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BAT都得罪个遍,投资并购了20多家公司,它现在只能靠出海“自救”?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把BAT都得罪个遍,投资并购了20多家公司,它现在只能靠出海“自救”?
0
0

把BAT都得罪个遍,投资并购了20多家公司,它现在只能靠出海“自救”?

快讯 2017-07-26 15:59:17 205
今日头条不仅把百度、腾讯、阿里三巨头“得罪”了个遍,随着业务扩张,连微博、快手、秒拍、知乎等一块儿也怼了。正如当年的腾讯一样,今日头条似乎成了互联网圈里的“全民公敌”。
【编者按】他们,原本也是创业路上的小兵,如今都已进化成为估值百亿、千亿的独角兽。投资界通过整理几大独角兽的投资并购版图,一窥他们的另类生长史,请关注《投资界特别策划:解码独角兽》。


       一直被贴上“低俗”标签且挥之不去的今日头条,就这样在巨头之间拔地而起。


  成立5年,它已经形成了多个业务线条,涵盖到视频、内容分发、社交、出海等多个领域。为了强化各种业务布局,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这几年今日头条还投资并购了约20家相关企业。


  之所以要进行一系列的“突围”布局,是因为今日头条不仅把百度、腾讯、阿里三巨头“得罪”了个遍,随着业务扩张,连微博、快手、秒拍、知乎等一块儿也怼了。正如当年的腾讯一样,今日头条似乎成了互联网圈里的“全民公敌”。


  不管是PC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生意都是竞争最激烈的,这是一个你死我活、赢家通吃的战场,流量只会越来越集中,最后形成垄断。而今日头条做的内容分发就是标准的流量生意。


  内容为王的时代,首要是解决版权问题的尴尬


  头部内容在各个行业都遭到激烈争抢,资讯内容分发领域尤为惨烈。


  张一鸣曾说,“今日头条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然而,正是这个没有编辑、全靠算法推荐的聚合类资讯“搬运工”,在版权问题上屡遭困扰,今日头条只能向各家媒体抛出橄榄枝,而对于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平台提出的合作,大多数媒体都没有选择拒绝。


  今日头条对内容创作者推出了一系列内容补贴计划:


  先是2015年9月推出了“千人万元计划”和“新媒体孵化器计划”。


  接着,2016年3月10日,今日头条又宣布成立2亿人民币规模的内容创业投资基金,同时启动


  “头条号创作空间”,第一期项目包括知识分子、新世相、住范儿、娱乐资本论等等。


  另一方面,今日头条还持续不断地在媒体等文创领域进行一系列资本上的布局(见下表):





  补贴+投资并购+孵化,全方位掌控短视频新风口


  2016年9月20日的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再次提出,投入10亿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


  张一鸣早已认定短视频是内容创业的下一个风口:“短视频已经超过图文和组图,成为今日头条上最大的内容形态,今日头条上的短视频每天拥有10亿次播放。”


  目前,今日头条旗下已有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抖音三个短视频平台。QuestMobile发布的《移动互联网2017年Q2夏季报告》显示,这三款软件皆进入了短视频软件用户时长的TOP10。





  此外,今日头条还通过对其他短视频公司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并购来保证自己的优势(见下表)。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满足短视频业务牌照,今日头条收购的阳光宽频拥有网络视听许可证。


  另外,今日头条不仅拿下了中超联赛2017-2020年短视频版权,还在今年5月还挖走了快手一哥MC天佑(入住火山小视频)。





  发力社交是业务防御还是无奈之举?


  除了内容,今日头条还将触手渐渐伸向社交,不禁让人疑虑它的业务边界到底在哪里?


  张一鸣曾对媒体表示“我们有一个原则:尽量不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就不做,除非是业务防御关键点。”社交方向的发力似乎并不符合今日头条的原则,但仔细分析之下这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在移动资讯领域狂飙猛进了四年后的今日头条,终于遭遇了流量增长的天花板。据QuestMobile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今日头条流量增长放缓已成现实——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4月的六个月时间里,今日头条日活用户数分别为6555万、6669万、6896万、7438万、7478万、7521万,只有小数十万量级增幅上波动。


