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浙江省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有关举措及分工方案》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 2023/01/12 11:27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37号),特制定《浙江省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有关举措及分工方案》,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省级有关单位名单



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12月2日

浙江省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有关举措及分工方案

为持续深化全省“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最优省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37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落实工作举措及分工方案。

一、加快改革红利释放,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一)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机制

1.落实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政策。开展《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宣贯解读活动,研究制订我省贯彻落实意见,完善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配套措施,切实解决个体工商户在经营场所、用工、融资、社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合法权益,稳定发展预期。(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给予同等政策支持。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专项行动,依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实施省域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经营者集中”在线监测预警机制,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有序扩张。(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健全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制度。推行全省统一的招标投标市场主体库、示范文本体系、评标专家库、信息发布媒介、文件目录管理,禁止利用信用评价指标等隐性壁垒和地方保护政策,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对招标资格条件设置进行约束。深入实施招投标交易全流程信息“一网公开”。招标文件明确项目监督单位和联系方式,进一步畅通招标投标异议、投诉渠道。加大招投标违规行为审计力度,对发现的围标、串标、设置限制性条款等问题,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政法部门协同联动,力争查办一批招投标违法违规典型案件,形成严肃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规范行业市场。(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审计厅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

1.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加快推进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完善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继续发挥好省投资专班攻坚作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压舱石”“助推器”作用。(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迭代“有效投资e本账”应用,完善“投资感应、谋划审批、要素匹配、服务协调、评价调控”的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链条。打造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空间适配“一张图”,推进用地预审、土地报批业务多跨协同。落实“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施工许可“多合一”、水土保持协作监管等改革举措。项目涉及用海用岛审批实行即接即办。持续优化水利项目招投标程序,以招标组织方案为重点加强招标人指导,协调有关工作环节并联开展、协同推进。(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健全金融支持重大项目机制

1.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在浙机构用好用足金融工具额度和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优先支持专项债项目建设。依法盘活用好265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生态环保及能源等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注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机制创新,发挥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银团贷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重要项目建设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省财政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落地。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贷款的比重,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政策工具落地,指导商业银行同步跟进配套贷款支持,持续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落实国家有关完善银行内部考核、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等要求。(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1.落实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推动各地因城施策、多措并举,灵活运用住房信贷、公积金、税收等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做好保交楼、防烂尾、稳预期相关工作,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压实项目实施主体责任,防范风险发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省建设厅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政策。持续加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放宽二手车迁入限制等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落实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相关工作举措,引导支持整车企业向农村地区提供更多优惠新能源汽车车型。支持整车企业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深化合作,开展整零协同对接、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鼓励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升级。(省经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税务局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推动消费升级提质增效政策。落实促进智能家电消费实施意见,支持各地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活动。围绕文旅、体育、餐饮等暑期消费热点领域发放消费券,加大餐饮等重点行业消费支持力度,举办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积极拓宽消费场景,推动各地积极争取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省商务厅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

1.健全外贸企业帮扶制度。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努力在健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配套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落实海外仓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专业机构建设和运营海外仓,评选新一批省级公共海外仓,迭代升级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用好“代参展”模式,2022年底前筹划10场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方式举办的境外自办展会。加大资信产品对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的支持力度,强化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服务保障。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申报清单办理跨境电商通关手续。(省商务厅牵头,省贸促会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外贸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指导银行机构创新服务外贸企业的融资与结算产品。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海外仓企业和项目提供定制化的信贷产品及出口信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增信服务,并根据市场主体诉求持续升级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汇率避险政策。(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外汇管理局〕、浙江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持续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优化“通关+e物流”应用。积极推动企业参与进口关税配额联网核查及相应货物无纸化通关试点,对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等3种配额证试点实施电子数据与报关单电子数据联网核查。扩大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范围,实现海港口岸全覆盖,并拓展至内河港口。持续推进进境空箱“船边直提”。(省政府办公厅〔省口岸办〕、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多式联运改革。深化“四港联动”改革,持续推进海铁联运、大宗货物“公转水”等多式联运建设,着力强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金甬铁路双高箱试验线建设和梅山铁路支线、北仑支线复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内陆货源地铁路专用线建设。指导各地积极申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畅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杭州铁路办事处、省交通集团、省海港集团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完善外资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压实“稳外资”工作任务,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省重大外资项目10项举措,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强化制造业外资项目招引和落地要素保障,提高制造业使用外资比重。加强外资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招引,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给予开办和研发投入支持。建立省级重点跟踪服务外资项目清单,推动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用地、用能、环保等问题,引导广大外资企业使用“投资中国”中“诉求直通”直报系统,用好“浙江投促在线”数字化平台,完善外资企业“线上问题收集,线下分类分级处理”精准高效服务机制,有效解决外资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问题,持续增强外资在浙长期发展信心。(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一)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改革

