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医药老炮联手,即将要二次IPO敲钟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两位医药老炮联手,即将要二次IPO敲钟
0
0

两位医药老炮联手,即将要二次IPO敲钟

投资界融合 2019-11-28 10:59:17 139
房健民设计和发明了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湿性AMD生物药“康柏西普”,年销售超过10亿元,他由此被媒体称为“猎药人”。
又一家医药研发企业二次上市。日前,投资界获悉,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昌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回A股科创板上市,计划募集资金总计约40亿元。赴港上市6个月后,荣昌生物即将迎来第二次敲钟。荣昌生物成立于2008年,由荣昌制药与留美科学家房健民共同发起创办。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房健民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远赴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后又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房健民最为人熟知的,是发明和设计了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湿性AMD生物药“康柏西普”,年销售超过10亿元,被媒体称为“猎药人”。值得注意的是,荣昌生物在尚无产品面世的情况下,吸引了包括富达国际、贝莱德、奥博资本、高瓴资本、礼来亚洲基金、清池资本、Cormorant、RBC、GIC、维梧资本、Hudson Bay Capital、Matthews、Janchor、Octagon、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中国生物制药、易方达、新华资本等19家基石投资者,投资机构阵容堪称豪华,一度创造了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IPO募资的最高纪录。哈佛博士后回国创业:做出450亿市值荣昌生物的故事要从荣昌制药说起。1993年,王威东创立荣昌制药,公司凭借“肛泰”系列痔疮产品发家,并迅速在中成药市场快速站稳脚跟。从1997年开始,王威东就带领荣昌制药转型,将方向瞄准了国际尖端的生物药领域。与此同时,公司不仅引进了生物新药领域科学家团队,还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生物工程药物实验室。一切准备就绪,荣昌制药还需要一位有国际眼光的领头人。于是,荣昌制药和房健民的缘分开始了。彼时,已经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超过20年经验的房健民,受邀回国担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持续跟进国际生物药创新趋势的荣昌制药与房健民达成共识,共同创立了荣昌生物。投资界了解到,房健民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新药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完整经验的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创始人。1978年上大学,房健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上世纪90年代初,他赴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后又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先后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PNAS、Cancer Research等国际顶尖杂志,迄今已拥有逾20年的生物制药研发经验及40多项药物发明专利。最为外界熟知的是,房健民设计和发明了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湿性AMD生物药“康柏西普”,年销售超过10亿元,他由此被媒体称为“猎药人”。此外,房健民还有着“飞将军”的称号。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往返于北京、上海、烟台和加州。与此同时,房健民还是同济大学的教授。虽然很忙,但“那是他人生目标的一个支点。”王威东十分理解他这位多年的老搭档。据他透露,研究新药和当教授教书,是房健民的两大心愿。在房健民和其他科学家团队成员加入后,荣昌生物转型成为一家做同类首创(first-in-class)和同类最佳(best-in-class)的生物药企,将研发靶点聚焦在自身免疫、肿瘤科和眼科疾病三大领域。2020年11月9日,荣昌生物登陆香港交易所,首日涨幅高达33.97%,截止发稿前,其市值近450亿港币。赴港上市6个月后,荣昌生物计划回A股二次上市,计划募集约40亿元的资金,主要用来支持临床试验项目的开展。左手自免疫,右手肿瘤零营收如何撑起一个IPO?荣昌生物究竟做的是一门生意?其赴港上市招股书显示,荣昌生物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的、有特色的生物药,用于治疗中国乃至全球多种医疗需求未被满足的自身免疫、肿瘤科和眼科疾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建立一条超过十余种创新药物的产品管线。投资界了解到,荣昌生物产品线主打三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核心候选药物,分别开发用于治疗自身免疫、肿瘤科和眼科疾病。今年3月,荣昌生物全球首个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双靶”一类生物新药——泰它西普(商品名:泰爱®)在我国附条件上市,成为首款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并开启商业化之路。这是继2019年贝利尤单抗在我国获批上市之后,该领域60年来全球获批的第二款生物制剂,也是首款国产双靶点生物新药。泰它西普还有其它临床在研适应症,包括视神经脊髓炎频谱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炎、重症肌无力等。今年4月,泰它西普率先在山东挂网,挂网价为5172元/盒。此外,荣昌生物的另一款注射用维迪西单抗(disitamab vedotin)(RC48)是已提交NDA的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据悉,RC28是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双靶点融合蛋白。4月19日,荣昌生物发文称“维迪西妥单抗获批倒计时,将开启肿瘤靶向治疗新时代。”但药物研发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截至2020年12月31日,荣昌生物仍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荣昌生物净亏损分别为2.7亿元、4.3亿元、7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2.16亿元、3.52亿元和4.66亿元,而这绝大部分经营亏损均归因于研发开支、行政开支及财务成本。背后VC/PE阵容强大首次上市吸引19家基石投资者一路走来,荣昌生物获得不少知名投资机构加持。资料显示,上市前,荣昌生物经历多轮融资。2019年12月,荣昌生物完成一轮股权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国投创合、深创投、国投创业、龙磐投资、名信中国成长基金、鲁信创投、鲁泰A、国中创投、烟台创投、吉富创投、华泰大健康基金。一周后,荣昌生物再次完成一轮股权融资,江苏高投集团、江苏国信加持。2020年3月,荣昌生物宣布完成超过1亿美元融资。该轮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Lilly Asia Ventures)和清池资本(Lake Bleu Capital)领投,维梧资本(Vivo)、建峖实业投资(Janchor Partners)、奥博资本(OrbiMed)、Hudson Bay Capital等国际著名投资机构及公司原有投资人共同参与投资。据了解,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正心谷资本、国新海外也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认购了部分股权。2020年6月底,荣昌生物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基石投资者队伍浮出水面,吸引了包括富达国际、贝莱德、奥博资本、高瓴资本、礼来亚洲基金、清池资本、Cormorant、RBC、GIC、维梧资本、Hudson Bay Capital、Matthews、Janchor、Octagon、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中国生物制药、易方达、新华资本等19家投资机构,是港交所IPO企业中基石投资者最多的新股之一。五个月后,荣昌生物登陆港交所,发行市值249.22亿港元,总募资额达39.87亿港元,创造了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IPO募资最高纪录。截止发稿前,荣昌生物港股市值450亿港元。
									
									
									
									【本文转自投资界,如需转载请至投资界官网申请授权(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