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走进镇江市社会组织孵化发展基地(益创园),一场以“社会组织运营与管理”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正在举行,句容市悦星橙社会工作服务社、润州区彩虹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等6家新“入壳”社会组织以及市青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市百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3家成熟型社会组织参加了当天的培训。
“慈善助残健行行动”专家为残疾人调试安装假肢。 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培育和监管并举,促进社会组织作用发挥
近年来,社会组织孵化发展基地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50余次,帮助社会组织链接资源100余次,举办公益宣传展示30余场,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组织培育摇篮。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贡艳介绍,全市现有社会组织2943个,等级社会组织占比54.6%,走在全省前列,“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对入驻组织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建设、政策对接、品牌背书等多重赋能意义。”
在加大孵化培育力度的同时,镇江积极开展政策创制工作,持续夯实社会组织发展根基。出台《镇江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实施细则》,在全省率先建立“四位一体”综合监管体系,该做法获评2021年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奖;大力实施会费票据电子化改革,创新建立“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监管模型,该做法获评2023年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奖。
培育和监管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近年来,镇江积极搭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平台,引导社会组织持续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自律自查、联动协同、正向激励、长效监管“四项机制”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乱收费的做法获民政部时任副部长詹成付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同年荣获镇江市优化营环境“甘露奖”;建立“1+3+N”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服务行业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经验做法被省民政厅发推广。
解决“急难愁盼”,“慈善力量”蓬勃有力
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手段,是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镇江千百年来就是一个大爱之城,无数仁爱之士、无数挚爱之心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生命之魂,为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5年来,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中,“慈善力量”同样蓬勃有力。
“我有一个愿望,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小床和一张书桌。”小天天(化名)是穆源民族学校三年级学生,其父身患重病,全家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家人蜗居在一间不足22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润州区金山街道京畿路社区慈善社工室得知小天天的“愿望”后,依托“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向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募集资金,仅用数天时间就募集到善款1.76万元,用“慈善力量”帮助小天天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据了解,全市目前现有慈善组织25家,较2019年增长66.7%。5年来,共开展公募项目74个,服务覆盖扶弱助困、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多领域。开展“爱在镇江·慈善一日捐”等网络募捐活动,募捐总量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4年“江苏慈善周”爱心捐赠专场活动期间,镇江人均捐款额位列全省第一。
2022年,镇江创新开展社工站与慈善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营,探索基层“融治理”新模式,实现镇(街道)慈善社工站全覆盖,吸纳120余名专职驻站社工开展一站式服务,相关做法获评2022年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
为适应新时代慈善事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24年5月,镇江又延伸“慈善触角”,全力推进社区慈善,打造“家门口慈善”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47件,组织志愿者服务1613场次,实施各类项目136个,支出帮扶资金2800多万元,受益群众1.87万人次,经验做法受到中华慈善总会充分肯定。(记者 朱秋霞 通讯员 李翔明)
责任编辑: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