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厚积薄发。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指出,江苏农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回升向好稳住了基本盘,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添了新动能,为提振消费和投资、激发内需潜力打开了新空间,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安定有序稳住了“大后方”。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三农”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对于一个地方而言,上一个工业项目,能够拉动经济总值,效果立竿见影,而抓“三农”工作,要想在短期内抓出成效,很不容易。“三农”工作是“潜绩”,是底线任务,是打基础、立长远的好事,需要久久为攻、坚持不懈。为此,抓“三农”工作就是稳住了“基本盘”,奠定了“压舱石”,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稳固“大后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数千年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铸就了我们的“重农”的基因和底蕴。2023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提出“四个走在前”重大要求,其中就包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要求江苏“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殷殷嘱托,切切期望,为江苏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从江苏粮食总产突破760亿斤,到合成生物、智能育种取得突破,从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农民收入增速,到“奔县”“乡游”等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江苏不辱使命,把“走在前、做示范”责任使命写在了广袤的田间地头。
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融合、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这三个主攻方向,也是2025年全省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的基石是“粮食安全”,这是“国之大者”,也是“省之大计”。2025年,江苏将抓好耕地保护这个“命根子”,强化科技创新这一“源动力”,紧扣产业富民这一“落脚点”,夯实现代农业根基,为全国粮食安全挺起江苏脊“粮”。城乡融合的载体是“县域”,以县域经济为载体,以文化为纽带,加快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坚持因地制宜,让每个县、每个乡镇、每个乡村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展现江苏鱼米之乡“最靓颜值”。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领域改革着墨最多。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8500万江苏儿女将以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敢啃硬骨头、勇涉深水区,必将在“三农”改革上蹚出一条气象万千之路。今年的农村改革任务重、时间紧,无论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还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再到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仅涉及“人、地、钱”的三要素,而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为此,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相信基层、依靠基层,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改革的“主角”,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方能推动农村改革行稳致远。
农村稳则天下稳,农业兴则基层牢,农民安则国家安。站在新的时间节点,迈上新的发展征程,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为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划清重点、明确“时间表”,制定“任务书”,全省上下将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一步一个脚印推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江风)
责任编辑:蒋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