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光明乳业近年来面临业绩持续下滑的严峻挑战。2014年营收突破200亿元后,未能突破300亿元大关,2021年至2023年营收从292.1亿元降至264.8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0.89%。公司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现金流减少。海外子公司新莱特的亏损加剧了光明乳业的财务负担。市场竞争加剧,光明乳业在上海“大本营”的市场份额受挤压,低温奶业务面临强敌环伺,存货和合同负债缩减,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彭博社消息称,星巴克正在考虑出售其中国区业务股份,并已评估多个中国潜在投资者的兴趣。尽管星巴克中国区业绩下滑程度高于全球均值,但经营利润率仍保持两位数的健康态势。星巴克中国与北美市场在核心策略上存在差异,中国区采取了更积极的新品推出、门店扩张和折扣策略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星巴克总部的战略调整与中国市场的需求不完全一致,导致星巴克中国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引入中资可能为星巴克中国提供更灵活的扩张策略和更低的成本结构,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星巴克中国的未来扩张策略、价格定位和市场竞争力将面临重大调整。
上海知名泰国餐厅品牌“天泰”近期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导致批量关闭门店。该品牌被誉为“上海泰国菜鼻祖”,自1999年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店以来,曾凭借其地道的泰国菜和独特的餐厅风格迅速成为热门餐厅。然而,今年以来,天泰在全国多个城市的门店相继关闭,目前仅剩6家门店在营业。据称,天泰所属的上海天泰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已资不抵债,但品牌创始人并未“跑路”。新经营方“上海谷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接手天泰的运营,尝试保留品牌并继续运营部分门店。同时,泰餐市场出现了新的细分品类,如泰式火锅、泰式大排档和泰式茶餐厅等,这些新兴形式的泰餐以其更新潮的风格和更高的性价比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尽管面临挑战,泰餐在中国的整体发展仍然向好。
2024年10月,23家连锁咖啡品牌的新开门店数量同比下滑80%,环比下降近四分之一,显示出咖啡品牌开店速度的显著放缓。瑞幸、星巴克和库迪咖啡在门店数量上位居前三。与此同时,一些传统咖啡品牌如COSTA COFFEE、上岛咖啡、太平洋咖啡等面临闭店潮,门店数量持续下降。这些品牌主打“第三空间”概念,面临高装修成本、房租压力和低翻台率等问题。随着平价咖啡品牌的崛起,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转向更快、更廉价的选项,导致传统品牌的市场地位受到挑战。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咖啡品牌开始探索店中店模式,如库迪咖啡和NOWWA挪瓦咖啡与便利店和其他业态合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利用合作伙伴的流量优势。这种模式可能成为咖啡品牌扩张的新手段,但其成功与否仍取决于单店的人流量和周边用户的购买习惯。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江西赣州的交流会上发表对纯净水的看法,表示不推荐长期饮用纯净水,认为其缺乏必要的矿物质。这一言论引发了行业争议,特别是与娃哈哈等纯净水企业的观点形成对立。娃哈哈回应称,通过饮用水补充矿物质是不够的,并强调其纯净水产品的高标准。这场争议背后,是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的竞争加剧,其中纯净水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农夫山泉、娃哈哈和怡宝等品牌在中国饮用水市场的竞争已持续多年,目前纯净水占市场主要份额。钟睒睒的言论和行动,以及娃哈哈的业绩回升和华润饮料的上市,都预示着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近期,一种名为“超级糕工厂”的新型烘焙店模式在多个城市兴起,以9.9元全场任选的低价策略吸引顾客。这些店铺装修简洁明亮,产品种类丰富,涵盖约50个SKU,包括常温糕点、面包、低温蛋糕和干点等。店内设有现场制作区域,约30%的产品在此完成最后加工。这种模式吸引了大量零食加盟商的关注,许多已经经营零食折扣店的加盟商开始转向这一新模式。然而,这种模式仍存在一些痛点,如产品依赖供应链、口味并无明显亮点、模仿者众多导致竞争优势不明显。此外,低价策略下的毛利并不高,一旦营业额下降,很容易亏损。因此,9.9元烘焙模式能否持续吸引消费者并保证产品质量和盈利空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