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博士创业,墨格微流获北极光创投种子轮融资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化学工程博士创业,墨格微流获北极光创投种子轮融资
0
0

化学工程博士创业,墨格微流获北极光创投种子轮融资

投资界 2023-08-21 00:00:00 771
「墨格微流」成立于2022年3月,创始人董正亚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工程博士,结合超声与微反应器技术,研发超声微反应器及成套连续流合成平台,可生产多种纳米材料。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21日消息,墨格微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格微流」)日前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北极光创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纳米材料产品研发及产线建设。

「墨格微流」成立于2022年3月,创始人董正亚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工程博士,结合超声与微反应器技术,研发超声微反应器及成套连续流合成平台,可生产多种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化妆品原料等领域应用广泛,这些场景通常对纳米材料粒径、形貌等性能要求较高。目前纳米材料主流生产方式仍是反应釜混合加热,这种传统的生产工艺存在混合及加热不均、难以精准控制反应时间和产品品质、量产放大困难等问题。

为此,墨格微流将超声波技术与微反应器技术相结合,控制反应时间、温度、浓度等反应条件。一方面,生产原料能够在微反应器的细微管道内充分混合、均化;同时,超声波处理则有助于解决常规微反应器存在的易堵塞、操作弹性不佳、并行放大困难等问题。

成熟的超声微反应纳米材料合成工艺需要结合物理、化学化工、电子以及机械等专业技术,具有一定技术门槛。以超声微反应器的设计为例,“好比在一个歌剧院里拉一根直径一毫米的绳子,我们需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场能量聚集到绳子上。”董正亚向36氪解释。

突破众多技术难点后,墨格微流能够完成原料的毫秒级快速混合及纳米级乳化分散,实现纳米颗粒的精确合成,通过增加通道的长度即可实现合成过程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快速放大。同时,微反应器的体积优势,也降低了对生产场地空间的要求,且生产过程更加灵活。

1.jpeg

基于超声微反应器的纳米材料生产技术,图源企业

对于技术的具体应用,墨格微流现阶段选择从化妆品材料、药物制剂、体外检测试剂等领域入手,以满足这些领域对高端纳米材料的需求。

在化妆品市场尤其是护肤品类中,乳液粒径越小,越能够穿透角质层,有利皮肤吸收,但目前市面产品更多停留在微米级,吸收效果不佳。加入特殊表面活性剂等化学方式能减小乳液的尺寸,但存在研发难度大、人体安全验证时间长等问题。

而墨格微流设备采用的物理方法,能够利用超声空化和微通道的协同效应,对乳液等材料进行粉碎,只需20秒即可将原微米级的材料纳米化,从而提高吸收效率。目前,墨格微流已完成高浓度神经酰胺纳米脂质体的研发,且与下游品牌客户达成良好合作。

在生物医药领域,墨格微流首先关注体外检测行业的核心原料:微球。相比市场常见的微米级微球产品,其能够凭借超声微流技术完成更高灵敏度的纳米级检测微球研发,部分纳米级产品已完成小试生产。

对于未来,墨格微流计划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产线,预计完成工业设备的GMP升级,研发出百吨级的纳米材料生产装备,同时进行各种高端纳米材料产品的工艺配方研发和小批量生产。

团队方面,墨格微流为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孵化成立的首家产业化公司,团队研发人员占比约70%。创始人董正亚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工程博士,曾于比利时鲁汶大学及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

北极光创投执行董事赵小松认为:「墨格微流」具有全球领先的纳米材料技术平台,技术壁垒极高,能够实现真正纳米级别的高一致性、粒径分布均匀和高度可控,因此会在高端化妆品原料、诊断和制药的纳米微球、纳米电子材料等全球尖端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竞争优势。

本文转自投资界,如需转载请至投资界官网申请授权。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