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分钟内可出报告 AI助力影像诊断驶上快车道
“以前做完CT检查到取报告,起码要等半天,现在半小时就可以收到报告,真是太好了!”前日,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影像科,刚刚完成一次胸部CT扫描的患者李先生看着手机上收到的影像诊断报告,很意外。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做CT、磁共振检查,往往要等待数小时甚至一两天才能拿到影像诊断报告。随着AI技术的引入,这一状况正在改变。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见证了AI技术大幅提升诊断效率的鲜活案医疗健康
文章来源 · 中国宁波网
152天前
-
宁波6项目纳入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
“哥哥姐姐,我是正在运送物资的小齿轮机器人,请把道路让给小齿轮吧,谢谢!”……如果你去过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或许就会在那里偶遇这些能自动“搭话”的物流机器人。 如今,这些高1米、身材苗条的物流机器人,已成为该院区配送药品、耗材、消毒物品、检验标本等物资的主力,全院超90%以上的物资都由它们运送。它们的出现,也成功让医院减少了60%的运送人员,夜间甚至超过80%,预计每年可节省各类费医疗健康
文章来源 · 中国宁波网
154天前
-
这项福利已覆盖全国 医保“家庭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
截至12月9日,所有省份已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参保人可通过线上途径绑定近亲属关系,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共济。 2024年1—11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3.25亿人次,比1—10月增长0.42亿人次; 共济金额444.53亿元,比1—10月增长75.45亿元。 9月份进入居民医保集中缴费医疗健康
文章来源 · 央视网
209天前
浙东仅两台!海曙区人民医院引入影像“神器”
文章来源 · 海曙新闻网
209天前
“来,平躺在这边,根据语音提示憋气和呼气。”日前,海曙区人民医院(石碶)启用浙东地区区县级医院首台320排CT,患者李阿姨进行了冠状动脉CTA检查,成了第一位使用的人。
据悉,320排CT采用160mm超宽量子探测器,能够在一次心跳内完成全心扫描,一圈扫描就能完成整个器官的成像,且拥有全球最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时间分辨率。与传统CT和其他排数的CT相比,320排CT具有扫描时间超短、图像清晰、三维图像后处理丰富、辐射剂量小等诸多优点,可谓当前的“版本T0”(顶级、最强或最优版本)。
“我们引进的这台机器是国产联影的最新型号,浙东地区只有两台。”该院影像科主任张志杰介绍,320排CT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搭桥术后复查、支架术后复查等,以及肺部占位性病变、微小病变以及先天性疾病等的诊断,还可轻松展现全脑血流量图、血流速度图等灌注信息,最快速度发现脑梗塞和缺血半暗带。
“就躺上去,送进去,还没反应过来呢,就出来了,说检查好了。”李阿姨感到有些惊奇。
心内科主任苏斌杰告诉记者,320排CT能够捕捉到许多细微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这对于医生来说意味着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比如在李阿姨进行的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冠状动脉的每一个分支和微小的狭窄或钙化点,这对于评估冠心病风险、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引入的320排CT不仅提升了医院的诊疗水平,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准确的医疗服务。接下来,海曙区人民医院还将继续探索和应用更多的先进医疗技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