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市值不足 3000 亿美元2019 年,微软市值突破万亿。在 Satya Nadella 接任微软 CEO 的这五年里,微软从没落之境实现了逆风翻盘,且重回了帝国之巅。五年里,微软的“大象转身记”离不开 Satya Nadella,却也与自身有关。它的转身,与其说是 Nadella 一手所为,不如说是微软彼时的最佳路径,而 Nadella 指明了这一方向。作为回报,微软在已经过去的 2019 财年给 Nadella 涨了 66% 的薪资,总共 4290 万美元。低谷之下的微软自 1975 年比尔盖茨创立微软之日起,微软公司已走过 44 个年头。创立之初,微软凭借其 Windows 系统在操作系统上占据了王者地位。其操作系统的强大,让其即便在 2000 年的硅谷互联网泡沫下,也得以保全。在比尔·盖茨带领微软走了 25 年后,新的交接棒到了 Steve Ballmer 手上。不过,Steve Ballmer 没能够抓稳这一交接棒,微软在其任期内逐渐显得有些失意。尽管不可简单地认为是 Steve Ballmer 的错,但毫无疑问,微软当时的低落表现与 Ballmer 有关。在移动互联网浪潮裹挟前来之际,Ballmer 领导下的微软并未及时察觉,而且动作迟缓,由此错失了最佳的发展时机。此后,在 iOS 和 Android 两个操作系统的加持下,智能手机的发展势如破竹,而当时微软试图与二者抗衡的 Windows Phone 却频繁掉链子。【 图片来源:IT Pro 所有者:IT Pro 】不仅如此,Ballmer 还在 2013 年以 72 亿美元的价格主导收购了诺基亚的手机业务——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昂贵的错误。在 Ballmer 的领导下,微软的市值从高峰时期的 6163 亿美元缩水至当时的不足 3000 亿美元;在一片唱衰声中,Steve Ballmer 在 2013 年宣布离任。彼时的微软如同一块烫手山芋,一时间无人接手——在多番遴选之后,接过这一重担的,是自 1992 年就在微软工作的 Satya Nadella。微软的“大象转身记”2014 年 2 月,Satya Nadella 正式被任命为微软第三任 CEO。当时,PC 时代的浪潮已经逐渐消退,移动时代的浪潮正裹挟前进,而微软的 Windows Phone 由于一连串的失误逐渐走向式微,未能成为与 Android 与 iOS 比肩的第三大系统,彼时的微软是否依旧要挣扎于移动领域的漩涡之内?这是 Satya Nadella 需要直面的问题。后来的事实是:尽管智能手机的发展看起来如日中天,但 Nadella 并不拘泥于其中,而是选择了一条全新的路径——无论是起初的 “移动为先,云为先”,还是后来的 “智能云 & 智能端”,Nadella 都坚定不移地带领微软从 Windows 走向云端,并由此开启了微软的云时代。当然,在对微软的改革中,不同于前两任领导者的方式,Satya Nadella 的改革可以用“温和”来形容,这也正如微软员工对 Nadella 的评价那般。不过,温和不代表无力,在 Nadella 带领下的微软,正以温和且有力的一面刷新着微软形象。固定思维转向开放思维2011 年,Web 设计师 Manu Cornet 曾经画了一组美国各大科技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在他笔下,微软内部是各自占山为王,互相拿着枪指着对方,军阀作风深入骨髓——在 Steve Ballmer 的运营下,确是如此。面对长期以来微软严重的企业内斗问题,Nadella 并未延续此前 Ballmer 的强硬做法,而是通过企业文化潜在地影响微软内部。微软总裁兼首席法律官 Brad Smith 表示,Nadella 会给公司高管下达读书任务,并且这些任务清晰地表明,他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公司的商业策略,还有公司的文化。在读书任务中,Nadella 第一本提出的书籍便是 Marshall Rosenberg 的《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这是一本介绍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的沟通方式的书;可以想见,Nadella 的用意所在。Nadella 曾在其撰写的《拥抱变革》一书中提到,微软是一个公司,并不是一块块独立的封地......要通过沟通和创新来遏制谷仓效应。(雷锋网注:谷仓效应指的是企业内部缺少沟通,部门间各自为政,只有垂直的指挥系统,没有水平的协同机制,就像一个个谷仓,谷仓和谷仓之间缺少沟通和互动。)【 图片来源:Microsoft News 所有者:Microsoft News 】在沟通方面,Nadella 在周五早上 8 点都会举行例行周会,尽管这一例会是由 Ballmer 发起的,但 Nadella 放大了会议效果,这也成为了他用团队运动的方式运营微软的一个标志。和此前的开会方式不同,Nadella 组织的例会通常是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的,他会在会议过程中充分征求他人的意见,同时也会给出个人的反馈意见,还会时不时地对其他人发表的观点表示点头同意。