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00后成为职场主力军,他们给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现在年轻人的管理模式,不应该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而应该是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借鉴的共建共生,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大家一起在职场上闪闪发光。”秭归县中医医院护理部宋主任,刚上任半年的时间,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管理理念。
年轻一代是数字化原生的一代,他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和习惯与上一代人不同,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更强。“以前我们参加培训,就是大家坐在一起上课学习,然后抄笔记划重点,再按照笔记去记去背,最后参加考试。但现在这种方式肯定不再是主流培训考试方式了。”宋主任介绍,秭归县中医医院现在的培训和考试,以线上为主,通过悠小护管理系统来完成。
宋主任是从一线护士做起的,所以她很清楚,护士最大的心声就是希望减轻工作负担,尤其是简化非临床工作的流程。以前,护士们经常刚下夜班,就是急匆匆的跑去参加培训,别说回家,赶时间的时候连口正经饭都吃不上。
“培训和考核不是目的,掌握技能才是。”宋主任认为,相比于把所有人集中到一起学习,她更愿意让大家回家躺在沙发上就把培训完成。事实证明,她是对的。秭归县中医医院自从通过悠小护来进行培训考核以来,每个季度的抽查结果都比传统培训方式掌握的要好很多,合格率提升将近30%。
这种管理方式同样受到了其他年龄层护士的好评,她们大多都已经成家有了孩子,灵活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她们更好兼顾工作和家庭。秭归县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好处也体现在护理部的工作上,组织培训考核的时间,至少节省了50%。
宋主任强调,如果护理部是一个监管部门,想得到大家的认可,是非常难的,但如果是服务部门,就简单多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我们也看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均衡,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院普遍较为先进,而基层医院仍然面临着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对于县级医院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信息化建设,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我们作为基层的县级医院,特别是县级的中医医院,在体量上肯定比不过县级的综合医院或者市级的综合医院。”秭归县中医医院护理部宋主任在采访中提到,我们医院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是特别重视和支持的,一方面,我们全县的HIS系统是互通互联的,这就建立了一个基层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在护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引进了悠小护的管理系统。这两年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信息化建设给我们的护理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甚至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
对于基层医院的护理来讲,信息化建设不仅促进了内部信息流通和人员管理效率提升,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与外部资源链接的通道。悠小护护理管理系统依托岐黄天使平台,将一线城市和著名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进行共享。培训计划、课程视频、考试题库、博导级讲师观点,很多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直接拿来使用的,不但节省了大量翻找资料的时间,还学习到了一线城市医院的经验。
当下,中医护理还没有形成像西医一样严谨的执行标准和指南,县级及其他基层医院,可以通过悠小护这类信息化平台,借鉴学习国内甚至国际标准,跟随拓展新的业务机会,比如三新技术的落地。
信息化建设创建了新的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为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
副高级职称是护理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很多从业者难以逾越的天堑。
护士群体在科研方面有着天然的弱势,医院科研项目少、数据收集难等问题,限制着护士在科研上的产出,而信息化建设正好可以缓解这一焦虑。
据《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医院建设》白皮书,自2014年开始,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代表的国内顶尖医院,逐步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支撑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
对于像秭归县中医医院一样的基层医院来说,护理信息化建设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助力,为开展科研项目或相关课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为:
数据便利
HIS和其他信息化系统完善了实时、精确的数据收集与存储,为科研提供丰富资料,助力分析疾病趋势与护理成效
效率跃升
智能化工具自动化数据处理,释放人力专注科研创新,提升成果质量
跨界协同
系统互联促进资源共享,拓宽科研视野,加强多学科融合,驱动护理研究多元发展
数据便利
HIS和其他信息化系统完善了实时、精确的数据收集与存储,为科研提供丰富资料,助力分析疾病趋势与护理成效
总之,护理信息化建设,让护理从业者做科研相对更容易,晋升之路更宽阔。“护理信息化建设正在改变护理管理和护理的工作模式。”
面向未来,宋主任有着明确的期待:
第一,希望能够在风险预警和预测方面有惊喜,比如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预测风险,然后提示对应层级的护士早做防范和安排;
第二,希望在数据分析方面有更细的颗粒度和并建立纠正机制,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精确的指引;
第三,希望AI能够助力全流程的资源整合,不仅局限于减轻某一项工作的负担,更要为整个护理行业减负。通过护理信息化建设,让基层医院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精准的护理服务,最终实现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价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