  移动用户的红利逐渐消失,正如罗胖所说,互联网的下半场是“时间战争”,用户的时间是一个固定的池子,如何在自己的APP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是每一家公司都在努力做的事情。而社交关系是对用户最强的存留,因此即便腾讯放弃了电商,阿里也不愿意放弃社交。在已被腾讯(微信、QQ乃至王者荣耀)和微博基本瓜分完毕的社交市场,强如阿里屡次突围都不能成功,但也并没能让今日头条却步。


  其实,不但今日头条投资并购的很多公司中都具有社交属性(见下表),还相继推出了微头条、火山直播以及悟空问答。





  就拿今日头条2016年末推出“微头条”来说,采取类微博的模式,实现了基于头条号的信息分享功能。正值此时前后,今日头条获得了红杉中国和建银国际的10亿美元的D轮融资,而持有今日头条5%股权的新浪在此时选择了退出,新浪给出的理由是与今日头条的利益冲突较大,考虑到彼此竞争的因素做出的选择。





  今日头条不仅在和阿里旗下的UC头条产生着正面冲突,又因为微博间接和阿里增加了一层利益纠葛。


  布局营销服务代理,正面对敌百度


  现在的状况是,门户网站日渐式微,完美接收到移动互联网红利的腾讯,本能靠旗下的腾讯新闻在资讯平台中一家独大,半路冲出的今日头条却领其措手不及。腾讯不仅在内容补贴上和今日头条比烧钱,还推出了和今日头条同类型的内容分发平台天天快报。不过就目前的用户情况来看,腾讯新闻略微领先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的差距还比较大。


  相比腾讯而言,今日头条的崛起可能会更让百度恐慌,因为其直接威胁到了百度的命根子。


  根据Zenith发表的最新版《全球三十大传媒公司》报告,中国有三家机构上榜,其中百度排在第4位,腾讯排在第14位, CCTV(中央电视台)排在第20位。而第一和第二分别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Facebook,仅它们两家在全球2016年的广告支出中的占比高达20%。


  据百度财报显示,其2016年总营收705亿元,其中网络营销收入为645亿元,也就是说广告收入占了百度总营收的91.5%。而今日头条的绝大部分营收也来自于广告收入,2016年的广告收入直逼100亿元。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的在内部演讲中,李彦宏首先提到的业务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内容分发”。尽管今日头条有先发优势,但张一鸣也曾坦言,“大部分顶尖的算法工程师还是在百度”。





  (部分分公司截图,来源:天眼查)


  面对百度,今日头条的压力不仅仅技术上的,还有来自于营销的。今日头条也构建了围绕信息流的广告系统,并通过投资入股代理商或者和大型的媒介代理公司签订协议来拓展客户。今日头条不仅有多个省的分公司,还投资了一些广告营销代理商,见下表:





  出海能给今日头条腾挪出发展的空间么?


  创世伙伴资本周炜近期在7月15日的网易未来大会上表示,下一步的投资目标是内容、出海及人工智能,恰好今日头条每条都占了。


  面对在国内巨头的压力,今日头条将眼光放向了海外,迈出的关键一步就是引入了柳甄。而柳甄加入后不久就获得10亿美元巨额融资的今日头条,明显加快了海外布局的步伐。





  除此之外,在2015年10月份还上线了海外版的今日头条应用TopBuzz,并且还分为英语、葡萄牙语、日语三个版本。据悉,今年3月份的时候TopBuzz曾经连续多日在北美APP STORE取得新闻榜日榜第一的。


  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侵权将面临更高的风险。TopBuzz在内容来源方面也类似今日头条,其主要的信息源来自CNN、NBC、Yahoo!、YouTube,、Jukin Media等媒体视频网站。


  但是,现在面对百度都够呛的今日头条,出了海打得过Google和Facebook么?


  结语:


  无论是内容布局还是发力短视频,今日头条所做的一切都是流量,有流量才能有广告,进而带来营收,在这点上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殊途同归。而就整个市场来说,公司之间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因此,随着今日头条的快速崛起,面对的对手必然会越来越多。


  “赢得战争,不是取决于敌人有多强,而是取决于自己有多强。”——张一鸣






系列报道:


  7年拼杀,打败5000多个对手,这家企业早已踏上新的“收割征途”(附投资并购表)|解码独角兽


  它卖手机卖出450亿美元估值,不到5年投出112家公司,其中4个独角兽、16家销售过亿


       它流着A的血,拿了T的钱,吞了B的项目,从“骗流量”起家到估值500亿美元





									
									
									
									本文转自投资界,如需转载请至投资界官网申请授权。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