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解决方案商博萃循环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蓝驰创投独家投资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动力电池回收解决方案商博萃循环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蓝驰创投独家投资
0
0

动力电池回收解决方案商博萃循环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蓝驰创投独家投资

Allen 2021-05-19 00:00:00 648
博萃循环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稀有稀贵金属资源提取、高端金属材料再生利用的工艺研发和装备研制。

5月19日消息,博萃循环宣布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蓝驰创投独家投资。

博萃循环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稀有稀贵金属资源提取、高端金属材料再生利用的工艺研发和装备研制。创始人林晓博士是正高级工程师,全国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报废汽车国家级专家,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退役动力电池材料再生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项目总经理,国际能源署(IEA)混合动力与电动车技术合作计划(HEV TCP)电动车关键原材料工作组(CRM4EV)首位中国专家,《动力电池蓝皮书》《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主要编写人、负责动力电池回收部分,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鲁汶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天齐锂业、五矿等。目前,博萃循环主要聚焦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回收解决方案。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20万吨(约25GWh),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会呈现指数级增长,预计到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约116GWh)。据电池中国网测算,预计到2025年,梯次利用及回收再生两种方向所产生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将超过500亿元;2030年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或超千亿元。在电池回收的强制性法规方面,欧盟对电池从制造源头材料到后期回收利用均做出详细规定;中国也已制订了相关法律的征求意见稿。

未来5年,仅车用动力电池就将增加5到10倍,配套的充、储、换电需求的电池将增加10倍以上,更多光伏、风能的使用还将拉动储能电池增长20倍以上。动力及储能电池的制造需消耗大量钴、镍、锂等金属,这些原料的价格一路走高,且产地多位于遥远或政治不稳定国家,供应链安全冗余度低。

巨大的退役电池数量、强制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高速增长的电池及原材料需求,都在呼唤成熟的动力电池回收解决方案。

博萃循环团队依托在各自领域数十年的积累,开发出了更适合高镍体系原料、直接制备高纯镍钴和电池材料产品的极短湿法解决方案,使得报废电动车电池逆向制造,重新制备为电池材料,赋能产业链闭环,减少对前端的矿石消耗,解决后端的报废问题。把废电池中90%以上的金属再生为电池级产品,可以实现20%以上的整车价值的回收。

目前,博萃循环能够提供全套工业解决方案、并以国际标准交付,服务客户包括电池回收企业,电动车和电池企业以及电池资产运营企业,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从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到配套智能硬件装备、运营的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欧洲计划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计划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未来,博萃循环在为客户提供技术、硬件、运营的持续服务过程中,还将积累数据,依托国际化的合作渠道,为新能源闭环产业链的企业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碳排放计算、碳减排额度认证、生产过程的矿产资源/二次资源的数字化认证、碳减排交易等碳中和服务全生命周期评价、认证,材料溯源的增值服务,共同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

本文转自投资界,如需转载请至投资界官网申请授权。


星云创企扶持计划

提供产品技术扶持、园区政策扶持、品牌扶持、融资扶持、商机推荐扶持等

助力中小创企成长和成功,让天下没有难创的事业!

点击了解更多星云创企扶持计划

星云扶持计划.jpg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