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创新中心 > 我的项目 > 能源工业元宇宙PaaS级工具链
能源工业元宇宙PaaS级工具链
能源工业元宇宙领航者
http://www.metastar.vip 广州元能智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描述
  • 项目名称: 能源工业元宇宙PaaS级工具链
  • 一句话描述: 能源工业元宇宙领航者
  • 所在地: 广东省 | 广州市
  • 行业: 软件
  • 公司全称: 广州元能智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类型: Web或SaaS产品
  • 项目描述: 第一章.企业简介 广州元能智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能源工业元宇宙赛道的前沿科技创业公司。公司依托中科院、清华等国内顶级院所背景的技术研发团队,打造强大的自主可控的能源工业元宇宙数字孪生PAAS级工具链,深耕传统能源工业与新能源领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元宇宙下一代沉浸式立体互联网紧密结合。同时,通过相对成熟并行业领先的数字孪生产品,元能智仿已经打造了一批行业标杆交付案例。 MetaStar元能智仿现已获得两大清华系校友基金首轮投资,并总部落地清华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已启动下一轮融资)。 一.元能智仿核心产品服务 (一)MetaStar能源数字孪生智慧生产运行系统(定制化产品服务) 为能源工业终端客户提供三维 + 物联网 + 实时仿真 + 数据分析 + 控制算法的新型运行系统一体化建设服务。 (二)MetaStar能源工业元宇宙PaaS级工具链(标准模块化产品) 为能源终端客户、运营服务商、集成商提供强大、全面的 “新型基础设施”企业元宇宙底层建设能力。 二.元能智仿团队获奖 [1]2021年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暨中关村第五届新兴领域专题赛中关村壹号赛区现场赛 - MetaStar智慧城市燃气数字孪生系统解决方案,获得优胜奖,也是该比赛能源数字孪生赛道唯一获奖项目。 [2]2021年首届工业数字孪生大赛(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专业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芜湖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元能星泰团队进入前30名,与海尔、雪浪、宝信等有名企业共同成为优秀作品。 [3]2021中国韶关创新创业大赛大数据专业赛,荣获企业组第一名。 [4]2021年“华南智慧管网杯”征文活动《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天然气计量检定工程实例》、《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管网工程应用实例》荣获“华南智慧管网杯”征文活动二、三等奖。 三.元能智仿团队落地案例 [1]超高压某洱数字孪生换流站项目(南网超高压首个); [2]西气东输武汉某陂加压分输枢纽站数字孪生平台; [3]广州220kV某碟洲、220kV漱某、500kV楚某数字孪生变电站; [4]广南某站数字孪生限流器项目; [5]武汉黄某湖数字孪生智慧电力管廊项目; [6]天津绿某园数字孪生智慧电力管廊项目; [7]西气东输华南某计量站数字孪生平台; [8]西气东输华南某压气站数字孪生平台; [9]湖南某城市燃气数字孪生平台。 第二章.市场前景 项目为能源细分赛道。能源数字孪生元宇宙,符合国家倡导的“双碳”与“数字中国”战略,市场前景优越空间巨大,大量订单线索不断涌现。项目市场目标场景包括电力、油气的供给侧、传输侧与销售侧。电力供给侧包括:燃煤电厂、燃机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生物质电厂;电力传输侧包括:换流站、变电站、架空线路、电缆隧道(主网)、电缆通道(配网)、配电房;电力销售侧包括:储能站、换电站、充电站、新能源园区、数据中心。油气供给侧包括:采油厂、炼化厂、储气站(含地下)、储油库;油气传输侧包括:压气站、分输站、计量站、燃气门站;油气消费侧包括:加气站、氢能站、加油站、分布式能源站。通过相关资料调研与估算,电力(含新能源)市场容量不低于1200亿元,石油天然气市场容量不低于480亿元,总计市场容量接近2000亿元。 第三章.团队架构 陆继东,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导,广东省能源高效低污染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带化学反应的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能源高效低污染转化系统与设备的先进感知、状态诊断和运行优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工作,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等奖多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五百余篇。 董美蓉,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基于先进检测技术的工业过程关键参数检测及能源物质定向转化机制研究。担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Atomic Spectroscopy》期刊编委。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等。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SCI和EI论文50余篇(SCI封面文章5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6项。多次在国内外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并荣获第11届国际多相流测试会议(ISMTMF 2019)最佳论文奖,CSLIBS2018、CSLIBS2020会议最佳青年学者报告。 梁友才,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能源梯级转化利用的研究工作,围绕“工质匹配-循环耦合-系统设计”等热力学基础科学问题,开展联合循环构型设计与运行决策的多维度耦合机制研究。截止目前为止,申请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包括Appl Energ(IF=9.746)2篇、Energ Convers Manage(IF=9.709)11篇,他引次数1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共6项,授权4项。此外,担任了SCI期刊Applied Science特刊编辑,2017年材料能源国际会议组委会成员,以及8个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的审稿人。 凌晖,2011年清华本科毕业,6年三维产品研发及团队管理经验,2次创业经历,曾在电力系统工作。主持过多个南方电网数字化系统平台开发及重要科技项目,曾参与南方电网典型设计编制、南方电网数字化移交标准等电力系统技术研发及标准化工作;曾参与数个大型数据中心(IDC)的建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曾主持曾主持南方电网基建三维数字化平台 、微感物联智慧城市物联网平台、元城映现大型城市三维可视化平台、安筑云BIM全周期管理平台等多个大型央企、国有企业数字化平台研发; 具备丰富的电网、石油天然气领域数字化产品研发与技术团队搭建经验。 