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讲述中国“走出去”战略 并购最难在文化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柳传志讲述中国“走出去”战略 并购最难在文化
0
0

柳传志讲述中国“走出去”战略 并购最难在文化

IPO 2011-09-08 09:59:17 207
并购以后的最大的难点是文化。他表示,“中国人之间的沟通还很困难,何况并购当中会遇到不同企业,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国度的背景。你既然要并购别人就是占主导地位,把控就很重要。”
9月8日凌晨消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昨日下午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一起探讨联想集团国际化历程。柳传志在谈话中表示,中国企业借海外并购“走出去”,首先要弄清楚并购目的,其次要解决好文化融合问题。
  2003年4月,联想集团将“Legend”品牌标识更换为“Lenovo”,成功迈出进军国际市场的的第一步。2004年12月,联想集团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和笔记本业务,正式开始国际化历程。如今6年多时间过去了,柳传志也为这桩并购定调成功。
  决定走出去
  柳传志说,2000年前后,联想集团遇到未来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摆在联想集团面前的是两条路:一个是业务多元化发展,一个是专注向海外发展。2003年,联想集团在杨元庆的带领下反复制定战略,最后还是决定以业务专注的方式发展。
  于是,联想集团把目光转向了海外。
  柳传志回忆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就是靠自身的发展,一种就是靠并购的方式发展。那个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IBM希望我们并购他们的PC业务。就这个事情,我们也分析了能做不能做,最后就做了。”
  就这样,在与IBM进行了一年多的秘密谈判之后,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对外宣布以12.5亿美元(现金加股票)全盘收购IBM PC业务。
  不并购活都活不了
  柳传志表示,联想集团当时分析认为,要形成一个国际上的技术品牌,如果靠自己打出去,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因此公司才选择了并购道路。
  他指出,联想集团选择并购IBM PC业务则是看重了三点:“第一个是一个好牌子,IBM的ThinkPad。这个牌子是IBM花了十几亿美元,用了十年的时间做出来的。如果联想并购以后,这个牌子就能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敲门砖。”
  “第二个是想并购IBM的技术队伍。这个技术队伍不仅是专利,……因为IBM是PC框架的鼻祖,联想希能望把设计笔记本的人、设计ThinkPad的人、做总体结构的人与中国的科研人员结合在一起,能够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第三个,联想希望得到国际化的资源,包括国际化的商业渠道、领导团队、国际化的领导方式。”
  柳传志表示,“从今天的效果来看,果然比我们自己发展会好。并购的时候我们的营业额是30亿美元,2011年是216亿美元,翻了很多倍。我们在并购前占全球PC市场2%到3%的市场份额,现在是12.2%,而且现在往上的趋势依然很大。”
  他认为,“在上个季度,我们一家PC的销售量的增长超过了全球市场平均增长的8倍。这些业绩如果仅仅在中国国内,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如果当时我们一直在国内的话,今天活都活不了。因为出货量大才能做的更好,而且才能有后面的资金实力。所以从业绩角度来看,并购稳定了,就算是成功了。”

									  
									(editor@zero2ipo.com.cn)】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