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叛逆“网瘾少年”冯骥的黑神话,看这一篇就够了……

文章来源 ·   科创四川 clock 260天前
图片
图片

 

全球出圈的“黑神话”,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秘密?还有常识?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登顶STEAM全球畅销,短时间内销售额就突破了15亿,然而这样一个惊人成绩或许要从一个网瘾少年花光考研的钱,在网吧痴迷《魔兽世界》开始说起……

 

从借钱上网,到干垮一款腾讯旗舰

200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冯骥拿着考研的钱一头扎进了网吧玩时下最热的网游《魔兽世界》,他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在花完了考研的钱后,他甚至向同学借钱也要继续玩网游,后来他为了纪念这段经历,给自己取了一个游戏昵称“三和大王(KingofSanhe)”。

 

在最现实的人生关口,他站在《魔兽世界》中另一块名为艾泽拉斯大陆进行了沉思,结果是他决定背离原来考研的计划,做一名游戏策划。

 

2005年,冯骥投了十几份简历,最后进到了深圳一家小型游戏公司做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魔兽世界》是该类型游戏的代表作)的策划。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三个月内写一个活动。后来,任务逐渐变成了“小活动不间断,大活动每月一个”。

 

怀揣着热血的冒险者没有在现实找到剑与城堡,两年后,他结束了这段策划的工作。

 

2007年,面对个人理想与游戏行业的巨大落差,冯骥写下一篇《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文章,文中他批判着整个捞钱的游戏行业,也批判自己,他把自己叫做“狗东西”,在文中冯骥指出游戏产业的“狗东西”天天琢磨着五个命题:

 

1、如何让玩家一直沉迷

2、如何让玩家吐出更多人民币

3、如何让玩家拉帮结伙

4、如何让玩家相互仇视

5、如何实现隐性的现金赌博和金币交易

 

然后在日以继夜的技术精进中,“我们成了,富有经验的游戏策划。”

 

晦暗的行业现实并没有浇灭他做一款好游戏的热情,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冯骥加入了腾讯成为了代理游戏《寻仙》的一名运营。

 

这是一款当时并不看好的游戏,可冯骥仍然充满热情,他不断向游戏研发商提出建议:丰富游戏剧情,补足动画电影的特效,提升游戏的沉浸感。当然,这些建议并无结果。

 

在《寻仙》工作了18个月,属于冯骥的机会终于到来。

 

2008年,腾讯自研游戏引擎ATOMIC GAME ENGINE诞生,公司需要一份为公司正名的自研大作。

 

冯骥与后来的一名项目制作人合写了一封西游题材的网游策划案,而后,冯骥成为了这款西游大作的项目主策划。

 

也正是因为这个西游题材的项目,游戏科学的另一灵魂人物杨奇才开始与冯骥共事。

 

图片

图源:新华社

 

杨奇受他父亲影响很大,他父亲平时喜好中国传统艺术,于是他五岁时就报了少年宫的国画兴趣班,高中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艺术生,不过选择艺术生也有“不随大流,捍卫艺术尊严”的想法,在他进入艺术专业后,发现身边都是这样的人,反而失去了这方面的兴致。

 

杨奇大学时期在中国美术学院就读,在这里杨奇经常旷课去看展,到了第四年,干脆从杭州飞到北京找了一家公司实习。当时系里打电话给他,说因为旷课超过 300 课时,毕业时不会有学位证,如果再继续旷课达到 500 课时连毕业证都不会有了。

 

毕业后,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小公司做游戏,很快项目因为管理不善而垮掉,但凭借着这个项目Demo得以被数家大厂看中,几经面试后,进入了彼时还没有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腾讯。

 

入职时,杨奇身上有着浓厚的艺术家气质,在2012年的一次职业分享中,杨奇坦言自己曾把国内的游戏策划视为仇人,认为他们大多不懂游戏,是要“干死”的。但见到冯骥的项目团队后,他发现这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他们在做自己内心渴望的游戏。

 

图片

图源:微信公众号游戏葡萄

 

2010年在腾讯游戏嘉年华上,这款西游题材的游戏以《斗战神》为名正式首曝,冯骥作为主策划,与时任腾讯游戏总裁的任宇昕一同站上了舞台,后者将《斗战神》比喻为游戏产业修得的“正果”。

 

后来的项目负责人描述这款产品时说,这款游戏技术筹备时间是腾讯所有自研产品最长的,比一般产品的筹备时间长2-3倍。研发团队规模也大非常多,制作费用非常高。

 

腾讯为了这款游戏动用了许多资源,邀请到了《悟空传》作者今何在入职腾讯参与世界观架构,又与阿凡达的特效工作室The Third Floor以及国内的原力动画合作制作动画CG,与《哈利波特》的配音团队合作、购买86版《西游记》的音乐版权、与陈奕迅、林夕合作歌曲……

 

腾讯公司给予了冯骥团队极高的创作自由,2012年3月《斗战神》进行了一次限号测试,成绩斐然,99.7%的激活率和90%的用户满意度。腾讯高层当时对这款游戏的要求并不高,甚至于对于口碑的重视程度超过了游戏的营利能力。

