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大鹏:航天产业的创新思考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大鹏:航天产业的创新思考
0
0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大鹏:航天产业的创新思考

晨晨 2021-10-22 16:27:45 2696
“任何一个技术或者产业的创新,几乎都离不开市场需求、以及资本、精力和智慧投入等要 素。”

“任何一个技术或者产业的创新,几乎都离不开市场需求、以及资本、精力和智慧投入等要 素。”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大鹏在 10 月 19 日郑州举办的“‘科创中国’新时代创业者 说”活动开幕式暨高峰论坛中表示。

本次论坛中,王大鹏结合其研究和工作经历,对航天产业进行了梳理,结合国外航天的发展 在创新方面进行了思考和解读。

王大鹏.jpg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大鹏

中国已建立起全面且独立的航天产业

1990 年 4 月 7 日,中国长城工业集团利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发 射入轨,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商业航天的开始。我国从 1956 年 10 月 8 号成立国防部第五研 究院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在老一辈航天人和几代航天人持续不断的努力下,我国的航天 产业已经具备了完备的体系和基础。

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 2020 年航天产业报告,2020 年全球卫星产业的产值为 2710 亿美元, 其中,火箭发射占比 2%,卫星制造占比 5%,卫星服务产值占比 44%,地面设备产值占比为 50%左右。

航天产业是一个技术高度集中且行业交叉的领域。航天作业特有的工作状态和环境,造就了 航天系统的复杂性;航天领域的创新除了体系的复杂性外,每个专项技术的创新也具有较长 的迭代周期。

在火箭方面,我国上一代长征系列火箭的主力发动机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 剂,发动机推力相对较小,而且推进剂有毒性;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以长征 5 号和长征 7 号 为代表,配备的发动机均采用无毒的液氧煤油或者液氢氧作为推进剂,效率高且推力大;为 适应小卫星的发射,我国研制了液体的长征 6 号和固体的长征 11 号火箭,并且实施了长征 11 号火箭的海上发射。

在卫星方面,从 1970 年 4 月 24 号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目前已经具备了全 领域卫星应用能力,包括: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

陆地遥感卫星形成了多载荷、多分辨率的系列卫星产品,民用遥感可见光卫星分辨率已经开 放到 0.5 米;气象卫星完成了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第二代气象卫星的部署;开发了海洋遥感 系列卫星。通信卫星方面,我国研发了东方红五号大型通信卫星平台,具备更大的通信带宽 能力。在导航卫星方面,通过北斗一代、二代和三代的工程实施,实现了北斗导航星座全球 组网和定位服务。载人航天工程目前正在实施第三步,进行空间站的部署和运行。

创新离不开市场需求、资金投入、研发战略、人才、以及产业配套等条件的支撑。

在 SpaceX 公司具备提供商业发射能力之前,美国的卫星发射部分由 ULA 公司提供。ULA 是 由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共同组建的一个合资公司。彼时,ULA 有两款火箭,第一 款是德尔塔系列火箭,第二款是 Atlas 系列火箭。Atlas 火箭的第一级采用俄罗斯制造的 RD180 发动机,推力为 180 吨。

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协会的分析,从火箭发射单位质量的成本来看,美国 ULA 公司的德尔塔 和 Atlas 火箭是最贵的;另外,2011 年美国沃尔夫法案全面禁止由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 由此将有竞争力的中国火箭排除在美国市场外;2011 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美国因此暂时 失去了独立给国际空间站提供人员和货物往返运输的能力。

梳理 SpaceX 公司的几个关键发展节点:2002 年创立; 2006 年,SpaceX 公司作为 18 家候 选公司中胜出的两家之一,入选美国航天局(NASA)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的 COTS 计 划,获得了将近 3 亿美元的研发资金支持;2008 年 SpaceX 设计、制造并发射了世界首个由 私人投资的轨道级液体火箭猎鹰 1 号;2009 年 SpaceX 成功使用液体火箭将商业卫星运送至 轨道;2012 年 SpaceX 的龙货船成功给国际空间站补给,并获得到 2015 年为美国航天局提 供 12 次空间站补给任务价值 16 亿美元的商业合同;2015 年猎鹰 9 号火箭第一级成功在着 陆场上着陆,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回收轨道级运载火箭。

SpaceX 在火箭领域的成功迎合了美国市场的需求,成功把握住关键的发展机遇,这是其实 现系统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其它领域的创新具有同样的启发意义。 据悉,本次论坛是中国科协在 2021 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举办的重点活动之 一。在当前形势下,为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科技创新中的先锋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创新创业 群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中国科协特举办此次活动。(完)


插播一条快讯!
注意📢
科技创新与创业服务论坛·云栖大会2021——阿里云创新中心
正式启动

今年的云栖大会
不止干货满满
更有合作多多
怎一个绝绝子了得?

事不宜迟小伙伴们快冲!
↓↓↓
直达科技创新与创业服务论坛

宣传尾图.jpg

:::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