伍亮,201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毕业,曾任职于美国RTKL建筑师事务所,主要研究BIM及参数化建筑、绿色低碳建筑,2次创业经历,曾参与电网BIM三维可视化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产品研发,以及多个能源领域数字化产品策划到落地,在产品交互、业务流、信息流与多项尖端技术融合方面有丰富经验。 王晓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曾就职于金蝶软件(ERP)、东土科技(工业交换机)等行业头部上市企业;曾任科微智能科技董事、营销总监,期间,完成A轮融资,并受邀2018年“无人系统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主题嘉宾;多年2B行业营销经验,15年营销团队管理经验;多次从零组建营销团队经历。 吴毅红教授,计算机视觉专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信息处理团队负责人、机器人视觉团队负责人,首批菜鸟驼峰计划特约专家。从事三维计算机视觉研究近20年,包括:相机标定、图像匹配、三维重建、SLAM等。在CV领域顶级期刊、顶级国际会议发表论文90余篇,授权和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授权企业使用。先后主持国家级863重大课题,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业合作课题等20余项;曾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三星电子校企合作卓越贡献奖,首批菜鸟驼峰计划特约专家。被法国IRIT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诺基亚芬兰研究中心多次邀请合作研究。国内外大会特邀报告30余场,承担多项国家课题。 岑权军,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负责南方电网IT集中运维平台的架构设计、框架建设及核心功能研发、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研发;曾负责ORender数字孪生云渲染平台、OCloud等大型三维可视化数字平台系统的技术设计、架构规划、框架搭建工作;具备十余年能源智慧运维平台研发建设运营经验。 其他创始股东:清华海峡研究院,于2015年4月17日成立,是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北京清华大学共同成立的按企业方式运作的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北京清华大学继深圳、北京、河北、浙江之后与地方共建的第五个地方研究院。清华海峡研究院依托北京清华大学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三方优势,服务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积极支持福建省及厦门市快速发展,促进海峡两岸融合,推动福建自贸区的发展,努力将自身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化和人才培养基地。 第四章.产品介绍 一.基本情况 元能智仿为客户提供MetaStar数字孪生产品,构筑能源工业元宇宙。 面对终端客户的产品为:能源数字孪生智慧生产运行系统,为终端客户提供三维 + 物联网 + 实时仿真 + 数据分析 + 控制算法的新型运行系统一体化建设服务; 面对运营服务商、集成商的产品为:能源工业元宇宙PaaS级工具链,通过终端客户订单沉淀需求打造产品,产品成熟后能为同时运营服务商、集成商提供强大、全面的“新型基础设施”底层建设能力。 二.产品优势 为能源工业基础设施赋能,提供全面的能源工业元宇宙数字孪生基础能力,包括全要素感知、多参数耦合、可视化、强容错、准预知、自适应、自学习。提升驾驭掌控能力、延伸业务场景触角、固化专家逻辑知识、打造工业智能大脑、全交互感知元宇宙,具体优势有: 以BIM技术为基础,1:1建设数字孪生体; 链接工控系统,实现数据安全高效互通; 融合业务需求,自主API赋能数据计算与呈现; 能源领域深耕行业痛点,专注形成价值链闭环; 为能源工业引入元宇宙能力,融合XR赋能智慧生产; 自主算法仓库,实现定制化与标准化结合; 已经有多个标杆案例落地经验。 产品应用案例:500kV楚某数字孪生变电站,通过ENERGY METAVERSE开发者平台进行高仿真云渲染处理,将2种格式文件进行无缝融合,可以在较低配置服务器端通过网页端进行流畅加载演示,帧数高于30帧。 三.核心技术 本项目相关技术应用包括融合实景三维GIS底图+BIM结构化模型、高仿真跨终端B/S架构云渲染、与SCADA实时集成并可操作、实时流体仿真、植入行业场景定制AI算法如:碳足迹预测、负荷能效优化、AI+MR即时分析反馈、健康状态、预测性策略、管道一维流体仿真、人-物组合式交互行为分析、早期异常预警、超限预警、热换效率仿真模拟、气动仿真与优化、诊断运算、故障树分析等。 第八章.主要亮点与创新点 一.项目亮点 (一)顶尖前沿技术 前沿三维重建语义切割算法,构筑建模低成本壁垒;动态实时仿真融合数值算法,沉淀深层次产品价值;最新BS高仿真云渲染引擎,超强用户交互体验性。 (二)落地案例验证 MVP已经打造完成,具备全链条交付能力,已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管网、醴陵燃气有标杆落地案例,标杆影响力带来持续性客户与项目意向,具有裂变与可复制性。 (三)年轻创业团队 拥有中科院、清华、海外顶尖高校背景;拥有智慧园区、BIM、三维数字化平台产品、无人船等连续创业经验;具备丰富大B终端客户开拓、营销维护经验。 (四)能源细分赛道 双碳趋势,市场爆发,国有数字化转型趋势,涌现大量订单线索;行业专业壁垒高,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产品与解决方案一旦成熟,可辐射多元化场景。 (五)明确立项意向 与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建立深度合作,后续将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海峡院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与深圳鹏城实验室等国家级有明确的科研课题立项意向,正在流程推进中。 二.主要创新点 ①深入应用复杂场景高精度三维重建语义分析与低成本自动孪生建模,降低能源工业数字孪生推广成本与门槛; ②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体系化思路,并结合现有工程BIM全生命周期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并迭代一套从建设阶段三维BIM建筑信息模型搭建延续至运营阶段全要素数字孪生体的独有闭环全流程; ③打造具备大规模云端图形处理能力、云端计算资源调度能力。
创始人
陆继东
创始人
创始人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带化学反应的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能源高效低污染转化系统与设备的先进感知、状态诊断和运行优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工作,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