 

然而口碑的积攒依赖着巨量的开发成本,与超长的更新周期。游戏上线后,《斗战神》极具诚意的战斗设计、画面表现还有故事魅力俘获了众多的玩家。

 

但是这一切都是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开发为前提,随着游戏前期开发内容被玩家迅速消耗,《斗战神》陷入了玩家无事可做的尴尬局面。并且玩家已经习惯了《斗战神》前期被项目组打磨数遍的高完成度的游戏内容,在游戏长期运营过程中一旦水准下滑,玩家对于《斗战神》的一切好感都会迅速流失。

 

《斗战神》凭借着惊人的制作水准,在上线两个月后取得了在线60万人的好成绩,然而为了维持《斗战神》的玩家在线,冯骥不得不又做回他最厌恶的“狗东西”,在游戏的后续更新中他开始往《斗战神》中加入“宗派”玩法,强制玩家进行社交内容以延长玩家在线时长。

 

让一群热爱游戏的人做自己最厌恶的内容,很难说会取得什么好结果。《斗战神》迎来了大量的玩家流失,作为一款腾讯的游戏,这是无法被容忍的。

 

冯骥的《斗战神》项目组遭到了人员削减,开发人员变少更一步恶化了《斗战神》的游戏内容开发环境。

 

冯骥感受着《斗战神》项目的崩解,也看到了手游崛起的机会。他选择带着几名主创从腾讯出走,成立了“游戏科学”。

 

做手游还是做猴子,这是一个问题

此时冯骥沉迷的手游是《刀塔传奇》,这是比冯骥更早选择出走腾讯的前同事的游戏作品,这款游戏发布后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给了冯骥极强的刺激。

 

他在面对采访时说,手游的崛起和井喷,是他离开腾讯的最大外驱力。

 

此时杨奇仍然抱着做单机游戏的梦想,但冯骥说服了他,先做一款游戏,生存下来。

 

他们决定面向《刀塔传奇》做一款“山寨作品”,于是他们与网易合作,制作了《百将行》。

 

图片

图源:微信公众号游戏葡萄

 

2015年的网易520发布会上,被网易发行的《百将行》打出了“动作卡牌,到此为止”的口号。在发布会后,前《斗战神》团队成了这款产品最大的光环与标签。

 

《百将行》正式上线后,首月收获了50万用户,但流失迅速,全年用户加起来只有80万,产品并没能坚持太久。

 

时隔两年后,冯骥接受触乐网采访,他坦言《百将行》死得其所,因为山寨是原罪。

 

杨奇回忆,游戏科学内部对《百将行》的复盘会上大家的情绪还是有些压抑,不断说着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东西,也是一味迎合市场带来的苦果。

 

2016年,冯骥决定做一款具有独创性的游戏,他专程前往武汉拜访了一位《星际争霸2》中的地图作者,请教了许多问题,汲取灵感,游戏科学的第二个项目《战争艺术:赤潮》就来源于此。

 

2017年,《战争艺术:赤潮》在iOS首发时,获得了惊人的成绩:154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推荐,9个App Store首页推荐位;位列iOS游戏免费榜第三,仅次于《王者荣耀》和《欢乐斗地主·腾讯》,这款游戏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然而杨奇并不感冒,他觉得自己变得有些麻木了,在《战争艺术:赤潮》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情绪和情感的投入并不高。

 

2017 年,杨奇去进行了一次例行体检,查出了脂肪肝,而由于常年吸烟的习惯,也患上了咽炎,他有点被吓着了,因为担心又查出来什么其他的毛病,从此再也不敢去做体检。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三十多岁了,如果再不动手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怕精力什么的不够了,“以前连续熬夜都没觉得累,现在熬一晚上第二天必须要补觉,身体吃不消。”

 

身体的变化让杨奇感觉到不能继续等了,他向冯骥重提了做单机的想法,但冯骥又一次说服了杨奇做一款手游,杨奇答应了。

 

图片

图源:游戏葡萄微信公众号

 

2018年的一天,冯骥回到深圳临时召开了一场合伙人会议,会上确定了公司未来的方向,保留手游团队,同时抽调员工做一款单机。

 

对于单机内容,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想要做的题材。杨奇最想做的,是北洋军阀时代,他羡慕姜文的画面表达。“一边是黑船大炮,一边是刀枪剑戟,各种大情大义,缝隙里都是细腻感人的故事。情节单调时吸两口大烟,嘭的一声,各种奇幻场面就来了。”

 

但是一只猴子从《斗战神》走了出来,牢牢坐在了在场人的内心,或许这就是心猿。

 

《黑神话:悟空》正式立项,项目代号为B1,全称是「Black Myth One」,即《黑神话》系列的第一款产品。

 

千万级的播放

让一只黑猴子提前成为孙大圣

为了《黑神话:悟空》项目,冯骥专门在杭州设立了一处办公室作为项目开发所在地,这里最初只有七人,而留在深圳的手游开发则肩负起为单机游戏开发输血的任务。

 

冯骥认为,同时做端游和手游并不矛盾,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更可持续化的发展。

 