而在创新上,Nadella 鼓舞员工要具备 “成长型思维模式”。Nadella认为,微软工作的核心必须来自于一种好奇心和欲望,而这种好奇心和欲望会驱使员工用科技去满足用户自己还不明确、仍待解决的需求。不仅如此,在鼓励员工创新之余,Nadella 还允许员工犯错,将直面错误视为一种优势。在这一方面,Nadella 可以说是以身作则地示范了一回。Nadella 曾在上任之后的一次 “格雷丝. 霍普计算机女性峰会" 上表示,“科技行业的女性应该放弃寻求加薪的要求,要相信体制会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这一言论被视为歧视女性而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Nadella 在意识到错误之后便公开发表了道歉,他表示在峰会上对那个问题的回答是完全错误的,是一个来自一个享有特权的人的毫无意义的答案。沟通、好奇、创新、直面错误······Nadella 一点点修补着微软的内部,用其特有的企业文化影响微软员工;也正是在这样的企业文化影响之下,微软从根底上开始了痛苦却又希望并存的转型涅槃之路。Windows 转向 Azure前面提到,微软之所以陷入泥潭之中,与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不无关系。诚然,微软已经错失了发展的最好时机,这一点,Nadella 看得很清楚。他认为,尽管其它厂商定义了产品的移动性(即智能手机),但微软可以定义人类体验的移动性。在 Nadella 看来,“体验的移动性”是微软所擅长的,也是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独特价值。基于此,Nadella 开始对微软业务“做手术”。不过,在整改之前,Nadella 首先在微软的使命宣言上进行改变。Nadella 认为,盖茨时期定下的使命宣言——“让每一张办公桌和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一台电脑”已经实现,由此,他树立了新的目标,制定了新的使命宣言——即“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组织都能够获得更多。”为了践行这一使命,Nadella 开始对微软业务做“加减法”,首当其冲的,便是诺基亚手机设备和服务部门。Nadella 曾公开表示收购诺基亚是一笔失败的交易,同时,他还认为,除非微软可以改变游戏规则,否则没有追求成为第三个手机生态系统的必要性。于是,Nadella 组织微软裁减了近 1.8 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大部分来自于诺基亚设备和服务部门。【 图片来源:Extreme tech 所有者:Extreme tech 】同样被做减法的还有微软视为支柱性业务的 Windows。毋庸置疑,微软是依赖着 Windows 操作系统打下江山的,但要守住江山,仅仅依赖 Windows ,可能会让微软走向桎梏之地。由此,Nadella 渐渐忽视 Windows 的核心位置——而从微软近些年的财报也可以看出,Windows 正在变得不那么重要。对此,一名微软高管表示:Nadella 没有说什么,但他正在忽略 Windows,他所提到的全部变成了云,云,云······不过,在雷锋网看来,这很切合 Nadella 的温和作风。Nadella 真正对 Windows 进行大整改是在 2018 年,他将 Windows 部门进行分拆,然后并入两个新成立的部门——“云+ AI 平台”和“体验与设备”。具体来说,“云+ AI 平台”部门包括分拆出的 Windows 的核心操作系统平台团队和云平台、AI 平台;另一个“体验和设备”部门则包括 Windows 和 Office。值得注意的是,这是 Nadella 上任以来最大的重组计划,重组之后的微软路线重点变得更加明晰,即云业务;这也成为了后来助力微软市值突破万亿的最大功臣。Nadella 对云业务的发展不可谓不上心,在他上任之初,就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微软全体员工阐释了”云为先“的战略。尽管当时 Azure 的发展并不尽人意,对于亏损,Nadella 只是笑着表示:“看来我们还有几十亿美元要花呢。”(资料来源于《彭博商业周刊》报道)而后,在 Azure 的发展上,Nadella 不仅在云计算工程下功夫,在云销售方面,他也没有忽略。Nadella 任命工程师出身的 Judson Althoff 为销售主管,允许其使用拆除公司销售许可的方式进行云的销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微软已经与五大零售商签约:Albertsons、Gap、Kroger、Walgreens 和 Walmart。