1.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工作部署,坚持“一张清单”管许可。2022年底前,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统一的清单编制要求,编制并公布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名称、主管部门、实施机关、设定和实施依据等基本要素。(省放管服办、省司法厅、省委编办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健全许可事项规范实施机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行政许可事项制订实施规范,明确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审批程序等内容,编制办事指南,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对外公布,持续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实现同一事项全省同标准、无差别办理。以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考评为抓手,督促各地各部门规范行使行政许可权力,防止清单之外违法或变相设立行政许可、违规增设行政许可条件。(省放管服办、省司法厅、省大数据局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化政府部门监管效能提升改革

1.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聚焦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以建立健全新型监管机制为抓手,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扩面提质、内合外联,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增强跨部门综合监管效能。深化分级分类信用监管,加快打造信用“531X”工程2.0版,建立“通用+专业”信用精准监管机制。(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监管改革。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专业市场、电商、展会以及杭州亚运会标志保护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迭代升级“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应用,提高权利人维权便利度。对重大典型案件线索,加强督查督办。开展“铁拳”“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和种子“护芯”专项执法行动,持续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设,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改革

1.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调整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2〕27号),推动省级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制定,谁制定、谁调整”和“分级负责”原则,2023年底前完成行政裁量权基准(处罚、许可、征收、确认、给付、强制、检查等行政行为)的制定或调整,进一步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将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纳入对省级部门和设区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加快数字化执法监督应用建设推广,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避免执法畸轻畸重。(省司法厅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行政罚款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涉及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领域专项罚款事项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梳理工作,推动调整一批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罚款事项,进一步规范罚款设定和实施,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行为。(省司法厅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构建“非禁即入”统一大市场

1.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推动清单事项全部实现线上办理,畅通市场主体意见反馈渠道,加强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报送。深入推进杭州市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建立清理规范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的长效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细化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政策。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加快出台配套政策,统一登记文书、材料、流程、审查标准。深化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迭代表述目录库。修订名称登记管理办法,完善企业名称争议处理机制。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迭代“证照分离”协同平台,优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模式,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

1.深化涉企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企业开办、准入准营、不动产登记、员工录用、企业简易注销等“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优化业务流程、打通业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进一步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办结”,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省放管服办、省大数据局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深入实施国家数据直达、政务数据目录治理试点,加强与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对接,修订《浙江省公共数据共享细则》等工作制度,完善相关业务流程。结合《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宣贯,加强公共数据目录治理、共享协调、有效利用,切实提升群众企业使用效能。(省大数据局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企业电子证照多场景应用。加快省级企业电子证照数据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互联互通,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凡是能通过电子营业执照获取信息的,一律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实体证照或纸质材料,切实为企业降成本、增便利。深化涉企政务服务“无证明化”改革。进一步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注册登记、税务、社保等政务服务领域和招投标、金融服务等商务领域应用。(省大数据局、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民生服务便利化改革

1.深化“关键小事”智能速办改革。迭代升级“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应用,新推出一批便民服务场景,推动更多民生服务事项实现省心办、快速办、无感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小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货运车辆通行便利化改革。落实延长允许货车在城市道路通行的时间、放宽部分车辆通行吨位限制、放开皮卡车城市道路通行限制等政策,对新能源配送货车扩大通行范围、延长通行时间,进一步便利货运车辆城市道路通行。(省公安厅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3.深化“互联网+考试服务”改革。推动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等各类教育考试的成绩查询“网上办、掌上办”,推动高考、学考的成绩证明(证书)电子化,依托各类线上媒体主动推送考试信息,进一步提升考试成绩查询和证书申领便利度。(省教育厅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快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

