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科技园李军:做创新创业孵化的“苗圃”,大学科技园还有哪些课要补?

阿里云创新中心> 创业资讯> 北航科技园李军:做创新创业孵化的“苗圃”,大学科技园还有哪些课要补?
0
0

北航科技园李军:做创新创业孵化的“苗圃”,大学科技园还有哪些课要补?

李雪曼 2021-09-15 19:07:47 923
“国家大学科技园最应该成为创新创业孵化的‘苗圃’,但目前有些大学科技园做得还不太够。”3月13日,清华五道口科创管理与服务公益班学员北航科技园李军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与思考”主题分享时表示。

作者 | 沉舟

“国家大学科技园最应该成为创新创业孵化的‘苗圃’,但目前有些大学科技园做得还不太够。”3月13日,清华五道口科创管理与服务公益班学员北航科技园李军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与思考”主题分享时表示。

实际上,自2002年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以来,至今已经发展了10批共1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遍布全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近年先后孵化了一批像智明星通、饿了么等全国知名的独角兽企业。

image.png

国家大学科技城是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

“从成立的属性和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到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具有深远的意义。”李军表示。

但是,还能够看到目前国家大学科技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科技园所在地人民政府还未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认定和管理方法不够科学以及高校科技园现阶段还不能更好地依托高校和当地区域资源等等。

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进一步发展的三点建议

关于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李军给出三点建议。

首先,**在政府方面,应该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早在2000年,科技部联合教育部就推行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并在2019年颁布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但是还仍未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

“只有大学科技园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中,才能更好地加强指导和协调,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李军解释。

其次,**高校作为科技园的重要载体,更应将科技园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开放各种资源,给予科技园相应支持。**如高校可允许教师团队以科技园为主体承担社会技术课题从而实现科技园的平台和资源向社会的开放共享,最终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业孵化载体及拥有科技园专属的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最后,**大学科技园可借力“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的协调促进作用,**总结推广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典型经验,提升大学科技园影响力。

实际上,“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已成双创的主战场之一。2016年,在教育部、科技部的指导下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于武汉成立。由137家大学科技园构成,并对接9个区域性大学科技园联盟。“自成立以来,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组织大学科技园开展各类活动,已是全国大学科技园之间工作协同、助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也已成为国家层面推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重要助手和抓手。”

北航科技园的实践路径

据悉,截至目前,北航科技园基本承接了北航校内的创新孵化工作,陆续培养出一批企业顺利实现上市。关于做强国家大型科技园,北航科技园有哪些思考?

李军介绍,北航科技园的做法是,首先形成与学校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这样可以有力支撑科技园集成科技创新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人才培养等工作。“这个非常重要,可谓做好科技园的前提。早期可能科技园并没有太多资源,只是一个职能辅助部门。但是在服务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资源,形成职能本部,后续北航的一系列创新资源和工作科技园开始来承担。”

此外,高校里科技成果转化是重头戏,北航科技园建立起了“概念验证+孵化+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模型,旨在推进学校成果走出实验室和实现转化落地。

北航科技园的具体的做法为在技术资源发现及需求对接、成果收集和遴选阶段进行“成果筛选”,在科研条件匹配、专利布局以及商业模式酝酿中进行“概念验证”,此后跟进创业孵化,并进行股权融资和投后管理,最终实现产业资本的对接和产业渠道的匹配顺利生成技术的“转化落地”。

image.png

同时,北航科技园还推进了“精准孵化”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数字画像,基于北航孵化标准流程,依托企业大数据,动态生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画像》,针对企业多维度信息进行系统深度学习,实现精准孵化。仅在2019年,实现数字孵化平台服务的会员企业数量突破2000家。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双创生态的重要阵地,也是促进融通创新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做实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工作,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技术转化的苗圃,从而走向项目的孵化及加速。”李军指出。


本文作者**:沉舟。邮箱:**chenzhuo@ctoutiao.com

创头条(Ctoutiao.com)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版权声明: 创新中心创新赋能平台中,除来源为“创新中心”的文章外,其余转载文章均来自所标注的来源方,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方所有,且已获得相关授权,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本网站发表及转载的文章,均需经原作者同意。如果您发现本平台中有涉嫌侵权的内容,可填写「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平台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