【 图片来源:Aion Solution 所有者:Aion Solution 】事实证明,Nadella 的云战略方向是正确的,Azure 也确实给微软带来了新的增长活力,在全球云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提升,Canalys 数据显示,微软 2018 年的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达到 17%,仅次于亚马逊。从微软的最新财报数据也可以看出,智能云部门的营收占据了微软总营收的最大板块,约 33.8%。尽管云业务已经取得了成效,但 Nadella 依然十分重视,仅在今年第三几度,就进行了三笔与 Azure 相关的收购——Blue Talon、 jClarity、Movere;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前面提到的业务调整,Nadella 还进行了几次重大的收购,例如 2016 年以 262 亿美元现金收购 LinkedIn;2018 年以 75 亿美元收购了 Github。封闭转向开放除了公司内部业务的调整,微软对外姿态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可以说,Nadella 赋予了微软一个新的对外形象。在个人层面上,不同于 Ballmer 的高调行事风格,Nadella 较为低调从容。微软公司公众形象的首席发言人 Steve Clayton 表示,在 Ballmer 任期之时,当你去微软的活动时,常常会发现那里会有微软的大横幅、标志、灯光和吵闹的音乐。而 Nadella 正是相反的,在 Nadella 接任 CEO 后的首次公开亮相中便可看出一二。在旧金山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Nadella 和往常一般,穿着黑色的服装,带着黑框眼镜,在没有大肆宣传的形势下出席了该活动。【 图片来源:Research writeups 所有者:Research writeups 】此外,在公司对外合作上,Nadella 不像此前那般保守,而是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寻求合作,无论是合作对象,亦或是竞争对手。对于微软的态度,他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满足数十亿客户的需求,无论他们选择何种手机或者平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持续成长。为此,我们会与长期对手握手言和,追求出人意料的伙伴关系,重振长期关系。微软的“握手言和”的第一支橄榄枝伸向了苹果。在上任的第二个月,Nadella 就宣布将把 Office 套件带入 iOS 平台。后来,微软的开放态度也得到了苹果的回应,二者共同优化了 Office 365,使之适用于苹果新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微软 Office 市场营销负责人还出席了 iPad Pro 发布会上——这在此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景象。除了苹果,微软还与其它科技公司开展了多方位的合作,尽管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2015 年,微软开始与 Red Hat 合作,Nadella 在其作品《刷新》一书中讲述道,“当我站在台上,身后一张幻灯片显示‘微软爱 Linux’的时候,一名分析师调侃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而这种“太阳打西边出来”的行为,却不止一次地发生着。众所周知,在云计算市场上,微软的 Azure 与亚马逊的 AWS 是直接竞争关系,但在云计算市场之外,并不妨碍微软的 Bing 成为亚马逊 Fire 平板电脑的搜索引擎。不仅如此,即便是同一领域,微软也不吝开放姿态。在 VR 领域,微软的 Hololens 与 Facebook 的 Oculus Rift 是直接对标的竞争对手,但微软的游戏应用《我的世界》在更新之后已能适配 Oculus Rift。由此,微软的开放合作态度可以窥见。雷锋网总结作为微软公司的 CEO,Nadella 最大的职责,其实就是引领着微软这艘巨轮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外在衡量尺度,在于微软市值的变化——2019 年 7 月初,在发布 2019 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后,微软市值在股价的持续上涨中超越了 1 万亿美元,由此推动微软成为了第三家达到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直到今天,微软的万亿美元市值一直很稳。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 Nadella 的战略领导力,不过,对于微软市值破亿万美元,Nadella 则显得十分淡然,他认为:对这样一个任意的里程碑,有任何欢呼,都将标志着“末日的开始”。
本文转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