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滔获“市长奖”感言:深圳成就了“埋头苦干”的年轻人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汪滔获“市长奖”感言:深圳成就了“埋头苦干”的年轻人
0
0

汪滔获“市长奖”感言:深圳成就了“埋头苦干”的年轻人

新智造 2016-09-02 11:26:00 325
导语:36岁的汪滔获得2015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
9月1日下午,小米支付正式宣布与中国银联推出MI Pay,称其是全球首家同时支持银行卡和公交卡的手机厂商。尴尬的是,华为在8月31日也和银联携手推出了Huawei Pay,也是同时支持银行卡和公交卡的手机刷卡服务厂商。是否“首家”,其实并不重要,我们早已看惯厂商这些吸引眼球的把戏。只是,NFC支付究竟是什么,让包括小米、华为在内的其他厂商争相入局?NFC是一块好“饼”?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这个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作为一种移动支付方式,NFC与二维码扫码支付的区别在于,它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应用NFC技术的手机相当于把手机变成了支付终端,可以直接刷机支付。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上离钱最近的应用场景,早就是巨头眼中的必争之地。如果单纯从支付手段来看,NFC支付相比扫二维码无疑要更利索,但这显然并不足以颠覆已有的市场格局。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 年第1 季度》数据,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已经占到了交易份额的63.41%和23.03%,相比较之下,中国银联仅占有0.69%的交易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Apple Pay曾风风火火地加入NFC,中国银联依旧没能在移动支付市场划到一块面积可观的地盘。(图源:易观智库)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证明了:培养用户习惯,必须要让用户们在一个刚需、高频的场景下,反复使用自己。刷公交卡这一点,的确能帮MI Pay 等NFC支付厂商培养一些用户习惯。这也是Apple Pay之后的国内厂商一大进步。不神秘的MI Pay支付本身在短期内并不能获得很好的盈利,不过盈利的链条主要分布在后端的金融服务领域,这对把握着硬件入口的手机厂商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实际上,早在MI Pay在发布之前,小米已经在移动支付上做了很多功课。2013年的小米2A、小米3就已经支持了NFC支付功能。另外,雷军变身网红之后,也多次在直播中演示过MI Pay。但据小米支付总经理千鸟透露,当年的小米与银联之间还存在分歧。据了解,手机厂商接入NFC支付有两种方案,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包)。两相比较,SDK在长期的扩展性等方面不及API,而小米对银联的诉求是:获得与苹果、三星相同的待遇。如今,双方显然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发布会上,雷军表示MI Pay已在深圳、上海两市开通,洪峰则进一步透露,本月底前MI Pay可能在北京开通。剩下的事情就只能交给用户了,至于他们最关心的支付安全,雷军表示小米在开卡、防盗刷、防丢失方面设立了多重验证机制:开卡时,必须登录小米帐户,保证设备及用户身份安全;
交易时,小米采用Token机制代替银行卡号明文信息,并需要验证指纹后支付,提高刷卡消费安全性;
退出设备时,MIUI系统会提示用户删除NFC安全芯片中的银行卡应用,设备丢失则可以在小米支付官网关闭小米支付(Mi Pay)功能,并通过小米云服务来查找手机。后记在业内人士看来,小米手机和iPhone的用户基数很大,像这种“手机厂商+银联”的模式,部分用户还是愿意尝鲜的,但如果商户端跟不上,消费者的积极性难免被泼冷水。这样的难题苹果遭遇过,小米同样也会面对。如果把MI Pay看的淡一点,你也可以当作小米手机一个出色的加分功能。
                                                本文转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