虽然杨奇嘴上表示,做单机这个决定,让公司的死法从99种扩展到了100,但在深圳办公室划出专门的项目区域后的第二天,他就把工位挪了过去,后来又亲自设计杭州新办公室的装潢。

 

项目开发正式开启后,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最直接的困难就是新游戏引擎的适应。因为想做无缝大地图,他们一开始就选择用虚幻4引擎开发,这让他们光学习软件就花了不少时间。

 

而且杨奇认为,要锻炼团队能力,一开始就要从难的地方开始,所以游戏发开内容也是从最难的花果山篇章的天兵天将大战开始。

 

一边学习,一边推进,但《战神》的发布让杨奇看到了《黑神话:悟空》与顶尖游戏的差距,他停下开发的步子思考问题的根源。杨奇觉得是经验问题,团队的人并不知道一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游戏效果具体如何实现。

 

一开始杨奇想用外包的方式解决困难,然而与国内的外包公司沟通后,《黑神话:悟空》的项目难度让游戏科学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合作公司。

 

于是他们决定自己招人,用最好的项目吸引人才。他们决定用《黑神话:悟空》的战斗演示作为预告片来告诉外界,游戏科学到底在做怎样一个项目。

 

但是当冯骥决定放出一段长达13分钟的预告片时,周围人还是不免发出了质疑,甚至专业的预告片包装公司也有表示担忧,认为三四分钟的精华视频更符合行业惯例,也更稳妥。

 

冯骥也有动摇过,想删减,但是这个过程十分痛苦,这13分钟是他所希望呈现的全部内容,每一部分都难以压缩。

 

这部预告片凝结了项目组的全部心血,2020年4月底冯骥亲自操刀的第一版出炉,内部放映后反响很差,冯骥不得不对预告片推翻重来,历经数次调整,直到6月,“大家看完后才没那么沮丧”,后又继续调整到7月,才最终形成了公开版预告片的雏形。

 

杨奇在《黑神话:悟空》预告片发布的前夜失眠了,压力与期待让他彻底失去了睡觉的兴致。他在深夜家人睡下后,又一个人爬起来从《魔兽世界》晃悠到了《对马岛之鬼》。

 

上午十点,他在微博上发布了预告片,很快海量的评论转发将他淹没,他顶着通宵的脑袋一蒙,手机一关,逃到了被窝里,下午四点才醒来。

 

冯骥这天没有同杨奇一般通宵,他与大部分同事一样早早地来到公司,大家都很关注预告片的效果。

 

然而事情很快失控,首先是阿里云客服告知他们网站的流量用光了,他充值了一次,下午又来电话,他不得不再充了一次。

 

B站、微博、百度、知乎,这只黑猴子的热度超过了冯骥的想象。

 

“周四那天的回忆都有些模糊”冯骥回忆的时候这样说,但是他仍然冷静地通知运营同事,收集网上中肯的负面评价,下午五点,冯骥主持了公司内部会议。

 

会上,冯骥先鼓励了团队,然后马上讲了网上负面评价为“大家泼了一盆冷水”,希望让团队明白自己的短板。

 

在冯骥心里,如此超乎预想的热度超过了早已超过了预告片本身,他说自己其实占了很大一个便宜,让国内玩家对3A品质的游戏期待找到的释放的对象,如此巨大的关注度,让他产生了巨大的责任与压力。

 

原本定下的招聘 10 至 15 人的计划已经在官网留下的邮箱中收到过万份简历。

 

图片

图源:IGN中国

 

这种关注甚至吸引到玩家线下翻墙进入游戏科学公司参观,游戏科学不得不竖起“非请勿入”的告示牌。

 

为减少额外的关注,此后除了每年8月20日与春节贺岁放出短片,游戏科学便不作其他主动发声。

 

2021年,游戏科学接受了腾讯5%占股的投资,冯骥表示,他与腾讯并无仇恨,通过合作,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UE5引擎。

 

2021年中旬,他们如愿招到了不少技术人才,团队人数接近90人。后来,他们又和英伟达合作,进一步提高画面表现力。

 

2023年,《黑神话:悟空》获得科隆游戏展最佳视觉效果奖。

 

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上午10时正式上线,根据国游畅销榜统计,截至晚间八点总销量超过450万份,总销售额超过15亿元。

 

Steam的数据显示,上线不足1小时,该游戏的同时在线人数即迅速突破百万人。而到了8月23日,该数据则是持续攀升,最高突破240万人,超过了今年1月发售的《幻兽帕鲁》,目前在Steam所有游戏在线人数历史峰值中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PUBG: BATTLEGROUNDS》Steam同时在线玩家数峰值为325.72万。

 

图片
图片

图源:新华社

 

在新华社8月19日放出的视频中,冯骥谈及理想与现实,说道,他想成为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因为最后让你痛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底的沙子,“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科创四川新质科创家栏目组笃定,看了叛逆“网瘾少年”冯骥的故事,你一定会有你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能总结多少条干货,背后有多少是常识,相信你自己已经有了思考和解读。

 

科创四川“新质科创家”实习调研员 吴雨航
本期值班责编 李佩佩

相关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