法有助于更多车企重新思考低价卖车换取市场份额的必要性,从而打破价格战的死循环。其他豪华品牌也在减量,奥迪和保时捷等品牌宣布减产或停产部分车型。
小米汽车近日获得独立造车资质,并加速新车布局。此前,小米借用了北汽越野的生产资质,完成了首款新车SU7的上市。小米对独立造车资质的执着,显然有助于提升体系力,掌握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完全独立化。
小米SU7在6月实现了月销破万辆的成绩,但面对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升温和竞争的白热化,小米显然想分得更大的蛋糕。小米的“红米汽车”或许不远了,未来可能推出更多亲民的车型,以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小米第三款车可能会做增程式,主打家用市场。增程式车型既保留了纯电车型的驾感,又解决了里程焦虑,成为最火的赛道。小米汽车的布局和策略,显示出其在新能源市场中的雄心。
美国校车公司Blue Bird成为全球最赚钱的电动车股票。年初至今,Blue Bird股价上涨了91.83%,自去年同期以来上涨了123.42%,推动市值达到16.3亿美元。Blue Bird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收入同比增长15%至3.46亿美元,每股收益为0.89美元。
Blue Bird的成功得益于美国环境保护署发起的“清洁校车计划”,预计在5年内投入50亿美元,用零排放环保车辆取代现有的燃料校车。Blue Bird预计,短期内可获得2亿美元营收,五年计划期间能产生超过10亿美元的潜在收入。
尽管新能源车行业遭遇滑铁卢,Blue Bird通过响应政策号召,成功占领市场。公司在售的校车有4种动力类型,包括燃油、汽油、丙烷和电力。目前电动车在Blue Bird的营收中占9%,未来20年电动校车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
近日,日本汽车制造商铃木汽车和斯巴鲁汽车宣布将关闭泰国工厂,原因是燃油车产能过剩和销量下降。与之对照鲜明的是,中国车企近年来大举进军泰国,攻城略地,已经成为泰国车市不可忽视的力量。
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每年汽车产量约为200万辆,出口国家40余个。2021年,泰国出台了“30·30”政策,提出到2030年国内生产的汽车将有30%为零排放的电动汽车。2023年,泰国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第二大国家,中国品牌占据了泰国电动汽车市场接近8成的份额。
目前,已有7家中国车企进入泰国市场并计划实现从规划、生产到销售的闭环。尽管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也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品牌认知度低等挑战。未来,中日车企在泰国的攻防进退值得持续关注。
我们关注国内外最热的创新创业动态,提供一站式的资讯服务,实时传递行业热点新闻、深度评测以及前瞻观点,帮助各位创业者掌握新兴技术趋势及行业变革,洞察未来科技走向。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