密切跟踪杭州市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推进情况,鼓励更多城市争取列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强化省市县联动,深入推动杭州市153项试点任务落地生效。持续迭代优化“浙里营商”应用,强化营商环境“无感监测”,健全“监测预警、整改提升、案例推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加强全省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加快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理论制度创新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经验。(省发展改革委、杭州市人民政府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政策集成落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一)确保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1.完善政策落地机制。深入推进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迭代完善政策兑现数字化应用,确保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基层和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包括财政供养单位过紧日子长效机制,盘活存量资金和资产,加大省级财力下沉力度,强化惠企利民政策保障。(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优化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经办服务流程,实现企业“即申即享”。发挥“税务大脑”作用,持续推广“减税降费直达快享”应用,建立健全优惠政策精准匹配和定制推送机制,推动留抵退税政策“快准稳好”落地,实现应退尽退。(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3.落实涉企违规收费整治机制。全面排查交通物流、水电气、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专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借疫情防控违规设立收费项目、不按要求执行国家和地方已出台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困难群体救助政策

1.推进失业保险申领便利化改革。落实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继续对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进一步畅通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和全国统一平台线上申领失业保险待遇渠道,简化申领手续、优化申领服务,推动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应发尽发、应保尽保。(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政策。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动态监测、综合帮扶等机制,加强困难群体分层分类、精准识别,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持续深化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困难群众救助“一件事”改革。打破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加强各类保障和救助资金监管,严查优亲厚友、骗取套取等行为,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困难群众身上。(省民政厅牵头,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3.落实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2023年3月底前,阶段性扩大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调整补贴标准,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低收入农户统计监测中,特别关注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变动情况,加强监测。(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统计局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

1.健全务工人员稳岗制度。完善“浙里就业创业”应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稳岗惠民”等场景,推动帮扶政策精准落地、“数字就业”走深走实。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规模,帮助农民工就近就业增收。支持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吸纳就业等作用。坚决消除就业歧视和不合理限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省人力社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应届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举措。依托“引才云”平台,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和小规模专业化的精准引才活动。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组织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开展实名制就业帮扶,确保2022年底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0%以上。落实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直补快办”相关政策。扎实开展支持就业创业行动,对自主创业者落实好担保贷款、租金减免等政策。进一步压实压紧高校责任,深入挖掘岗位信息,用足用好政策性岗位,通过数字赋能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强化就业指导和教育引导,兜牢就业工作底线。(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公平就业保障机制。深化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持续开展人员权益保障专项行动,落实相关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政策。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等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中介”、就业歧视特别是新冠肺炎康复者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税务局、省医保局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落实粮食、能源等安全保障政策

1.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政策落地。围绕保饮水保秋粮冬粮,继续抓实抗旱减灾工作,加强旱情监测,定期分析研判旱情,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加大对旱区的抗旱资金、抗旱保供水物资装备支持力度,指导各地加快应急取(引)水工程建设。依据油菜、小麦等冬季作物需水情况,抓好农业抗旱工作,保障顺利播种。指导各地及时优化调整灌溉供水用水方案,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健全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机制。保持生猪等重要畜禽产品生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金融支持政策创新,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指标强化生猪监测预警和产能调控,保持能繁母猪存栏在合理水平。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持续推进新建万头猪场建设投产。落实《浙江省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精准高效做好收储、投放工作,保障市场量足价稳。探索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加快落实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依法不予处罚制度,对生猪养殖等相关行业企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健全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做好能源保供稳价,科学合理调度电力,加强煤炭、天然气等燃料资源采购,确保国有发电企业在关键保供电时期稳发、尽发、满发,做好重点民生和工业用电保障。(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省级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4.落实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开展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关闭情况日常监测,未经省疫情防控办审批,不得擅自关闭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开辟煤炭、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舶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查验、优先放行、优先过闸、优先靠离泊等措施,全力保障重点物资水路运输。(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级各相关单位及各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

省级有关单位名单

省政府办公厅(省口岸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统计局、省医保局、省大数据局、省能源局、省综合执法办、省贸促会,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外汇管理局)、浙江银保监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杭州铁路办事处,省交通集团、省海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